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31.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指赋存于沉积盆地砂岩中的后生型铀矿床,分布范围较广,并且此类铀矿资源在世界铀资源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工业铀矿化类型.松辽盆地是我国北方六大中新生代盆地之一,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潜质好.一直以来是诸多铀矿地质研究者所关注的盆地,其中以开鲁盆地最为典型,特别是钱家店凹陷,其含铀层位的地球物理特征明显,与油伴生,成矿远景好.本文主要对与钱家店凹陷毗邻的松辽盆地西南部的开鲁盆地哲中凹陷中的龙湾筒凹陷进行地球物理资料深入分析研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含铀目的层地震属性特征的处理分析,对研究区的构造形态、目的层物性变化及铀成矿前景进行初步预测,圈定了有利铀成矿潜力区域,为后续铀矿勘探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李研  聂逢君  严兆彬 《地质学报》2021,95(11):3472-3491
对于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及评价而言,赋铀砂体的物源是其关键.松辽盆地东北缘姚家组是其重要的赋矿层位,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北缘姚家组砂岩及蚀源区花岗岩21件样品进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成果,旨在探讨姚家组氧化—还原条件、源区构造背景及古气候演变对铀成矿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姚家组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与蚀源区花岗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均具有高硅(SiO2=66.38%~77.71%)、富碱(Na2O+K2O=6.22%~9.35%)、铝(Al2O3=12.11%~17.25%)、贫镁钙(MgO=0.13%~1.15%,CaO=0.21%~2.41%)的特征,稀土总量不高(∑REE=84.29×10-6~239.38×10-6),轻稀土分馏系数(La/Sm)N为 2.62~4.69,重稀土分馏系数(Gd/Yb)N为1.48~3.30,具有壳源岩浆特点.②元素B、Sr/Ba、B/Ga组合及U/Th、V/(V+Ni)、V/Cr、Ni/Co的组合指示姚家组沉积时的古水体介质均为富氧的淡水环境,Fe2+/Fe3+指示姚家组成岩阶段经历了后生还原作用.③ICV值为0.65~0.74,平均值为0.69,均小于1,修正后的CIA平均值为64.01,代表可能经历了再旋回作用或者首次沉积过程中经历了中等风化作用.④姚家组砂岩在La/Th-Hf和Co/Th-La/Th判别图解上显示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上地壳的长英质岩石,且在构造判别图解上,姚家组砂岩和蚀源区花岗岩样品几乎全部落入活动大陆边缘与火山弧花岗岩区,显示其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⑤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在中晚侏罗世以来整体为持续降温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即晚侏罗世—晚白垩世初(160~90 Ma)的急剧冷却隆升过程;晚白垩世初—古近纪中新世(90~40 Ma)缓慢冷却(稳定)阶段;古近纪中新世—古近纪末(40~25 Ma)较快速升温阶段;古近纪末(25~0 Ma)缓慢冷却(稳定)阶段,其中在晚白垩世—古近纪期间发生了一次构造岩浆热事件改造的作用,是后期大规模铀成矿物质基础,为铀成矿作用创造了必需的构造和水动力条件,且在区域上基性岩浆活动与主要铀成矿作用同期,表明在松辽盆地北部有可能存在热液或热动力辅助成矿作用.综合以上分析认为,松辽盆地东北缘姚家期的构造条件、古气候、富氧古水体、有利的沉积相及厚大砂体对本区砂岩型大规模成矿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3.
巴音戈壁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音戈壁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塔里木与中朝板块交接部位,受长期活动的走滑断裂构造控制。笔者将巴音戈壁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分为三叠纪-侏罗纪拉分盆地发生、早白垩世拉分盆地全面发展、晚白垩世沉降拗陷和第三纪以来挤压抬升等4个阶段。以塔木素砂岩型铀矿为例,讨论了该盆地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的关系,指出其断陷盆地构造格局控制着沉积相带的发育,构造反转有利于控矿断裂的形成,有利于层间氧化带发育和铀的活化迁移。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资源评价取得了较大进展,关于找矿目的层物源和铀源的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运用重矿物综合分析方法,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赋矿层直罗组碎屑物质来源和成矿铀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直罗组的重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子石+锆石+绿帘石+黑云母+尖晶石,其次包含少量磷灰石、榍石、金红石、角闪石、电气石、钛铁矿等,反映以中高级变质岩和中酸性岩浆岩为主的母岩类型。重矿物特征指数反映了以含石榴子石变质岩为主要源岩类型和近源沉积的特点。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直罗组主要的物源为盆地北部大青山和乌拉山地区的中下太古界–元古界的乌拉山岩群、中元古界扎尔泰群以及各时期的中酸性侵入体等。其中,古老基底变质岩与各时期中酸性岩浆岩普遍具有较高的铀含量,沿着NW–SE方向铀迁出明显,为后期铀成矿作用提供了初始铀源。   相似文献   
35.
扇三角洲砂体特征及其与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分析了扇三角洲各相砂体的基本特征与铀矿化的可能关系,以两个实例探讨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大庆沟侏罗系扇三角洲垂向地层序列牲和伊犁盆地南部侏罗系水溪沟群扇三角洲垂向序列和平面岩相分布特征,指出了扇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砂本、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一些前缘砂体可能是赋武存可地浸砂岩铀矿的有利围岩。  相似文献   
36.
