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2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企鹅珍珠贝的柱形笼养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别采用柱形笼和锥形笼同时进行鹅珍珠贝2cm左右幼苗养成到8cm左右中贝,经过10个月的养殖,柱形笼比锥形笼幼苗的生长速率(以个体平均壳高增长值为主)提高37.1-38.7%,成活率提高53.6-69.7%,且柱形笼养成的企鹅珍珠贝幼贝生长旺盛,个体强壮。  相似文献   
12.
几种微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 Hu &Liu)、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Hazen]、小球藻(Chlorella sp.)以及这3种微藻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简称混合藻)对珠母贝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虫对3种微藻都能摄食,但4种饵料相比,以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的饵料效果为好,亚心形扁藻在面盘幼虫发育到93μm时可以投喂,小球藻饵料效果较差,不宜单独作为面盘幼虫的饵料;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和混合藻的浓度对面盘幼虫生长和存活都有显著影响,小球藻对其没有显著的影响.湛江等鞭金藻和混合藻适宜的投喂浓度分别为1 000-1 500个/cm^3和1 500-2 000个/cm^3,在适宜浓度下,湛江等鞭金藻组面盘幼虫最大生长速度、存活率和壳初率以及幼虫进入壳初的时间分别为5.663μm/d、69.34%、63.68%、6d,混合藻组为6.28μm/d、69.46%、54.49%、5-6 d.  相似文献   
13.
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及育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贝中间养成中采用柱形笼养殖法,母贝的养成中采用穿耳开放式养殖法,与全程采用锥形笼的传统式养殖方法相比较,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养殖。结果表明:采用本技术养殖企鹅珍珠贝,在幼贝中间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32·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30·3%(P<0·01),成活率提高36%(P<0·01);母贝养成阶段,比传统养殖的壳高生长速率提高28·1%(P<0·05),壳长生长速率提高26·7%(P<0·01),成活率提高18·3%(P<0·01)。同时进行企鹅珍珠贝人工培育游离珠实验,植核贝在休养期和育珠期存活率分别为71·2%和54·3%,留核率分别为29·6·6%和21·0%,成珠率58·6%,优质珠比例为26·7%。  相似文献   
14.
细胞小片处理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氏珠母贝选系F2为实验材料,按照马氏珠母贝常规技术进行插核手术,并经过池塘休养和海区养殖过程,比较了细胞小片黏液处理和保养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影响.实验设为4组:细胞小片黏液处理组(A)、细胞小片保养组(B)、同时进行细胞小片黏液处理和保养组(C),对照组(D),同时利用H E染色观察比较A和D组细胞小片显微结构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南珠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珠产业的特色、优势、现状,针对其目前存在养殖环境恶化,珍珠贝生长慢、病害多、死亡大,珍珠单产低、质量差、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效益下降、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提出实现南珠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应对策: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容量管理;加速良种选育与新品种开发;加强技术培训,推广规范化养殖;革新加工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扶强龙头企业;促进南珠产业向集约化、组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珠母贝亲贝催熟培育和催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来源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亲贝分别进行海上浅吊疏养促熟和室外水泥池人工催熟培育,且采用阴干、藻液、温度、低盐度刺激和异性产物诱导亲贝排放精卵,比较不同方法、不同来源亲贝性腺发育及亲贝开始排放时间、排放率、受精率和幼虫畸形率情况.结果表明,室外水泥池人工催熟法亲贝性腺成熟度比浅吊疏养促熟法好、死亡率低;相同培育方法,北部湾亲贝比海南亲贝性腺成熟快,但死亡率高;阴干刺激3 h+藻液刺激1 h+异性产物诱导,性腺达到第四期(排放期)的亲贝才排放,且排放的性细胞成熟度好,受精率高,幼虫畸形率低.  相似文献   
17.
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梁飞龙  符韶  罗杰 《海洋科学》1998,22(4):16-18
目前国内企鹅珍珠贝(Pteriapenguin)养殖尚不具规模,且都是沿用马氏珠母贝的养殖法[1]。作者在生产研究中发现企鹅珍珠贝中大贝足丝特别发达、粗壮,附着力特别强,用一般清贝刀很难将足丝切断,要将企鹅珍珠贝中大贝从养成笼(锥型笼)中取出,进行清洗换笼十分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于1994年3月~1997年8月,作者在海南省陵水县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进行了企鹅珍珠贝养成方式的初步研究。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贝取自湛江水产学院珍珠试验站人工养殖的企鹅珍珠贝。试验开始时贝龄0.5a,平均壳高6.4cm。一般认为企鹅珍珠贝幼苗下海养殖至壳高…  相似文献   
18.
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表型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月龄的F1群体随机取样120个体,测量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和路径分析。所测量的表型性状包括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仝湿重共5个指标。结果表明:(1)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6974、0.6521和0.5486。(2)壳重、壳高、壳宽和壳长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6356、0.1872、0.1814和0.0599。结果说明了通过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可以改良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等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19.
尖紫蛤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开始进行尖紫蛤人工育苗的研究,1999年11月培育出壳长4mm左右的幼苗近30万只,首次获得尖紫蛤人工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分析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规划海区,定量、低密度和开展外海深水海区珍珠养殖;加速大型珍珠贝全人工养殖与育珠的研究,丰富养殖品种;建立良种场、实行马氏珠母贝种质复壮;加强技术推广,延长育珠期、提高珍珠质量;抓好珍珠深加工、开拓珍珠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珍珠业向集约型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