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6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爱军  叶翔  李云海 《沉积学报》2013,31(2):315-324
为了探讨港湾海岸湿地在台风期间发生冲淤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利用流速仪观测了台风“凤凰”过境期间福建罗源湾海岸湿地(包括盐沼中下部和光滩)的环境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台风登陆期间盐沼中下部和光滩的滩面淹没时间增长约2 h,近底层流速平均值变化很小,但流速波动变化幅度很大,底部切应力显著增大,滩面发生侵蚀;台风登陆后,随着风浪作用的减弱,流速波动显著减小,底部切应力逐渐减小,悬沙发生沉降,滩面表现为淤积。台风期间的滩面侵蚀、淤积主要受底部切应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82.
83.
南海北部陆架中全新世沉积记录及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珠江口外陆架C069孔沉积柱样的粒度、黏土矿物、主量元素及底栖有孔虫,来研究南海北部中全新世晚期古环境演化。4.2 ka前为全新世大暖期后期,气候湿润,珠江口外陆架受大量的珠江淡水影响,导致C069孔位置的水动力条件较强,形成下段粒度较粗的碎屑沉积物,高岭石含量较高,低的MgO/Al2O3比值,以及受冲淡水影响形成的底栖有孔虫。由于受4.2 ka的极冷事件的影响,C069孔上段的沉积环境受珠江冲淡水影响减小,水动力条件减弱,沉积物粒度变细,高岭石含量降低,MgO/Al2O3比值增大,形成正常浅水环境的底栖有孔虫。4.2 ka以后,台湾来源物质的贡献增多,导致沉积物中伊利石和绿泥石的含量增多,伊利石结晶度和化学指数值都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84.
主要针对我国首条在城市化地区大型电力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影响的保护及精度分析,信息监测工作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后工作中应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我国海洋灾害损失及防灾减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军 《江苏地质》2005,29(2):98-101
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近年来,由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海冰、海平面上升等海洋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严重,其中,风暴潮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最为严重的海洋灾害。通过建立海岸生态防护网、提高沿海地区防潮工程标准、开发海洋灾害监测和预报系统、实行海洋数据资料和信息共享等方法,降低海洋灾害发生的机率,减少海洋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86.
重庆市万州区付家岩滑坡监测与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家岩滑坡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程二期专业监测点,监测方法有地表位移监测和钻孔深部位移监测。通过对3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GPS变形监测点在水平向和垂向均有明显变形,其中纵Ⅱ、纵Ⅲ剖面GPS监测点变形尤为突出;各钻孔监测点变形明显,监测主纵剖面中下部钻孔变形突出。目前滑坡处于匀速变形阶段,为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87.
光照对东海赤潮高发区春季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5年3月在东海赤潮高发区的ZA3和ZC18b站通过现场培养探讨了光照对东海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影响。培养期间,ZA3站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没有发生演替现象;ZC18b站,当光照低于6.7MJ.m-2.d-1,由角毛藻演替为中肋骨条藻,光照高于6.7MJ.m-2.d-1,角毛藻为第一优势种,浮动弯角藻为第二优势种。Logistic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光照下硅藻的生长状况,其拟和系数为0.92±0.03。终止生物量以及优势种生长速率与光照的关系表明,温度13.0℃左右,中肋骨条藻的最适生长光照为5.0MJ.m-2.d-1,角毛藻sp.和浮动弯角藻的最适生长光照均为6.7MJ.m-2.d-1。在富营养化条件下,光照是影响硅藻生长和演替的因子。  相似文献   
88.
砾石海滩的沉积和形态动力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砾石海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输入,海岸侵蚀,海底侵蚀,沿岸输送,人类活动及冰川搬运等,砾石海滩在地貌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海滩坡度的大小随物源和动力条件发生变化,砾石的磨蚀速率与岩性及周围沉积物粒度组成有关,人工砾石海滩建设可借鉴天然砾石海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合理地设计物质组成,砾石形状和大小,以便能更快地使人工海滩达到平衡状态并维持海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潮间带水沙多层位同步测量系统应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压、光电转换原理研制成的多层位水沙同步测量系统(WCT系统)不仅可测量潮间带水位随时间的变化系列、同一层位的浊度及流速,还可以同步观测这些参数在潮间带水流剖面不同层位上的变化。野外对比试验表明,WCT系统获得的流速值与直读式流速仪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平均相对误差为14.52%;悬沙传感器经野外现场率定获得悬沙浓度,平均相对误差为21.96%,精度比室内率定提高—倍以上。悬沙粒径是影响悬沙浓度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此外,自然环境(如海水温盐度)的变化及仪器本身的特性也可能影响到测量结果。因此,WCT系统在潮间带的水位、流速和悬沙浓度的观测和边界层研究方面有相当潜力。  相似文献   
90.
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碳酸盐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容量法对江苏王港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夏季表层沉积物碳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碳酸盐含量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岸向海方向递减的大趋势;相关分析表明,总的碳酸盐含量与沉积物的平均粒径有比较显著的相关关系(α=0.01);沉积物组分及粒径频率曲线对比分析表明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碳酸盐主要富集于细颗粒部分,潮水沟系统和生物作用(尤其是有孔虫)加强了碳酸盐在细颗粒部分的富集。沉积物碳酸盐含量可以作为物源分析的一个指标,王港地区沉积物碳酸盐含量表明该地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废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的输入,长江输入的沉积物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