二连盆地在近20年已探明多个砂岩、泥岩型铀矿床,是我国重要的产铀盆地。位于二连盆地边缘西北部隆起区的卫境岩体,是一个多期次(海西—燕山期)的复式岩体。其分布面积广(>1000km2)且有多个铀矿床围绕分布。为查明卫境岩体与盆地内铀成矿之间的关系,开展了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采取了卫境岩体出露地表、钻孔中揭露的岩石以及盆地内含矿目的层砂岩样品。露头观察和镜下鉴定结果表明,卫境岩体主要为中粗粒黑云母似斑状花岗岩。其在地表已被强烈风化、剥蚀乃至夷平。含矿目的层砂岩中主要碎屑颗粒为石英、长石(斜长石与钾长石),部分为花岗岩岩屑,它们主要来自花岗岩岩体。卫境岩体和哈达图铀矿床目的层(赛汉组)砂岩样品稀土元素及其参数对比表明,含矿层砂岩物质成分来自于卫境岩体。卫境岩体与赛汉组砂岩样品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卫境岩体原始铀含量(U0)较高,平均达15.17×10–6,丢失的铀含量平均达到–45.47%。赛汉组氧化带砂岩中铀明显丢失,平均铀的丢失率为–41.42%,而还原带砂岩中铀多为获得,平均铀获得率达66.80%。由此可知,目的层铀矿化中铀的来源有两...  相似文献   
37.
松辽盆地西南缘近年来铀找矿获得重要突破,预示着盆地蕴藏丰富的铀资源.而铀的成矿机理有待查明,尤其是矿床中广泛发育的辉绿岩,是否对成矿有改造作用,辉绿岩、反转构造及铀元素聚集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制约了进一步找矿的思路.本文以钱家店凹陷钻孔辉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斜锆石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8.
尼日尔特吉达地区砂岩中铀的热流体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调查、钻孔观察、岩芯编录、地质现象素描等方法, 结合室内工作及前人的研究成果, 对尼日尔特吉达地区的铀矿化的研究成果显示, 特吉达地区砂岩中铀主要为热流体成矿, 与前人的氧化带成矿作用认识完全不同。区内主要含矿目的层(白垩世早期阿萨乌阿组)为中粒—中粗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 多数含砾。根据阿萨乌阿组砂岩的磨圆、分选好和发育向上变粗序列以及冲洗交错层理等特征确定, 阿萨乌阿组形成于湖滨浅湖砂坝沉积。电子探针成分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分析表明: 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铀石、吸附铀等, 沥青铀矿和铀石常紧密共生, 呈粒状、微脉状或浸染状, 伴有较强的铜矿化。热流体蚀变形成的方解石、棕色方沸石、绢云母等大量出现, 它们与铀成矿关系密切。成岩期的菱铁矿在后来的氧化中形成赤铁矿/针铁矿(褐铁矿)化。根据与方解石共生的白云石的摩尔数计算的方解石的形成温度表明, 最高温度为385℃, 最低为178℃, 平均为251~300℃。  相似文献   
39.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流体—砂岩相互作用期次及其识别标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利油田东营凹陷主要储层砂岩自始新世形成以来经历了至少四期流体的活动,这四期流体与砂岩的相互作用通过矿物溶解、胶结及脉体充填等成岩事件而表现出来。作用过程中溶解作用使砂岩孔隙度增加,改善储层质量;而胶结作用通常使孔隙度减少,伤害储层或破坏储层,但早期胶结作用形成的粗晶碳酸盐矿物可以支撑格架颗粒,阻止后期的压实而导致孔隙“坍塌”。通过东营凹陷坨胜永断裂带和中央背斜及凹陷带沙三段(Es3)和沙四段(Es4)段储层砂岩薄片镜下观察,胶结物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综合其它资料得出:第一期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发生在孔店晚—沙四晚期,以方解石+石膏胶结为标志;第二期发生在沙三—东营(Ed)末,以粗晶“马鞍状”白云石为标志;第三期发生在馆陶(Ng)沉积时期,以微晶含铁白云石为标志;第四期发生在馆陶沉积之后,以铁白云石脉为标志。  相似文献   
40.
松辽盆地是我国大型的能源盆地,近年来在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但针对北部姚家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研究还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单井-连井剖面综合分析,运用沉积学和砂岩型铀矿找矿理论分析,对松辽盆地东北部拜泉地区姚家组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梳理:拜泉地区周边东侧反转构造较发育,地层抬升明显,且抬升后受到强烈剥蚀,致使构造“天窗”发育,反转构造改变地下水的循环状态,有利于成矿期含铀含氧水的渗入;姚家组共发育两层砂体,上、下存在稳定的隔水泥岩,砂体连通性较好,灰色砂岩中富含有机质,具备形成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地层及砂体条件;姚家组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砂体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岭石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有机质丰富。综合分析认为拜泉-三道镇地段具备良好的砂岩型铀矿找矿潜力,该研究为松辽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找矿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