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12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与映震能力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分析了三峡井网 8口井水位、4口井水温和 4个井台土氡 2 0 0 1年的观测数据 ,建立了各个测项的正常动态 ,并检验了其各自的映震能力。结果表明 ,8口井水位均有固体潮显示 ,其对地壳体应变的响应灵敏度为 10 - 9~ 10 - 10 体应变 /mm。井水位大多有气压效应 ,并受一定程度的降雨干扰。 4口井的水温动态相对平稳 ,日变幅一般为千分之几度。 4个井台的土氡动态起伏较大 ,变化范围在几到几十Bq/L之间。在 2 0 0 1年 10月 16日秭归县梅家河ML3 6地震前 ,有 6口井水位、1口井水温和 1个井台的土氡有异常显示 ,表明三峡井网具有较强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92.
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回顾了水库诱发地震(RIS)研究的历史。从诱震库区的地质构造条件、水库蓄水诱震机理的数学物理模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地震学、水库诱发地层危险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四个方面,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过程中各阶段所取得的重要认识。指出了目前水库诱发地震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理论基础,重视库区岩体结构、水文地质结构研究以取得诱震环境模型的发展与创新,以非均质各向异性介质环境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为手段,以取得诱震机理认识的深化,是未来水库诱发地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3.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中心的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前兆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要求 ,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台站由所属省级前兆台网中心统一管理 ,在技术上归学科前兆台网中心指导。学科前兆台网中心分为测震、形变、地下流体和电磁等 4个学科分别建设 ,其中地下流体学科中心的建设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负责 ,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地下流体前兆台网的计算机管理、前兆数据质量的计算机监控和前兆数据的共享。1 技术系统的组成地下流体学科中心技术系统由 2个层次的系统构成 ,第 1个层次是地下流体中心硬件系统 ,这是学科中心技术系统的基础 ;第 2个层次是 1个基于地下流体数据库的综合应用系统 ,该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地下流体数据库 ,包括数据接收、数据库管理应用、质量监控和数据服务 4个子系统。系统运行环境的软件配置为 :网络操作系统Window 2 0 0 0Server;Web服务器IIS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SQLSever 7.0。1 .1 硬件系统中心配有 1台服务器 (Dell)、3台PC机和计算机辅助设施。系统内 4台计算机均通过Hub与网络相连。其中Dell服务器被配置成主域控制器 ,与各省局前兆中心主域控制器建立域信任关系 ,并与主  相似文献   
94.
28块南极陨石的类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的28块陨石,均为我国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回收。由于样品量有限,每个样品仅有一个光簿片。利用透反两用的偏光显微镜,进行陨石结构,矿物组成等一些现象观察。它们都是石质陨石,有球粒陨石和无球粒陨石。根据球粒发育程度,分为五种类型。用电子探针分析陨石中矿物的化学成份。有两块为无球粒陨石,GRV 99018为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GRV 99027为橄辉无球粒陨石。利用Dodd(1981)和Wasson(1985)球粒陨石化学群分类原则,将26块普通球粒陨石进行化学群的分类,两者划分的结果基本吻合。前者H群有6块,L群有9块,LL群有8块,另3块陨石近于L群(GRV 99019,GRV 99021,GRV99026)。后者H群有5块,GRV 99010近于L群,它可为H/L,L群有9块,L/LL群有2个,LL群有6块,而GRV 99019,GRV 99021和GRV 99026三块陨石与三个群的数据相差较大,它们属于非平衡球粒陨石,可能是L。26块普通球粒陨石,有5个为非平衡普通球粒陨石,其它21个为平衡球粒陨石。21个平衡普通球粒陨石的岩石类型,主要为4—6。  相似文献   
95.
北京北部地区深层热水开发对浅层冷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北部有小汤山和沙河2个地热田,呈三角形展布,东部边界为黄庄-高丽营断裂,西部边界为南口-孙河断裂.北部边界为阿苏卫-小汤山断裂。热储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铁岭组和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热储盖层为青白口系页岩、石炭系-二叠系砂页岩和侏罗系火山岩隔水层。该区雨水、浅层基岩冷水和深层基岩热水的H、O同位素组成基本上都落在克雷格降水线上,表明区内冷水与热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热水的^3H值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说明热水与冷水一样自北向南流动。重点分析了深层热水开采对浅层地震观测井中冷水动态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离开采井不同距离和不同测项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表明,北京北部深层热水开采对浅层冷水动态的影响距离约为5km.对位于导水断裂带附近的观测井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基岩暴露年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自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两个冰原岛峰的五个基岩样品的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 0 Be和2 6Al测试结果表明 ,这五个样品的最小暴露年龄都在 2Ma左右 ,远远早于末次冰期极盛期 (LGM )。结合野外工作表明 ,格罗夫山地区中晚上新世以来至今冰盖厚度至少下降了 2 0 0m ,从那时起到现在 ,包括末次冰期极盛期 (LGM)在内 ,东南极冰盖表面高程都未曾再达到中晚上新世以前的冰盖表面高度  相似文献   
97.
IntroductionOn11f50,January10of1998,anMs=6.2earthquakeoccurredattheconjunctionareaofZhangbeiandShangyiCounties,HebeiProvince.TheeaFthquakewasoneofthreemajorstrongearthquakesatthenorthernpartofNorthChinaaftertheMS=7.8earthquakeofTangshan,HebeiProvinceinJuly,1976.Thestrongearthquake,whichoccurredwithintheearthquakeriskareaofconjunctionregionofnorthernBeding-Shanxi,Hebeiandinner-Mongoliathatwasdeterminedastheannuallykeymonitoringareaformanyyears,wasfairlywellforecastedbythemiddle-longandm…  相似文献   
98.
在详细调研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缘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九寨沟M_S7.0地震同震位错为荷载,模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加卸载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龙日坝断裂、虎牙断裂、青川-平武断裂西段、迭部-白龙江断裂西段和东段、临潭-宕昌断裂东段,以及处于甘青川交界危险区内的东昆仑断裂东段、塔藏断裂西段,处于六盘山南-西秦岭东危险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表现为库仑应力加载;对岷江断裂、塔藏断裂东段库仑应力卸载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99.
太龄雪  高原 《地震》2017,37(1):82-91
利用宁夏区域台网记录的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的近场小震波形资料, 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方法, 对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鄂尔多斯块体西侧进行了地壳各向异性研究, 共得到7个台站记录到的19条有效数据。 研究发现, 受复杂的局部构造、 应力场及断裂分布的影响, 研究区地壳各向异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分区性特点。 受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控制, 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的主压应力方向基本一致。 在构造上, 大致以中部的三关口—牛首山NNW向断裂为界, 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 本研究显示, 以快剪切波偏振方向空间分布特征为划分依据, 大致以37°N为界划分南北部, 北部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近N-S向, 与按构造划分的青藏高原东北缘—鄂尔多斯块体西侧北部区域主压应力场一致; 南部区域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为近E-W向, 同样与按构造划分的区域主压应力场一致。  相似文献   
100.
在全面收集与系统分析全国水温台网近300口观测井2008年动态的基础上,梳理出井水温的正常年动态与固体潮,并进一步识别与分析2008-05-12汶川MS8.0地震震前、震时及震后的异常变化;归纳出全国井水温动态的正常年动态类型、特征及水温潮汐的基本特征,识别出汶川地震前14口井出现的异常,并分析该异常的形态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125口井的同震响应与震后变化特征,进一步论证利用井水温动态监测地震前兆的可能性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把现有的水温观测网进一步改造与升级、开拓地壳热动态与地震活动关系观测与研究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