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7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陕北榆林地区沙漠化土地类型及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87年和1999年两个时相TM遥感影像解译成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及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陕北榆林地区1987-1999年间土地沙漠化程度和土地沙漠化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并有所好转,这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对土地沙漠化的积极治理和有效政策,生态环境脆弱,气候干燥,多风是本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自然驱动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是沙漠化的诱因,人为的积极治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2.
沙漠-黄土边界带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反应敏感。近10年来,榆林地区由于重视沙漠化的防治工作,沙漠化出现逆转态势,但是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水蚀荒漠化状况依然比较严重。应当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荒漠化是一个自然过程。荒漠化加速发展是在脆弱的生态环境基础上,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方式而诱发的。应当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3.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沙漠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候变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内陆盆地的下降逐渐形成的气候格局造就了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北方西部内陆盆地以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中部高原是受季风系统中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消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东部地区则以暖湿气候为主,受夏季风控制。第四系以来气候的波动则控制着沙漠化的发展或逆转。末次间冰期以来一直持续的大约以1500a为周期的气候振荡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有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全新世以来,北方地区约在10000aBP、8000aBP、5500aBP、4000aBP、3000aBP、1500aBP的沙漠化过程分别与北大西洋第7、5、4、3、2和1次的浮冰事件相应,沙漠化扩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事件相一致。十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振荡对沙漠化有一定的影响,至少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敏感地带对沙漠化可以起到控制作用。年际尺度上,6.7a和3.38a气候变化周期控制着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此外,北方不同地区近150a以来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从研究干旱区域地下水与植被关系入手,通过植被遥感信息分析,推断出浅层地下水的富水区;根据干旱区地表水主要受地下水补给这一规律,应用多时相遥感资料通过对区内巴彦布拉格湖水水域面积的动态分析,指出呼吉尔湖水接受深层地下水补给。上述解译成果为本区找水提供了方向,已得到后续物探、钻探工程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