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广西南丹芒场矿田由4个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组成.文章介绍了该矿田的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控矿因素与矿化富集规律,为进一步扩大外围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陈田  王开泳  陈妤凡 《地理科学》2018,38(5):654-661
行政区划调整是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由此改变政区的位势和发展轨迹,重塑城市发展活力和区域发展格局。政区位势的测度可以较好的评价行政区划调整的效能。建立基于生产函数的政区位势模型,以重庆市为案例,测算其设立直辖市前后的政区位势及其区划调整的相对区位势能,以探析影响政区位势变化的机制。研究表明:① 政区位势与该地的交通通达度、资源控制能力及综合发展规模有关;② 行政区划调整对政区位势变化具有正向作用,但该影响效果具有滞后效应;③ 设立直辖市对重庆市而言不仅意味着行政级别的提升,政区位势也不断上升,相对区位势能均大于1,但该提升幅度正从快速优化趋于平缓发展。  相似文献   
73.
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既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变迁过程研究是行政区划史的基础,复原和分析历史上长时段政区演变的全过程,是探索地方行政制度变迁规律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支撑。从历代正史地理志等原始史料出发,梳理了过去2200余年(221 BC—2021年)中国县级政区设置的长时段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变动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变化很平稳,唐代与清代是增设县数量较多的朝代,达到两个历史峰值。明清尤其近代以来,增量持续增加,体现了边疆开发与县制扩展的历史进程。(2)历史时期统县政区的管辖幅度(辖县数量)主要呈不断缩小的趋势,由秦代统县政区平均辖县21.3个下降到2021年的8.5个。(3)过去2200年县级政区的设置呈空间扩展趋势,西晋、辽宋金等时期亦有局部向内收缩。历代县的设置主要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起点逐渐向外扩展,各区域内部的县级政区的分布密度亦持续增加。(4)黄河中下游地区(今河南、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长期为县级政区分布高密度区,成都平原、关中盆地及山西汾河流域等地的县级政区分布密度也较高。(5)过去2200年县...  相似文献   
74.
分权化制度框架下的旅游政策、公共设施建设、旅游投资等发展要素的差异是旅游地空间不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界定了中国旅游分权化的利益主体,探讨了旅游利益主体组成的旅游地权力网络的分权形式、不同旅游分权利益主体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提出了不同层面的不均衡表现及未来应关注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分权化框架下的财税制度、利益分割引起不同旅游发展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利益权力网络的空间不对称导致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土地利用、公共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和社区空间发展不均衡。未来研究应以各级政府、投资商和社区居民三方利益的均衡与权力重组为出发点,从区域旅游组织分权、社区参与制度保障及其技术支持、产业空间再结构化、乡村旅游发展的政治角色4个方面展开,以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5.
洪水事件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生态系统的物理与生物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快速演替.2010年9月,广东省大型水库——高州水库发生特大洪水.为了解洪水的生态效应,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高州水库湖沼学变量和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大洪水期间,高州水库流域内大量泥沙等颗粒物进入水体,将原有有机物相对较多的沉积物覆盖,有助于减少营养盐的底泥释放,洪水后次年春季枯水期水体营养盐浓度明显降低(尤其是磷,总磷浓度低于0.01 mg/L).洪水过后水体中悬浮物的组成改变,在接下来的水体混合期间无机颗粒物的再悬浮导致水体透明度显著降低,但次年水库整体的透明度升高,浮游植物生物量降低.洪水事件导致的水体理化环境的改变使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改变,由洪水前以群体蓝藻和大个体绿藻(H1和N A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转变为洪水后以中心纲浮游硅藻和甲藻(A、B和LO功能类群)为优势类群的群落,而以往枯水期常有发生的粘质鱼腥藻等蓝藻水华在洪水后春季枯水期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76.
