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旨在为海洋能项目的规划、建设和海洋生态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基础上,从技术评价、资源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经济评价、社会影响评价和政策评价等方面分别阐述了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运用文中提供的方法可提高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综合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其评价结果可为我国海洋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对大规模开发与利用海洋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开展围填海工程的海域使用动态监测是海洋管理部门加强监管、规范项目用海和施工、保护海洋资源环境的有效手段。围填海项目动态监测现场勘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时效性差,而无人机具有结构简单、易操作、使用成本低、风险小、响应快、适应性强、平台自主性强、可获得高分辨率数据等优势。文章对无人机在围填海动态监测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33.
随着海洋调查工作的增多,如何保障调查过程的作业安全,降低风险,减少人员伤亡、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海洋环境影响等损失,成为各级部门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海洋调查实际工作列举了海洋调查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以期提高海洋调查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4.
我国海洋盐差能蕴藏量丰富,但是海洋盐差能调查的方法并不明确。文章完善了海洋盐差能调查与评估计算的方法,用实际调查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对海洋盐差能调查与评估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5.
基于200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CORA(China Ocean Re-Analysis)的逐日平均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资料,采用信息熵理论对我国南海SST场的空间分布形态及其时间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南海SST场等温线不平行纬线,呈NE-SW向分布,北部分布密集南部分布稀疏,尤其在台湾海峡及广东沿海等温线特别密集,同纬度东部高于西部;(2)夏季由于受到上升流的影响,在12°N处的越南东南沿岸存在明显的冷水舌,并持续到9月份;(3)海洋表层水温熵能够很好地反映气候态的震荡变化,可以有效分析南海表层水温季节性异常变化。了解海洋表层水温及其熵的宏观分布情况,有利于对造成水温变化的原因进行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36.
海流是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工程、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重要输入参数之一,海流测量方法按照测量原理可划分成:漂浮法、机械式、电磁感应式、声学式和表层海流遥感观测等方法,对这些测量方法的原理、发展、应用、优缺点和典型设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我国海流测量设备相比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制定一定的保护措施大力扶植国产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加快产品化进程,保障观测资料安全,并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标准以及完善观测设备安全保护机制,提高国内海流测量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37.
侯红蕊  白杨  李志强 《地下水》2011,33(3):125-127
干旱区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区内水资源短缺,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因此探讨干旱区城市水系规划对区内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鸟海市水系规划为例,对干旱区城市水系规划的内容和模式进行研究.认为干旱区城市水系规划应在协调水资源利用的同时,更注重水系的生态环境发展与景观系统规划,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系的可持...  相似文献   
38.
介绍了基于GIS的分布式通信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思路。提出了以GIS为基础平台.以地图为载体,整合各种通信资源,建立通信资源综合空间数据库的方法,并探讨了跨区域通信资源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和系统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沁水盆地东北部煤层气成藏特征与产出控制因素,基于寺家庄区块煤层气勘探和生产资料,从地质构造、煤厚与煤层结构、埋深和水文地质特征等方面研究了煤层含气性影响因素,并结合压裂排采工艺和煤体结构等因素探讨了煤层气井产能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 研究区煤储层含气性受构造影响较大,在褶皱的轴部及旁侧构造挤压带,多呈现出高含气量,尤其是向斜轴部。在陷落柱和水文地质条件叠加作用下,15号煤层含气量整体较8、9号煤层低,且8、9号煤层含气饱和度也整体高于15号煤层。(2) 8、9和15号煤层含气性均表现出随煤层埋深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随埋深增加,构造应力和地温场的作用逐渐增强,存在含气量随埋深变化的“临界深度”(700 m左右)。煤层含气性也表现出随煤层厚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煤层结构越简单,煤层含气性越好。(3) 研究区中部的NNE?NE向褶皱与EW向构造叠加地区,因较大的构造曲率和相对松弛的区域地应力,具备较好渗透率条件和含气性,故成为煤层气高产区。(4) 发育多煤层地区采用分压合采技术可以有效增加产气量,多煤层可以提供煤层气井高产能的充足气源,且多个层位的同时排水降压可使不同煤储层气体产出达到产能叠加,实现长期稳产,含气性较好及游离气可能存在的区域可出现长期持续高产井。   相似文献   
40.
为制定我国海洋能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研究了海洋能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思路:在国内外海洋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现状、发展趋势研究和需求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发展目标,加快海洋能的研究与开发和试点示范,促进我国海洋能利用技术的产业化,提高海洋能在国家能源中的贡献率,为缓解沿海和海岛能源紧张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绿色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