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1.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展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术在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112.
地下水系统及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地下水系统概念及地下水资源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3.
本文应用“形状贴近度”概念来刻划地下水水位与其影响因素间曲线形状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一个优先比f_(x_j)(x_i:x_0)来表达在因素集合中任一因素x_i相对另一因素x_i与地下水位x_0的相似程度,从而对影响地下水水位的诸因素作出定量排序。最后给出了应用本方法的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114.
格尔木冲洪积扇地处内陆高原,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不仅是区内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生命物质基础,也是维持区内脆弱生态环境平衡的主要因素。自50年代以来,该区兴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的兴建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负效应,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研究格尔木地区水资源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人类重大工程对格尔木冲洪积扇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5.
在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过程中常常产生淤积问题,而淤积与回灌水源的浊度、回灌水层厚度、回灌地点的颗粒级配有关。为了研究淤积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室内试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的分析表明,影响淤积的主要因素是浊度,其次是水层厚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淤积高度与影响因素的多元统计方程。  相似文献   
116.
以区域水文地质信息化与空间分析为目标,以GIS软件ARC/INFO为平台,开发了以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以应用模型体系为支撑的水文地质空间信息系统。以中国西部典型区域的水文地质实际勘查资料为基础,对系统的功能及稳定性进行应用与验证。结果表明:系统具有速度快、准确性与自动化程度高、动态性与可重复性强和可视化程度高等优点,可极大提高水文地质空间分析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水文地质工作效率,实现基于GIS环境下的地下水预测、模拟、分析与评价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7.
徕卡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在香港九龙铁路中的成功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港的九广铁路公司(简称KCRC)在2005年12月从徕卡测量系统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套自动变形监测系统,公司用该系统在新九龙南线工程施工期间对现有的机场快速铁路的某区段进行24小时连续的沉降与位移变形观测。整个系统集成了包括18台全自动高精度的全站仪——TCA2003,5套GeoMos监测软件,560多个棱镜和数台计算机工作站。所用的这些工作站都享有由当地徕卡测量系统的专家提供的网络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全站仪每两个小时就自动测量位于参考控制点和监测点的所有棱镜,然后将观测数据发送回控制中心的GeoMos软件,控制中心的任务是根据监测数…  相似文献   
118.
地下水蒸发是旱区地下水均衡计算中重要的排泄项之一。由于包气带水分运移高度非线性且大气—地表界面动力学过程复杂,估算潜水蒸发量一直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难题之一。利用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均衡试验场E601型蒸渗仪,建立了毛乌素沙地水面蒸发及4种典型岩性(风化砂岩K1、萨拉乌苏组砂Qpal+l、砂质壤土Qhl、风积沙Qheol)的饱和土蒸发原位试验,结合长期观测获取的大量数据,开展了地下水蒸发与水面蒸发、埋深的关系和地下水蒸发量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4种典型岩性(风化砂岩、萨拉乌苏组砂、砂质壤土、风积沙)饱和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比值分别为0.60,0.77,0.47,0.88,表明不同岩性的饱和裸土的蒸发强度不等于自由水面的蒸发强度;实际计算裸土蒸发强度时,不能以自由水面蒸发强度作为参考点,如果运用,必须校正。(2)利用蒸渗仪观测数据和土壤水运动方程稳态解析解,获得4种典型岩性(风化砂岩、萨拉乌苏组砂、砂质壤土、风积沙)潜水稳定蒸发计算的关键经验系数c,分别为628932.63,165058.71,48948.21,1525104.031 m?2。(3)利用稳定蒸发公式确定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区四种典型包气带岩性(风化砂岩、萨拉乌苏组砂、砂质壤土、风积沙)潜水极限蒸发深度约为60 cm,结果得到了室内非稳态蒸发试验的佐证,为研究区水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喀什平原区位于我国最西部,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硫酸盐含量、硬度和总溶解固体量普遍偏高。以此次采集的地下水化学样品测试结果为依据,结合喀什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统计、对比以及饱和指数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区内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研究表明,区内SO_4~(2-)含量为81.62~1 757.13 mg/L,总体呈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规律;沿地下水流方向,SO_4~(2-)浓度由西至东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地下水中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大于零,而石膏及硬石膏饱和指数小于零,说明硫酸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对石膏和芒硝的溶解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喀什平原区发展和规划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0.
通过人工神经网络法恢复的格尔木地区氚浓度,计算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的滞留时阃。结果表明,格尔木河出山口的地下水年龄为12-20a;在细土平原带的承压水中,地下水年龄在250a以上。在此基础上,分析格尔木地区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的更新程度,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对格尔木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