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An urban boundary layer model (UBLM) is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buildings with a sectional drag coefficient and a height-distributed canopy drag length scale. The improved UBLM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wind fields over three typical urban blocks over the Beijing area with different height-to-width ratios. For comparisons, the wind fields over the same blocks are simulated by an urban sub-domain scale model resolving the buildings explicitly. The wind fields simulated from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n, two-dimensional buil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rban canopy parameters for Beijing are derived from detailed building height data. Finally, experiemen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ildings on the wind field in Beijing using the improved UBLM.  相似文献   
42.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和第13届北京残奥运会帆船比赛(以下简称奥帆赛及残奥帆赛)在青岛举行,赛场周达地形复杂,而且期间正值汛期,天气复杂多变。青岛市气象局建立了以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浮标站、自动站等为依托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实现了赛场及其周边高时空分辨率的立体化探测;引进了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建立了以MM5、WRF等多种模式为基础的精细化预报系统,提供赛场内4个浮标站的逐时风速、风向的定量预报以及赛场暴雨、雷雨大风、台风、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短期、短时临近预报;开发了资料综合显示平台、奥帆赛及残奥帆赛产品制作分发平台以及预警信号和天气预报制作平台,快速生成和分发各种预报产品;建成了一个具有综合、宽带、高速、数字化等持征的信息网络系统。组建了近百人的奥帆赛及残奥帆赛气象服务固队,创新服务理念,确定服务策略,通过英文气象信息发布会、张貼栏、服务网站、手机分区预警短信等多种渠道向赛事组织者、运动员、教练员提供了精细化的气象服务,成功地保障了奥帆赛及残奥帆赛的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43.
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下垫面湍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1年疏勒河上游高寒草甸生长季(5-9月)的近地层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近地层三维风速标准差统计特征及近地层能量交换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无量纲化三维风速标准差与稳定度的关系满足Monin-Obukhov相似理论;在近中性条件下,高寒草甸下垫面无量纲化三维风速标准差近似表现为一常数,即σu/u*=3.50,σv/u*=3.30,σw/u*=0.96;通过最小二乘法(OLS)的回归直线,5-9月强制通过原点的OLS回归斜率分别为0.76,0.72,0.75,0.73和0.73;能量平衡比率(EBR)月平均值分别为0.90,0.85,0.86,0.88和0.93;能量闭合度白天大于夜间,EBR从早晨到下午呈增加趋势,并在日出和日落时段变化较为剧烈.在生长季节研究区净辐射主要消耗于潜热即研究区的蒸散,其次是陆地与大气间的感热交换,最后是地表热通量.  相似文献   
44.
矿物颜料是传统绘画的物质基础,青金石颜料的应用历史源远流长。为研究高能球磨对青金石结构和颜料性能的影响,使用行星式球磨机处理原料,通过扫描电镜测试、透射电镜测试、激光粒度分析、BET分析、X射线衍射测试、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以硅橡胶基底法制备颜料样品并使用分光色度计进行色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球磨后,颗粒的物质组成不变,表面的层状沟纹形貌被破坏,粒度和孔径减小,粒径分布变窄,比表面积和孔容增加,结晶度降低。球磨后颜料的亮度和反射率上升,粒度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一定研磨时间内粒度变小使处在长波段的红光的反射受到干扰,颗粒在a*轴色品上产生由红色向绿色漂移的呈色效果;在一定研磨时间后颗粒结晶度变小使蓝紫波段可见光的反射受到削弱,颗粒在b*轴色品上产生由蓝色向黄色漂移的呈色效果。  相似文献   
45.
程宸  王晓云  苗世光  王颖 《高原气象》2014,(4):1045-1056
首先总结和分析了气象站观测的2012年1月北京地区主要天气过程和月平均物理量分布特征,然后利用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通过个例模拟平均和平均场模拟两种方法分别模拟了1月北京新、旧城市土地利用状况下月平均2 m温度、2 m比湿和10 m风速;将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验证之后,对比分析了两种模拟方法反映城市发展对冬季月平均气象要素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模拟方法均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对城区月平均2 m温度、比湿的模拟命中率在70%以上,10 m风速超过60%,且二者对研究区月平均物理量的模拟在空间分布特征和日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平均场对2 m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对湿度和风速的模拟;城市下垫面发展对北京地区冬季月平均气象条件影响显著,两种方法在模拟城市发展对月平均气象条件影响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个例模拟平均方法能得到极端影响状况,平均场模拟方法局限性在于无法得到极端影响状况和降水模拟。  相似文献   
46.
在北京城区布点实测了冬季 (2000年1月26日~2月2日) 主要空气污染物 (SO2、NOx) 浓度的垂直分布以及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分布, 并对该时间段内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 污染物浓度剧增; 随着气象状况的交替变化, 污染物浓度也呈交替变化的规律; 在同一建筑物的不同高度, 污染物浓度分布存在差别; 在同一建筑物不同朝向处, 污染物浓度也存在差异, 特别是在不利扩散的气象条件下, 空气质量差异可达一个级别。此外, 城南和城北处的污染物浓度也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7.
北京城区大气边界层空气污染特征观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2001年1~3月共分3期,在北京城市地区大气边界层进行了大气化学和气象现埸观测.结果表明北京城市低层大气中主要的气体污染物是NOx,其次为SO2;各高度SO2和NOx之间的关系有较好的一致性,NOx大约为SO2浓度的2倍或2倍以上;污染源排放是造成北京城市低层大气空气污染严重与否的主要原因之一;同一季节中空气污染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气条件;NO2/NO和NO之间有着较好的负幂指数相关关系;近地层不同高度和不同地点观测到的大气污染物随时间变化趋势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8.
北京地区气象环境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模拟北京地区气象环境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的气象环境很复杂,其主要特点是受昼夜循环的山谷风气流、城市热岛环流以及大尺度系统共同影响.(2)北京市区冬季地面风的日变化较小,主要是偏北气流,城市上游方向在市区的北边,而春夏季地面风的日变化比较明显,市区的进出口气流方向变化很大.(3)北京市城市热岛强度在夏季较强,城市热岛环流明显,城市中心近地面气温比郊区近地面气温高5~6℃左右.(4)数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北京地区流场的日变化,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9.
针对北京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气象环境问题,选取夏季晴天典型个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2004—2020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新城建设、绿地增加和水体恢复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规划对夏季六环内高温、小风、低湿的气象环境有所改善。其中,城镇用地增长地区,气温增幅达1~2℃,夜晚最大;风速和比湿的降幅分别在0.2~1 m·s~(-1)、0.2~1 g·kg~(-1)之间,白天降幅最大;在城镇扩张周边地区,气温的受影响范围最大,白天可达城镇增长面积的3倍,增幅在0.2~1℃;风速和比湿的降幅影响范围都在城镇增长面积的0.3~0.5倍之间,且晚上风速影响范围广,比湿白天影响幅度和范围大。以亦庄为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精细分析表明,城镇用地增长率与气温增幅、风速降幅和比湿降幅都成线性正相关关系。当城镇用地增长率达到15%~30%时,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会急剧加大。因此,初步建议在城镇规划中将建设用地的增长率控制在20%以内,将用地扩张对局地气象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50.
自森林沼泽景观区1:20万区域化探工作开展以来,各个单位、不同阶段工作方法技术各有不同,工作效果不明显。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近年来通过试验研究制定了新的工作方法技术,认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粒级为-10~+60目,采样密度为(1~2)个点/4km^2,可取得好的效果。笔者仅以一二五公里幅区域化探为例对新、旧方法技术的应用效果加以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