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2 毫秒
21.
增大指标的覆盖面与减少指标的信息重复是可持续发展指标选取中面临的一对矛盾。在通常情况下指标数量越多,指标的覆盖面就越大,但指标的信息重复就越多。分析了近年来有关文献通常采用的指标,并结合中国省级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可获取性,选取46个指标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指标之间绝大多数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即指标间含有大量的重复信息。应用统计分析技术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指标降维模型,得到 8个彼此独立的综合指标。根据综合指标得分,对中国31个省级区域(不包括港澳台)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22.
决策支持系统(DSS)是多项计算机技术的综合运用。文章探讨了分布式网络技术、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模型管理技术、定性推理与模糊决策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综合集成技术、研讨技术等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提出虚拟化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V-DSS)的工作模式,并探讨了V-DSS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
全球变化视角下人地系统研究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围绕全球变化问题,国际科技界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组织了4个大型国际研究计划,即WCRP、IGBP、IHDP、DIVERSITAS,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众多核心研究计划或支撑研究计划。随着这些研究计划的酝酿、实施和推进,其明显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强调人类社会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影响、响应与适应问题研究。全球变化研究不仅为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核心的地理学提出了新的科学命题,同时也为地理学与其它科学领域的融合、交叉提供了广泛途径。在分析全球变化国际研究计划进展基础上,指出入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面临5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4.
吉林省西部地表蒸散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蒸散作为地表水分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一个关键驱动因素。地表蒸散量的大小影响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反过来,土地覆盖类型又控制地表蒸散量的大小。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地表蒸散在生态环境变迁中的作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理论,计算了研究区1986、1996和2000年的蒸散量,并与对应年份的不同土地类型数据进行了叠加分析。结果表明,从1986年到2000年,研究区草地、沙地和盐碱地的蒸散量都在变大,其中以沙地蒸散量增长最快,草地次之,盐碱地增长最小,为土地类型向盐碱地和沙地转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地表蒸散加剧了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25.
松辽盆地南部协尔苏凹陷构造沉积演化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协尔苏凹陷富铀基底、含煤岩系形成、泉头组沉积、断裂继承性活动有机流体后生还原铀预富集和层间氧化作用铀叠加成矿5个构造沉积演化过程.结合沉积盖层的沉积特征、砂体的后生蚀变特征和已发现的铀矿(化),阐述了构造沉积演化是研究区地浸砂岩型铀矿(化)形成的重要条件.成矿条件分析表明,研究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26.
对使用遥感技术监测水库蓄水面积变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使用监督分类计算水面面积的操作思路和步骤,并对计算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城市快速增长期生态与环境整合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我国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同时城市的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也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在概念的理解上 ,“生态”与“环境”既有一定的区别 ,同时也有重叠的部分 ,导致城市生态指标与环境指标选取易出现一定的混淆或过于偏重某一方面 ,影响对城市生态与环境总体特征的全面反映。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协尔苏凹陷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协尔苏凹陷铀矿(化)为后生多期次叠加改造成因,其形成主要受铀源、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和地下水动力变异等因素控制。在总结上述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9.
利用NOAA/AVHRR数据获取地表特征参数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地表特征参数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陆面蒸散量估算精度,因此在区域非均匀陆面蒸散研究中,地表特征参数的获取方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卫星遥感技术在求取地表特征参数时有其独特的优势.NOAA气象卫星AVHRR资料以其时间分辨率高、覆盖面广、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非均匀陆面蒸散研究和应用中.本文建立了NOAA/AVHRR计算地表特征参数的参数化模型,选取中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地区2000年7月8日的AVHRR资料,试算了研究区地表温度、地表发射率、地表反照率、NDVI等主要地表特征参数,并且参照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数据对各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对吉林省西部1986年、1996年和2000年的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简称“三化”)专题数据、土地利用状况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人文和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15年间,吉林省西部地区草场退化速率呈增加趋势,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尤以松原、白城、洮南和通榆的草场退化情况严峻。整个西部的草地重心从通榆和大安交界处向东北方向漂移。幅度有11km。(2)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化土地面积明显增加。盐碱化主要集中在洮南南部和乾安、前郭,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盐碱地重心一直在通榆和大安交界处。(3)尽管沙地面积略有减少。但是呈不稳定状态,有从通榆向大安、镇赉、乾安、松原推进的趋势。沙地重心从通榆中部向东漂移。距离迭30km。(4)西部地区的“三化”空间动态变化特征是呈边缘扩充、内部充填等增加模式和边缘退缩、成片退缩等减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