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3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88篇
地球物理   141篇
地质学   512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1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5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物质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当前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呈现耦合关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天津市工业系统物质流指标,分析其当前经济耦合程度,采用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进行脱钩分析,并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基于指数时间序列的指标组成部分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实现工业经济脱钩的关键在于从化石能源开采、金属矿产使用等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工业系统的碳排放、废弃物及水体污染减排目标,以实现工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92.
Studying the change in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The spati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he change in population density in China were not clear yet. Therefore, using the population census data in 2000 and 2010, this study firstly analyzed the change of population density in China and divided the change in all 2353 counties into 4 types, consisting of rapid increase, slow increase, slow decrease and rapid decrease. Subsequently, based on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PLS) regression method, we recognized the significant factors(among 11 natural and social-economic factors) impacting population density change for the whole country and countie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population chang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compared to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2000, in 2010,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most of the counties(over 60%) increased by 21 persons per km2 on average, whil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in other counties decreased by 13 persons per km2. Of all the 2353 counties, 860 and 589 counties respectively showed rapid and slow increase in population density, while 458 and 446 counties showed slow and rapid decrease in population density, respectively.(2) Among the 11 factors, social-economic factors impacted population density chang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natural factors. The hig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better medical condition and stronger communication capability were the main pull factors of population increase. The dense population density was the main push factor of population decrease. These conclusions clarified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opulation chan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over the past 10 years and could provide helpful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population planning.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新浪旅游博客平台,以河北省317家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景区的网络游记数量作为网络关注度的评价指标,分别从全省总体格局、不同级别、不同地市等角度,分析河北省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A级景区网络关注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和极化特征,形成了"一条高关注度带"、"两个关注度一级中心"、"三个关注度二级中心"的空间发展格局。景区级别与景区网络关注度呈低度正相关,少部分低级别景区的关注度高于多数高级别景区。旅游资源具有相似性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关注度特征。基于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特征,提出河北省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94.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利用前景广阔。随着近些年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大投入以及对浅层地温能研究的逐步深入,这种清洁能源已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对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还需在将来的工作中予以重视,应避免引起次生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子空间的二维大地电磁量子遗传反演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量子遗传算法作为一种高效的优化算法,仍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为提高算法的高效性,并探讨将算法应用于大地电磁二维反演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并通过一维两层D型和四层HK型模型数值试验验证了改进的有效性.然后将改进后的算法引入二维大地电磁反演,在引入滑动子空间思想,同时只考虑最简化反演条件的前提下,对...  相似文献   
996.
银川地堑地壳挤压应力场:深地震反射剖面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川地堑位于南北地震带北段,地质结构复杂,活动构造发育.为了调查银川地堑的构造特征及断裂分布情况,布设了NW向跨银川地堑的深地震反射剖面,首次获得银川地堑地壳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银川地堑具有典型的拉张-挤压型沉积盆地特征,上地壳反射连续性好,层位丰富,能量强,断裂发育.下地壳和莫霍面记录了挤压与拉张的发展过程.奠霍面...  相似文献   
997.
王等明  周又和 《中国沙漠》2011,30(3):618-625
 密集颗粒流是颗粒介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运动状态,其内部单个粒子的速度波动通常是导致系统出现输运、混合、分离等宏观过程的微观基础,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定量描述是颗粒介质研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基于所建立的环形剪切颗粒流的离散元模型,首先分析了系统达到剪切稳定状态时不同局部区域内微观粒子速度波动的宏观统计特征;通过引入自扩散系数定量研究了剪切颗粒流内粒子扩散运动过程中的局部化和各向异性特征;最后讨论了局部剪切率、初始体积分数以及粒子间的摩擦系数对系统自扩散系数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98.
“五年计划”视角下中国地区差距及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Panel-data),以"五年计划"为视角,分析了1978-2009年7个"五年计划"期中国地区差距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地区差距1978-2009年呈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的波动特征,整体呈缩小趋势;近30年来中国地区差距演化由地区内差距为主转向以地区间差距为主,地区间差距扩大是全国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动因;2)东部地区内部差距呈缩小趋势,中、西部地区内部差距均呈扩大趋势;3)中国城乡差距呈现明显的"U"型演化特征,以"八五"计划期为拐点,差距不断扩大,并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4)东部地区城乡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大部分省市城乡差距变化都较剧烈;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呈现明显"U"型特征,各省市除"七五"计划期呈缩小趋势外,其他计划期城乡差距均呈扩大趋势;西部地区城乡差距以1983年为拐点,呈先缩小后逐步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9.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使用NCEP 1958~1997年40年逐日12层再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对南海地区(105~120°E,5~20°N)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的时间尺度为5天(候)。将南海上空850hPa上暖湿的西南风定义为它的夏季风,这暖湿的西南风之θse必须大于335°K,风速须大于2m/s。南海夏季风的建立被定义为南海海域一半以上面积为夏季风所控制的初始时刻。分析结果发现:(1)南海夏季风的建立具有爆发性,爆发时间是5月第4候。(2) 南海夏季风的建立与孟加拉湾东部西南季风有密切关系,它是孟加拉湾西南季风爆发性的发展和东移的结果。(3)南海夏季风雨季是随着夏季风建立而建立的。(4) 在南海夏季风建立期间,南海及其邻近地区高低空环流都有急速的变化,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印度低槽的南扩和加深,在对流层中层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迅速东移撤出南海地区,在对流层高层最明显的变化是东风带迅速从南海中部向北扩展到整个南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