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雪峰山西部中生代厚皮逆冲推覆构造样式与变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山厚皮逆冲推覆构造带位于扬子地块东南缘,由南向北,主构造线走向由北北东向渐变为北东东向,形成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带内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大面积出露,这些基底出露的原因和构造方式是华南中生代大地构造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野外构造解析为基础,结合相关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对雪峰山西部逆冲推覆构造的构造样式与变形序列进行了系统的解析。结果表明,雪峰山构造带从印支期开始发育由南东向北西的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断层在近地表向南东陡倾,向下逐渐收敛于基底内的滑脱断层之上。基底新元古界板溪群及早古生界均卷入了推覆构造,同时逆冲覆盖于中生代地层之上,形成厚皮构造,并造成了基底板溪群的大面积出露。  相似文献   
152.
稻田养殖幼蟹实用气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田养殖幼蟹技术要领、最佳投苗期、河蟹生态活动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及适宜收获期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科学养殖,高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3.
论东秦岭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涉及东秦岭的北部地区——北秦岭(即旧称“秦岭地轴”)。作者着重讨论了秦岭造山带的杂岩(秦岭杂岩、宽坪杂岩和陶湾杂岩)和太华杂岩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岩石化学、地球化学技其地质构造特征。提出秦岭杂岩是在中元古代时期因华南洋壳海域的岩石圈断块沿华北断块南缘向北俯冲引起断块区基底开裂,向南漂离而形成的块体。宽坪杂岩与陶湾杂岩是在秦岭杂岩块体向南漂离过程中形成的以洋壳为底的边缘海盆地的产物。经晋宁运动,边缘海闭合,形成早期的北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4.
相关比和线性相关系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光宇  胡成群  留小强 《气象》1988,14(4):12-16
本文对相关比和线性相关系数进行了理论比较,并用实际资料对两者的相关评价特点进行了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关比确实是一种优于线性相关系数的相关度量:1)它不对相关形式作任何要求,用它来反映相关比线性相关系数更为全面;2)在相关比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同时得到相关程度和相关形式两项信息。另外,我们还就相关比计算中的问题作了讨论,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5.
近年来,低幅度构造油藏作为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接替领域,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方法均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探索了一种利用地震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的新方法,首先对地震数据体进行多窗口倾角扫描,然后对倾角数据体进行多种曲率属性计算从而得到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将得到的曲率形态指数数据体沿目的 层进行数值提取从而获得目的 层的曲率形态指数结果,形态指数高值区为低幅度构造高部位.曲率形态指数预测低幅度构造不用解释层位、受人为因素影响小,能够预测更小尺度的低幅度构造,并且预测结果准确率高.此方法在厄瓜多尔T区目的 层进行应用,可以预测0.01 m2的小尺度低幅度构造,预测结果与钻井稳合率高,后续部署的2口钻井均获得工业油流,对类似地质条件地区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6.
藏北高寒草地退化现状、原因与恢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北高寒草地系统生态脆弱且区位重要,草地退化和沙化的治理是目前学者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本文采用遥感解译、模型模拟、地面取样验证等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藏北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趋势和原因,以实验为基础,总结了退化草地恢复的几种重要模式。数据分析表明:藏北羌塘高原轻度退化草地占62.0%,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占15.1%,1991年以来,退化面积快速增加,2000年以来重度退化面积增加趋势明显。藏北西部的草地轻度退化可能由气候暖千化所引起,而中部、东部的重度退化主要由超载过牧引起。总结出轻度退化草地的“封育”、中度退化草地的“施肥+封育”、重度退化草地的“补播+施肥+封育”三种草地恢复模式。提出了退化草地恢复和保护的间接途径“南草北上”生态工程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57.
Amphioxus, a cephalochordate, is an important model fish for studies in evolution and comparative biology. A successful cell culture from amphioxus tissues in vitro would help understanding some basic issue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culture conditions for proliferation of amphioxus cells, primary cultures were initiated from buccal cirri, tail, gill, gut and metapleural fold of amphioxus 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 The media tested were L-15, F-12, M 199, MEM, DMEM, PRMI 1640 and LDF, each was supplemented with 20% fetal bovine serum. The optimal conditions include tail tissue cultured in L-15 or F-12 with supplement of 20% FBS and 1.5% NaCl at about 25°C.  相似文献   
158.
