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8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9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1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21.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快速预热技术利用短时间的注入高压蒸汽在生产井和注入井之间形成一个高孔隙度和高渗透率的扩容蒸汽腔,其几何形态与扩展规律可由微地震技术进行监测和描述。笔者选取风城重油油田的一组SAGD快速预热注入与生产井组进行井下微地震监测,采用三维弹性波逆时干涉震源定位算法获取弱微地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定量计算高温蒸汽注入期间形成蒸汽腔体的长度、宽度、高度、方位和扩容体积,对蒸汽腔体几何形态和震级能量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蒸汽腔前缘在深度上针对非均质性夹层的延伸趋势与形态。研究结果表明,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已经联通,且扩容区域已部分延伸至油层底界面。此外,注入井上方储层产生了较多的微地震事件,表明本次施工已击破注入井上方的非均质物性夹层,完成了注入井上方储层改造的任务。  相似文献   
522.
刘斌  许磊  陈浩 《热带地理》2023,(11):2075-2086
自由与舒适的旅居受到老年群体青睐,在相关研究中形成了繁杂的老年旅居概念,但概念间交错重叠,现象认识零散孤立。文章尝试从老年人的毕生发展角度,引入毕生发展控制理论及其优化策略框架,深化框架理解,重新解读老年旅游行为,识别老年旅居类型,形成统筹认识。研究发现:1)老年旅游表现出毕生发展控制的策略特点,其中资源和意志投入是关键因素。2)在资源-意志投入分析框架下,老年旅居进一步聚焦为4种类型,分别为“大投入-长旅途”老年旅居、“大投入-短旅途”老年旅居、“小投入-长旅途”老年旅居以及“小投入-短旅途”老年旅居,呈现不同的场景切换和状态交替表现,拥有不同的参与难度、社交选择和目的地要求。3)老年旅居代表目前为数不多具有显著适老性的旅游形式,现象研究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对现象本身的探讨不足,未来可从人地互动视角,形成行为、主体和空间互动的系统探讨,提升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523.
浅水环境中,多次波广泛发育且很难压制。与一次有效波相比,多次波具有反射角小、传播路径长、照明范围广等优点,如何较好地处理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是海洋地震资料处理的重要环节。本文改变将多次波当作噪音进行压制的做法,实现对其有效利用。首先基于确定性水层多次波压制(DWD)技术加自由表面多次波压制(SRME)技术联合实现对于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与有效反射波的良好分离;然后利用分离的有效波通过反馈环理论实现不同阶次多次波的预测;最后基于成像精度更高的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实现不同阶次多次波的分阶成像。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试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分离方法实现了对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与反射波的良好分离,而分阶成像既避免了成像过程中串扰噪音的影响,又通过利用不同阶次多次波进行成像,扩大了成像照明范围,提升了浅水发育区域地震资料的成像质量,实现了对浅水自由表面多次波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524.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地区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利用陆态网182个GNSS站点垂向坐标时间序列反演了中国大陆地区2011—2021年的陆地水储量变化,并结合GRACE时变重力场数据、GLDAS水文模型和GPM降雨数据对中国大陆地区不同流域的陆地水储量反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西南地区陆地水储量变化振幅最为显著,华南地区次之,西北内陆地区最不明显;(2)GNSS的结果与GRACE和GLDAS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其中,华南地区多种数据集一致性较高,华北地区则相对差异较大,可能是受该地区地下水减少的影响。结果表明GNSS可以作为监测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