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通过结合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B/S模式,开发一套地震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可实现对科研项目申报、评审、进度跟踪、验收、查询和成果共享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科技人员、评审专家和项目管理部门执行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和管理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2.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青山口组三段划分3个四级层序(Cg2、Cg1、Cg0),每个四级层序均可划分为四级湖泊扩张体系域和四级湖泊收缩体系域,自下而上,Eg2地层分布范围最大,Sg2地层分布范围略小,地层尖灭线位于西斜坡的西部;Eg1地层尖灭线位于西斜坡的中部,Sg1地层分布范围比Eg1略小;Eg0地层尖灭线位于西斜坡的东部,Sg0地层尖灭线进一步东移。剖面上,富砂的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砂质滩坝在三级和各四级层序界面附近最为发育,而四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附近以富泥的滨浅湖混合滩微相为主。平面上,不同四级层序体系域的沉积微相分布既有一定继承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3.
???????????????λ????Ч??????????????????????????  相似文献   
34.
近50年来北极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冰川物质平衡资料,详细分析了北极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因子对物质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来斯瓦尔巴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变化主要呈负平衡、零平衡/略微增长两种状态。冰川净平衡一般为负值,年际变化波动幅度较大且呈负平衡趋势,累积物质平衡表现出长期稳定的负平衡增长态势。除Kongsvegen冰川外,其他冰川不存在短期内的平衡波动。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消融、冬季积累,且夏季消融比冬季积累波动更大,冰川净平衡与夏季消融保持同步变化趋势。冰川净平衡与平衡线高度(ELA)呈负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89),与积累区面积比率(AAR)呈正相关(平均相关系数为0.84),该地区大多数冰川AAR减小,说明冰川物质补给处于劣势,冰川物质平衡向负平衡发展。夏季气温升高是斯瓦尔巴地区冰川表面物质加速亏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5.
沈新勇  王林  乔娜  尹宜舟  李焕连 《大气科学》2022,46(6):1319-1331
本文利用NCEP/NCAR提供的1°×1°的再分析资料,应用WRF4.0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16年4月13日华南地区的一次飑线升尺度过程进行模拟,并设计一系列的敏感性试验,详细研究了南岭对飑线升尺度增长的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结果表明:WRF模式较好的模拟了本次飑线过山前后的变化以及其降水的分布。强对流在过山后比过山前发展要强烈,水平的尺度增长快。但不同高度的地形敏感性试验表明,适宜的地形高度对于风暴的发展更有利。地形影响了飑线的尺度和组织,地形过高会使得广东北部的对流分散。地形可以通过改变水平流场、水汽场、垂直运动以及低层的垂直风切变等来间接影响飑线中的对流单体的分布和对流单体的强度。无地形阻挡时,有利于急流的北进,水汽输送更为有利。但是,一定的地形高度对低层的垂直运动是有利的。地形较高,则会利于高层的垂直运动,低层更多的可能以绕流为主。当地形超过一定高度时,低层的辐合场也相应的减弱。  相似文献   
36.
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张广才岭成矿带内,受一撮毛碱长花岗岩体及相关花岗斑岩岩体控制。矿体产出于花岗斑岩和大理岩的接触带及层间破裂带内,主要为矽卡岩型铁锌矿体。组成矿体的主要矿石矿物为磁铁矿和闪锌矿; 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矽卡岩化、矽化、角岩化、碳酸盐化和绿泥石化,其中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密切,是区内的主要找矿标志。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壳源岩浆演化和上部热液交代碳酸岩地层,并在矽卡岩带内形成矿化体和矿体。结合成矿地质背景,确定苏家铁多金属矿床为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7.
一次暴雪过程前后近地层物理量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铁塔风梯度观测资料和超声风温仪观测资料,对2008年1月18—21日暴雪前后,湖北黄石长江岸边近地层风场和湍流作了计算分析,探索其异常变化特征,为认识黄石地区暴雪近地层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暴雪前,风向转变,水平风速和垂直风速明显增大,湍流通量的输送较活跃,湍流动能和湍流强度有显著峰值出现;降雪过程结束后,湍流动能再次增大后缓慢减弱。可见此次暴雪过程前后近地层物理量场有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38.
王林  史晓颖  蒋干清 《地质论评》2011,57(6):810-824
为进一步认识华南埃迪卡拉纪(震旦纪)海水硫化条件的演变过程,本文对斜坡相沉积的陡山沱组中的黄铁矿进行形态与粒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陡山沱期沉积的多数黄铁矿是早期成岩作用形成,以自形、半自形晶体为主;个别层位中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大于10μm的比例较高(89%~96%),反映是在海水、沉积物界面以下生长的,不能充分指示水体硫化状态。但在陡山沱组中部和上部发育有数层从水体中析出的同沉积草莓状黄铁矿(96%以上的莓球粒径小于10μm),反映出海水硫化条件发育。黄铁矿铁与高活性铁的比值(FePY/FeHR)作为判别海洋硫化状态的重要指标,可能会因次生黄铁矿的叠加效应影响而产生偏差,应结合黄铁矿矿物形态—粒度分析和其他手段加以校正。通过这2种方法并结合碳、硫同位素等研究表明,陡山沱组沉积旋回Ⅰ顶部和旋回Ⅲ底部沉积期间华南古海洋曾经历了两幕规模较大的间歇性硫化时期,在此期间硫化水体的覆盖范围至少包括陆架至斜坡中部相区。硫化水体的形成和时空演变主要受大气含氧量、海水硫酸盐浓度、细菌硫酸盐活动(BSR)及海平面变化等因素控制。重要的生物类群主要出现在非硫化间隔期,表明海水硫化条件是限制生物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汶川8.0级地震发震断层的累积地震位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内发生MS8.0地震。此次地震沿龙门山中央断裂产生1条长达200km的同震地表破裂带。文中选择位于地震地表破裂带北段的南坝镇、凤凰村以及南段的映秀镇这3个地点,以被断层错断的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对多级阶地面上的地震地表破裂及断层陡坎地貌进行了野外实测工作。经过测量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各级阶地上断层陡坎的高度,该值即为该阶地记录的地震断层的累积垂直位错量。若以本次地震的垂直位错量作为古地震位错量的均值,则可计算得到每级阶地累积的地震次数。研究结果表明,各点T1阶地形成以来仅经历过1次事件,即本次地震事件;T2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5次事件;T3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9~11次事件;T4阶地形成以来约经历了20次事件。在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阶地测年数据,则可获得古地震复发间隔的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40.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8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的退缩出现了加速趋势,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