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南贝尔凹陷下白垩统铜钵庙组和南屯组火山碎屑岩储集层成岩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成岩演化的控制因素。研究认为,储集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脱玻化作用、蚀变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溶解作用,所处成岩作用阶段主要为中成岩阶段A期。储集层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A期的演化过程,局部储集层还经历了表生成岩阶段的演化过程。各成岩演化阶段特点均有所不同,其中,同生成岩阶段以熔结作用和弱胶结作用为特点,早成岩阶段A期以较强压实、弱胶结为特点,早成岩阶段B期的特点为较强压实、弱胶结、弱溶蚀,中成岩阶段A期为中等压实、较强胶结、较强溶蚀,表生成岩作用阶段以大气水淋滤作用为特点。成岩演化过程主要受成岩环境以及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的控制。储集层成岩环境大致经历了弱碱性-弱酸性-酸性-碱性的演化过程,酸性成岩环境以溶蚀溶解作用为主,碱性成岩环境胶结作用明显。构造作用和火山活动通过控制火山碎屑物质的来源、裂缝的产生、热流体活动以及表生成岩阶段的进行等来影响储集层的成岩演化。  相似文献   
122.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已有的河流层序地层模式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体系域的划分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河流相准层序对比,发现河谷中存在阶梯状河流阶地。现代河谷地貌的研究表明,这种阶地是构造抬升过程中,次级间歇性构造抬升导致河流下蚀与侧蚀—沉积交替的结果。而构造下降过程所引起的基准面上升和可容空间增速的变化又影响了河道砂体的展布特征。考虑构造运动在河流层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河流阶地与相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修正了Wright等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构造运动控制了河流层序的发育,构造上升半旋回形成水退体系域,为一系列相对等时的阶地,构造下降半旋回形成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为构造抬升早期形成的河谷充填物,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与Wright等的含义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