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地基GPS准实时反演三峡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利用地基GPS气象学原理反演大气可降水量(precipitable water vapor,PWV)及其变化的可行性。从理论上分析了在缺少地面气象资料时用模型估计气象元素对反演PWV的影响,分析了用IGS超快速星历代替IGS最终精密星历准实时计算PWV的可行性。利用三峡地区13个监测点连续48 h以上的跟踪数据联合国内的几个IGS站,使用GAMIT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2.
古水深曲线在测井资料层序地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序地层学的精华就是综合应用露头、钻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层序地层分析。因此,在缺乏以陆上暴露不整合面为特征的层序界面的湖相沉积中,如何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就成为层序地层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柴达木盆地金达 1井第四系为例,介绍了一种综合利用岩芯、岩屑和电测曲线等测井资料,通过相对古水深曲线的建立,来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前陆冲断构造带地应力响应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军  彭文  李进福  王贵文  李军 《地球科学》2005,30(4):467-472
我国中西部地区前陆盆地山前逆冲构造带挤压应力异常强烈.强烈的构造应力不仅改变了储层的性质, 而且还直接控制着油气的聚集和分布.研究发现, 泥岩对地应力的响应十分灵敏, 通过泥岩的测井响应可建立对地应力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在对单井地应力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地应力的分布, 研究了地应力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并分析了地应力与构造样式的关系, 为前陆盆地山前构造带的油气勘探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测井资料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精细描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岩心观察、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库车坳陷大北克深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构成了主要的骨架砂体类型。通过岩心刻度测井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岩性和沉积构造识别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与划分标准,并探讨了不同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然后根据粒度中值和成分成熟度指数将沉积微相进一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中砂岩、水下分流河道细砂岩等不同的岩性岩相类型,并分别建立了粒度中值和成分成熟度指数的测井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以成像测井为主,辅以常规测井和岩心资料及粒度参数和成分成熟度指数,实现单井连续的岩性岩相识别与划分。研究成果可为后续沉积储层精细评价乃至天然气勘探开发综合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沉积层序旋回自动划分对比的精度和准确度,解决高频层序旋回划分难、人为性、多解性等问题,在厘定 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国内陆相拉张型盆地沉积层序旋回特征为切入点,以实际测井资料为依托,开展小波分频分析 方法的研究,查明了小波分频分析方法研究不同级别沉积层序旋回的基础理论,建立了表征不同类型沉积层序旋回的量化 标准和响应标准模式,实现了小波分频分析方法在层序界面拾取、层序单元划分、复杂地层精细划分及等时对比中的应用, 为提高沉积层序旋回划分及等时对比的精度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岩石物理相约束的致密砂岩气储层渗透率解释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岩心、薄片和钻测井等资料,对四川盆地JQ区块须家河组须二段致密砂岩气储层的沉积微相、成岩相和裂缝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须二段沉积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分流间湾等微相;根据成岩作用类型、强度、成岩矿物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将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碳酸盐岩胶结、伊蒙混层充填和不稳定组分溶蚀4种成岩相;裂缝相则以局部层段发育的近水平缝为主.通过三者的叠加与复合对储层岩石物理相进行分类命名,划分出了河口坝-不稳定组分溶蚀-近水平缝相等多种岩石物理相.然后按照岩石物理相对储层物性的建设与破坏作用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了PF1~PF4四大类岩石物理相.通过建立每一类岩石物理相的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约束而建立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岩石物理相是揭示致密砂岩气储层成因机理并提高其物性参数测井解释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伽马测井曲线包含了储层的粒度信息,采用二进制小波变换对伽马测井曲线处理可以提取粒度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粒度区间单位体积含量(以Udden-Wentworth方案为标准)与伽马测井曲线变换后信号的幅度、频率之间关系,考虑测井仪器探头测量速率造成的采样间隔的影响,建立求解不同粒度区间体积含量的递归方程组。将获得不同粒度区间的绝对体积转化为相对体积含量,按照Trask或Folk-Ward公式,计算粒度中值、平均粒度、分选系数、偏度、峰度。选择塔里木盆地大北地区DB101等4口井51个取样点进行方法适用性和可靠性验证,此方法的计算结果与筛选法相比,各项参数误差均在允许接受范围内。与国内外同类方法相比,此方法在信息来源、耗时、成本方面的要求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应用测井资料的"三瞬"属性进行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划分及对比是油气田勘探开发一项重要且存在难题的工作,提出应用 Hilbert-Huang变换方法提取常规测井资料(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等)的"三瞬"属性特征进行地层划分及对比,即"瞬时频率"、"瞬时振幅"、"瞬时相位"3个属性,揭示了测井数据各深度处的频率特性,可以清晰反映出频率变化的结构特征.依据不同属性的振荡异常刻度层序边界,不同频率成分的属性振荡周期变化特征刻度不同规模的层序旋回周期特征,进而利用"三瞬"属性信息进行地层对比,刻画地层内部特征.利用这些属性异常可以清晰地找到对应地层序列中不同级别的界面,进而实现对各级层序划分,在各级层序格架控制下,进行各级地层等时对比.提取测井资料的三瞬属性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思路,为推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今在以岩性和地层等隐蔽油气藏为主要目标的油气勘探实践中发现储集体的质量主要受构造相、沉积相和成岩相的综合影响,在烃源岩和构造等成藏基本地质条件明确的情况下,寻找受成岩相控制的优质储集体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关于碎屑岩储层成岩相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成岩相的分类命名方案、定量表征参数等方面尚未完全达成共识,而且缺乏完善的成岩相的地球物理表征方法.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成岩相概念的提出以及发展历程;归纳了成岩相的控制因素、研究内容、划分依据、分类方法、命名方案和定量评价标准;总结了成岩相在油气勘探各个环节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现阶段成岩相研究中尚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就未来成岩相研究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能有效推动成岩相研究相关的理论和技术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锶同位素不易分馏、年代可对比的特性决定其能够作为有效的断层流体示踪指标。氧同位素能反映温度、流体等因素,碳同位素能反映有机质的影响,是锶同位素的有力补充。利用流体示踪图可以判断断层不同部位开启的期次与可能联通范围。针对四川盆地焦石坝背斜带周缘的断层,利用脉体锶、碳、氧同位素开展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焦石坝地区志留系以下地层联通,存在一期深部壳源富锶流体,志留系下部的流体未通过断层向上运移。该地区后期至少经过两期构造运动,针对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焦石坝背斜带周边不同断层的垂向封闭性具有明显差异。从平面上看,方斗山断裂带中部、大耳山断裂带南部、乌江断裂带南部断层垂向封闭性差;大耳山断裂带北部、乌江断裂带北部、天台场断裂带南部断层垂向封闭性中等;方斗山断裂带北部、南部、天台场断裂带北部垂向封闭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