扬子地台与华南南盘江盆地大贵州滩三叠系沉积演化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地台是一个横跨华南地块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大型碳酸盐岩台地,南盘江盆地是发育在扬子地台碳酸盐岩台地背景之上的一个沉积盆地,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长期海相沉积演化历史中,扬子地台-南盘江盆地体系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扬子地台从晚元古代到早三叠世末期一直保持为一个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在中三叠世末期扬子地块整体抬升,海平面下降,形成了遍及扬子主体的拉丁期大海退,从而使扬子地块大部分地区抬升为陆.南盘江盆地位于华南地块南缘,从晚元古代到晚三叠世沉积了一套厚度巨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晚三叠世发育了一套硅质碎屑的浊流沉积,区域沉积也由此转化为河流相沉积.二叠纪和三叠纪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碳酸盐岩台地长期演化历史及其特征多样的沉积建造和沉积环境,而硅质碎屑流和构造沉降速率的变化反映了盆地在三叠纪期间经历的聚合构造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在三叠纪时期扬子地台沿西南-北东方向从云南围绕南盘江盆地向贵州延伸,在南盘江盆地中发育了几个孤立的碳酸盐岩台地,包括位于贵州南部和广西境内的大贵州滩和崇左-平果台地.南盘江盆地在晚二叠世发生过一次区域性的海侵事件,早三叠世时期扬子地台和几个孤立台地为由鲕粒边滩组成的低角度斜坡,中三叠世(安尼期)变为由Tubiphytes边礁组成的陡倾斜坡.盆地范围内斜坡变陡激发了Tubiphytes礁和其它的生物体发育,而且它们组成了稳定碳酸盐岩台地的边缘.位于扬子地台西部地区的关林和贞丰一带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安尼期发育了陡倾的边礁.在拉丁期,扬子地台在关林一带进积并与盆地碎屑沉积互层穿插沉积,而位于贞丰的台地边缘出现了由断层控制的地貌特征.与此同时,扬子地台东部(贵阳)由侵蚀滑塌边缘变为进积边缘,向盆地内部进积充填形成了超过600 m的碎屑沉积.但是,与扬子地台不同,位于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拉丁期由加积边缘礁变为起伏明显的侵蚀陡崖和饥饿盆地边缘.晚三叠世(卡尼期)扬子地台西部下沉并被晚三叠世浊流沉积埋藏,而扬子地台东部地区在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之前持续沉积了一套浅水碳酸盐岩沉积.孤立台地为从南到北逐渐变陡的边缘沉积,而且发育了多个小丘,其中南部地区早期沉降后来被硅质碎屑沉积埋藏,而北部地区到后期下沉.与扬子地台西部一样,最北部的孤立台地(大贵州滩)在晚三叠世下降被碎屑沉积埋藏.以上这种差异源于华南地块南缘因构造聚合作用导致的盆地南部地区不同沉降速率.大贵州滩是盆地中演化历史最长的孤立台地,穿过大贵州滩孤立台地内部和边缘的两条正交剖面显示出了一个被断层切断的向斜构造,这样就很容易识别其沉积建造特征及演化历史.大贵州滩发育的整合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以及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生物复苏阶段连续的巨厚沉积,使其成为一个研究二叠世末期生物大绝灭期间的海相环境以及生物生态条件最为理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9.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永华  徐福留 《湖泊科学》2010,22(6):910-915
介绍静态顶空气相色谱分析的原理,研究温度、相比、分配常数和无机盐等参数对顶空分析灵敏度的影响.此方法对8个挥发性苯系物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相对标准偏差0.95%,方法检出限1μg/L.在炼油厂废水中,检出104个色谱峰,其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均有检出,浓度范围在268-1622μg/L.污水处理厂出口水样和废水库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采集15个安徽巢湖水样,挥发性苯系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均未检出(1μg/L).  相似文献   
160.
作为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是青藏高原东北部重要水汽源,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及半干旱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青海湖水位迅速上升,但是湖泊扩张对周边人居设施与草地的影响尚未得到广泛关注和报道.基于1995-2019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Hydroweb多源测高同化水位数据、SRTM-1 DEM数据等,本研究以青海湖近年来增长速率情景开展湖泊快速扩张对周边人居设施(道路、居民点)与草地影响和潜在威胁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4年期间青海湖处于萎缩态势,2004年水位和面积出现最小值,之后,青海湖进入稳定扩张期.2004-2019年期间,青海湖水位累计上涨3.27 m,年均增长率约为0.22 m/a;相应地,青海湖水量增长了14.25 km3,年均增长率为0.95 km3/a.湖泊扩张模拟结果显示,若青海湖水量以当前速率增长,水位将在2070年前后达到3207 m(相对2019年约10 m的水位涨幅),届时将会淹没178个居民点、长度约为1286.91 km的道路以及2042.22 km2的植被,其中预测的高风险区域主要为切吉乡、泉吉乡和金滩乡.该研究有望为青海湖快速扩张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和潜在威胁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为制定缓解气候变化风险的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