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1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提高航测法数字线划图(DLG)的生产效率,尽可能减少外业作业时间,基于山东省卫星定位连续运行综合服务系统(SDCORS)的车载RTK技术进行高程注记点采集。采用不同时间(白天、晚上)、不同车速条件进行高程注记点连续采集,并与常规方法(全站仪、单基站RTK)采集高程点进行比较,求取高程中误差,认为在夜间以不大于20 km/h的车速进行采集精度较高。在数字海阳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项目中,利用车载RTK采集346 km2范围内的沿路高程注记点,结果表明能够满足1∶500航测法成图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32.
随着空间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越来越高,需要与之匹配的空间时频传递技术. 基于载波相位的星地双向时差测量方法可以实现更高的时间频率传递精度,但对于复杂的星地环境,由于航天器飞行动态高,时频传递链路的传输频率高,载波多普勒效应大,更容易出现粗差和周跳. 基于此,研究一种适合高动态环境下的星地双向时差测量系统载波相位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提出一种适用于三频组合模式的双向周跳探测与修复方法. 该方法联合双频码相 (MW)组合法可以实现不同类型周跳的探测与修复,对于上下行三条微波链路均可探测出周跳的存在并实现毫米级周跳修复精度. 进一步对基于载波相位测量的星地双向时差测量系统的星地时间同步性能进行分析,在经过周跳探测与修复,以及链路时延数据处理,其星地时间同步精度优于0.3×10–12 s.   相似文献   
33.
以西秦岭舒家坝地区泥盆纪舒家坝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组成和构造背景。所测样品最小锆石年龄组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3Ma,代表了舒家坝群的沉积下限,结合前人研究的古生物资料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中泥盆世。所获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4个谱段:震旦纪—古生代年龄谱段619~409Ma,峰值为445Ma;新元古代年龄谱段930~735Ma,峰值为849Ma;中元古代年龄谱段1760~1033Ma;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谱段3095~2478Ma。综合研究认为,舒家坝群的物源具多元性,包括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华北板块基底,其中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舒家坝群沉积的主要物源区,且后者占主导地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其物源组成特征判断,舒家坝群形成于陆—陆或弧—陆碰撞后由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的局部裂陷盆地。  相似文献   
34.
嘉善县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包括生物系统、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等.其中,水资源是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命脉,是衡量土地承载力的根本,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属于河网平原地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  相似文献   
35.
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资料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基于地震活动为多尺度多活动这一观点,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尺度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2001年和华北地区1500~2001年M≥5地震的本尼奥夫应变资料,得到了各种层次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结果可信而又符合实际。对历史地震研究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黄河龙头水库多水月(季)预测的地气图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占良  汤懋苍  雍晓春 《高原气象》2010,29(4):1067-1071
利用黄河龙头水库流量控制站——唐乃亥水文站1956年以来逐月流量资料和东亚地震资料及黄河产流区久治气象站1975年以来逐月3.2m地温资料,研究了唐乃亥多水期(流量正距平)的成因及其预报。发现东亚6.5级以上强震形成的地热涡经过黄河源区是唐乃亥多水的原因,具体可分为(1)上游强震涡东移;(2)南北地震带中段强震涡北移;(3)西北太平洋强震涡西退;(4)北方强震的"拍频"作用引发地热涡生成。另外,久治站3.2m地温的增暖过程可作为唐乃亥流量增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7.
地球系统10~(-1)年变化原因概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们曾论述了地球系统100~108年变化的原因[1], 唯对10-1年(月一年)的地球系统变化未指出其变化原因。经过近年的研究, 现在可以明确地指出, 地球内部有两类流体: 地外核和岩石圈裂隙中地下流体(地气)的活动是引发10-1年地球系统变化的原因。外核的上升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上抬和压缩, 在地表层就出现3.2 m地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干热异常”, 经过“孕震三步曲”最终引发构造地震。外核的下降运动会使其上部岩石圈产生下沉和拉张作用, 地表层表现为3.2 m地温降低, 同时降水增多的“湿冷异常”, 最终可导致发生陷落地震。外核的脉冲运动是引发岩石圈中形成地热(冷)涡的“源”。地气环流也是旋转地球上的一种流体运动, 其特征速度(地下风速)约为0.2 m/s, 据此可推得“自然气候周期”约为8个月。地气环流是使地气系统得以“流”的动力源。地热(冷)涡的“源”、 “流”相结合是使短期气候呈现纷繁复杂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
39.
吴翀  刘黎平  翟晓春 《大气科学》2017,41(4):659-672
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是探测云底的两种设备,但其探测能力和探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对比分析两种设备的测云效果有助于正确认识它们的探测优势,推进我国云雷达在云探测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基于云雷达数据的云底和云顶高度分析方法,利用2014年夏季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云雷达、激光雷达和激光云高仪数据,统计了三种设备探测青藏高原低云、中云和高云的云底高度偏差、探测率,分析了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偏高的原因,根据探测结果提出了固态发射机体制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低云的优化观测模式,模拟分析了探测效果。结果表明:(1)云雷达对高云的探测能力要明显优于激光云高仪,但其对低云的探测能力有待改进,激光云高仪探测云底下部的边界层内的云雷达回波信号可能是非云降水回波;低层云的遮挡作用明显降低了激光云高仪对多层云的观测能力;与激光云高仪相比,云雷达仍然会漏掉一些高云和中云。(2)激光云高仪探测的中云和高云的云底很多在云雷达回波内部,云雷达和激光云高仪观测的云底的时空对应关系比较差。(3)增大激光发射功率和优化固态发射机体制云雷达观测模式可提高云的观测能力,微波和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可全面了解不同类型云的宏观特征。这一工作为云雷达和激光雷达数据的应用,评估激光云高仪和云雷达探测青藏高原云的能力,讨论设计优化的云观测方案,为推进我国云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0.
利用C-F模型识别僵尸网络迁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C-F模型识别僵尸网络的迁移,以僵尸网络迁移过程中表现出的多个特征为基础,提出了一种识别僵尸网络迁移的方法,能够协同多个特征判断给定的两批僵尸主机是否具有迁移关系。通过几个典型僵尸样本的评测,有效地识别了僵尸网络的迁移行为。与单纯采用IP地址重合度的方法进行了对比,在僵尸网络成员数量动态变化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理想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