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0篇
  免费   247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218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554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模式与计算方法。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基于水资源二元演化理论与方法,保持水土平衡、水量平衡和水盐平衡,以空间配置、时间配置、用水配置、水源配置、管理配置为基本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水定发展指标,提高水土资源的匹配效率,以流域为单元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与经济发展用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定量计算表明:其809亿m3的径流性水资源中,直接留给天然生态的水量有302亿m3,加上126亿m3回归水的间接支持,可供生态系统消耗的水资源达428亿m3,相对于385亿m3的现状生态需水,除黑河和石羊河流域外,生态系统的需水基本上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992.
个旧锡矿芦塘坝矿段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是指导矿山深部找矿的有效手段。在深入研究矿区地质的基础上,对矿段内地表断裂构造原生晕数据进行了R型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根据R型因子分析的结果——因子得分值,圈定了四组因子得分的综合异常图。其结果表明,元素组合异常明显,呈NE向带状展布;主要成矿元素及相关指示元素组合出现多个异常浓集中心,并与已知深部矿体产出空间能较好地对应。这些特征的分析对指导矿山生产和找矿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许多老矿山的保有资源量日趋减少,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保有储量已难维持矿山日常生产,而针对这些矿山的勘探资料充分和数据量大的特点,可以借助GIS的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对老矿山的周围和深部进行成矿预测研究.MAPGIS在空间分析方面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分析模块--DTM分析.笔者以广西大厂锡矿为例,采用MAPGIS软件,利用其DTM功能,从建立矿体的矿化强度模型入手,对矿山的周围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文章认为: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进行成矿预测是今后几年内进行成矿预测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张敏  秦幸福 《探矿工程》2006,33(12):47-47
本刊讯 山东省第四届深基础优秀工程评选活动日前结束,山东省地矿局所属6家施工公司申报的21项成果全部获奖.占了本年度获奖成果总数的58%。  相似文献   
995.
影响InSAR测高精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基线沿水平向分解和沿视线向分解的InSAR基本原理出发,分析讨论了InSAR高度测量的精度,详细给出了分解时的斜距、基线、相位以及高度等量的误差之间互不影响和相互影响下时目标高度精度的影响公式。从公式表迭可以看出,这些量独立时对目标高度精度的影响是不独立时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996.
一种遥感影像核变化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感影像核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是将原始空间不同时相的输入矢量通过核函数非线性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然后在高维特征空间中通过传统变化检测方法处理得到新的输入矢量,最后通过半监督的单类支持向量机算法对新的输入矢量构造变化区域与非变化区域的最优分割超平面。试验证实,本文的核变化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997.
回顾了有关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水、生物、沉积物中营养盐的迁移、转化、循环和交换等研究工作进展.典型湖泊的研究结果显示,历史上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营养本底的确较高,处于中营养和富营养状态;人类活动在最近几十年中加快了这些湖泊的富营养化进程.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的治理不仅要重视外源污染的削减,也要重视湖泊内源污染的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沉积物中,一般只有30%以下的磷是以较活跃的藻类易利用态存在的,表层沉积物通过吸附-解吸等交换作用对浅水湖泊水体中磷的浓度有较大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的营养盐释放主要有静态和动态二种释放方式.前者是基于化学平衡条件下的水土界面扩散作用.决定其释放量大小的主要因子是孔隙水与上覆水之间的营养盐浓度差.后者是基于水动力扰动对水土界面物理破坏条件下的底泥悬浮释放作用.二种释放模式在浅水水体中都存在.无论是静态或动态,水土界面的氧化还原环境,铁、锰、铝等元素含量,都对释放有影响.动态释放能在短期内大大提高水体颗粒态营养盐的浓度.在动态释放的初期,将有效增加水体可溶性营养盐,但是如果沉积物中铁、铝等金属元素较丰富,水体中的溶解性营养盐将由于吸附等作用而沉淀至湖底,因此,这样的湖泊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净化能力.长江中下游地区绝大多数湖泊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湖泊.用底泥疏浚方法来控制湖泊内源污染的方法只适用湖泊面积较小、还原环境强烈,或者沉积物中铁、锰含量较低、水体去除可溶性营养盐的能力较弱的水体.此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对富营养化也具有强烈的反馈作用.水华暴发期间蓝藻的暴发性生长能通过改变水体的pH而引发沉积物中磷释放数量的大幅增加,大量释放的营养盐反过来又会促使蓝藻的大量生长,从而加剧水华的暴发.研究显示污染相对较重的水域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高,微生物的生物量及生产力也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高,水体营养盐的循环也就更快.这反过来又促使微生物生产力增加,营养盐循环更快,加剧富营养化的危害.今后的工作应该重点围绕生物参与下营养盐的迁移转化等方面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998.
太湖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磷的矿化速率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2003年4月至2004年10月,太湖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磷的形态、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其它水环境因子的同步监测, 初步探讨了藻类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态类型湖区水体中磷形态构成的差异及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水体中磷的矿化速率. 研究表明, 太湖水体中总磷的70.2%由悬浮态的颗粒磷构成, 溶解性反应磷(DRP)的含量不足7%; 而总磷中的58.2%可通过酶解生成DRP维持水体中藻类、细菌等的持续生长. 在不同生态类型湖区、以及藻类不同生长阶段, 水体中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及动力学参数差异显著, 在酶的作用下, 磷的矿化速率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最短的磷周转时间仅需数分钟. 这种短时间尺度磷的快速循环,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藻类大量繁衍时, 所需磷酸盐的来源. 即当水体中DRP的浓度较低时, 藻类能通过酶解其它形态的磷,从而使得DRP得到及时的补充.  相似文献   
999.
堆石粗粒料颗粒破碎试验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利用室内大型三轴试验,对堆石等粗粒料的颗粒破碎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破碎率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加,呈非线性状态,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双曲线表示。颗粒破碎的增加将导致粗粒料的抗剪强度降低,峰值内摩擦角与颗粒破碎率之间呈幂函数关系,不论颗粒的岩性、强度、大小、形状、级配和初始孔隙比等情况如何,试验资料都落在一个狭窄的区域,如果围压和材料的试验参数已知,则可估计颗粒破碎率。  相似文献   
1000.
广西大厂细脉带锡矿体富集规律及隐伏矿体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赋矿地层、岩性、控矿构造、火成岩等几方面对细脉带矿体的成矿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NE向裂隙构造为其主要控矿构造。同时,运用野外地质、数学地质、物化探等综合信息进行隐伏矿体预测,指出在细脉带矿体的北东延伸部位和北西平行部位有存在同类型矿化的可能。经工程验证,发现了新的工业矿体,表明对细脉带矿体矿化富集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矿山周边仍有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