徐珏  顾继光  杨阳  肖利娟 《湖泊科学》2019,31(3):825-836
体积、比表面积和最大轴性长度是浮游植物主要的形态性状,反映浮游植物资源竞争和反牧食能力.群落中物种的性状分布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季节改变而变化,热带水库环境条件的季节性变化小,可能导致群落形态性状变化不显著.本文以热带大型水库——高州水库为研究对象,分析浮游植物形态性状季节动态及关键影响因子.高州水库浮游植物以丝状和单细胞藻类为主,群落水平的平均细胞体积在108.52~753.25 μm3之间,平均比表面积在0.93~2.08 μm-1之间,平均最大轴性长度在5.21~17.44 μm之间,均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浮游植物群落平均细胞体积、最大轴性长度与总氮浓度呈负相关,与水温呈正相关;平均比表面积与硝态氮浓度呈负相关.粘质长孢藻(Dolichospermum mucosa)和光角星鼓藻(Staurastrum muticum)是高州水库浮游植物优势种,其形态性状均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可塑性.粘质长孢藻的平均细胞体积、最大轴性长度与总氮浓度呈正相关,与水温呈负相关;平均比表面积与总氮浓度呈负相关,与水温呈正相关.光角星鼓藻的平均细胞体积、最大轴性长度与正磷酸盐浓度呈正相关.总体上高州水库浮游植物在群落和种群水平形态性状均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以大细胞为主,其他季节以小细胞种类为主,水温、氮和磷的可利用性是导致浮游植物形态性状季节差异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77.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方面介绍了西方和国内的主要研究成果,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和领域作了综述。在总结社会空间结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全面回顾了城市社会空间研究的主要内容,并重点探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和研究热点。认为今后要借鉴多学科的综合进行理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规划研究将成为热点;要重视居住空间分异与调控的研究;活动空间、感应空间及生活环境质量的研究将不断强化。  相似文献   
78.
采用倒置显微镜法定量浮游植物的数据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密度或生物量的现存量反映其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准确地对水体中浮游植物进行定量是水质评价和生态功能分析的基础.针对目前国际上推荐使用的倒置显微镜法(即Utermhl计数法),通过采集处于不同营养状态和水体条件(水库和实验围隔)中的浮游植物,分析样品的显微计数量、水体营养状态对浮游植物密度和多样性等指标稳定性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多个水体中同一采样点的重复(或平行)样品之间浮游植物定量数据的差别,从而对倒置显微镜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浮游植物的显微镜计数效率与定量数据稳定性的综合考虑,选择计数400个个体即可基本保证定量数据的稳定性;在依赖生物量或稀有种进行水质评价时,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水体均需要增加样品的平行数来提高定量数据的可靠性,贫营养型水体中单个采样的重复或平行样品更为必要;两种定量方法所得群落数据计算的辛普森指数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方法所获得结果均能反映浮游植多样性;通过样品浓缩法和倒置显微镜法所获得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细胞密度均具有显著差异,因样品浓缩法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造成浮游植物损失,使通过样品浓缩法所得的浮游植物群落生物量及细胞密度偏小;相比浓缩法,倒置显微镜法沉淀浓缩的水样体积小,样品处理和计数耗时短,更适宜用于应急监测.  相似文献   
79.
水体提取具有时点效应的特点,针对陆地水体季节性变化明显的客观现状,提出一种水体成果地理空间修正方法。利用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水体信息提取,保证水体现势性满足标准时点要求;然后,将此结果作为先验知识,基于精细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利用水体种子点区域生长,提取精细化的水体结果,即将成果优化至高空间分辨率水平,保证水体成果满足精度要求,从而实现水体成果的地理空间修正。以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水体成果为研究实例,获取了研究区满足标准时点要求的15 m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8影像,基于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NDWI)提取水体分布状况,采用2 m格网DEM数据实现了精度优化。结果显示,研究区水体成果地理空间范围相对于影像源时相修正了17. 97%,空间分辨率转换带来的水体成果地理空间范围优化率为1. 51%。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在影像接边各方时相不满足标准时点要求的情况下,为基于遥感技术的水体信息提取提供一种顾及时点特征的成果地理空间修正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县市分等方法及中国县市等第特征的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行政区进行适当分类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县市分等是行政区分类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因地制宜”推进行政区划管理的直接体现,对于提升地方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激发发展活力和释放发展动能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中国县市统计数据,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K均值聚类法等提出县市分等方法,并对县市等第特征的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 人口规模是影响县市分等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面积和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支出的影响相对较小。各等第县市数量大体呈梯形分布,高等第县市间差异较大,不同等第县市地域分布存在不均衡现象。② 县市分等管理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按照人口、地理、经济、管理难度分等的方法具有合理性。③ 县市分等过程中,可以考虑采取分省份、按比例的方法对县市等第进行划分,对县市差异小、分等使用的单方面指标值较高县市相对集中,以及县市数量少的省份可以给予特殊安排。④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县市分等的现实需求更加凸显,有助于新时期对不同县市分类施策,促进县市间良性竞争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