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某高速公路滑坡的数值模拟及后缘坡体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1#滑坡(K120 085~K120 169)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沿线区存在很多因修建公路引发的工程滑坡问题,然后采用边坡稳定性FLAC/Slope分析软件,对滑坡滑动前、后工况下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滑移后的后缘坡体稳定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剪应变率云图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动后的后缘坡体仍处于不稳定状态,又形成了新的滑坡体.  相似文献   
4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特大地震。此次地震触发的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主要沿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地震破裂带展布。本文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使用2D-block离散元软件对地震引发的谢家店子滑坡—碎屑流运动规律进行了全程数值模拟分析。通过现场调查和模拟结果对比分析,将该滑坡的运动规律概括为4个过程:剧动启程抛掷;快速撞击—气垫飞行;铲刮减速碎屑流;堆积掩埋。  相似文献   
43.
44.
45.
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谢家店子滑坡,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模型,采用2D-Block软件对其进行了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对跟踪块体的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应地质体在不同阶段下的运动特征.模拟结果表明,谢家店子滑坡经历了剧动启程抛掷阶段、快速撞击飞行阶段、铲刮减速碎屑流阶段及堆积掩埋阶段.为了揭示地震引发高速滑坡的发生规律,分别研究了地震震级、斜坡地形和斜坡上岩块的尺寸对高速滑坡启动和运动过程的影响规律.地震震级对边坡的启动、变形、破坏和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地震震级越大,滑体启动的加速度和速度也就越大,从而易形成高速远程滑坡.斜坡体本身的地形地貌对滑体运动也有较大影响.在震级和岩石力学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斜坡上岩块的大小对其启动、变形和运动过程有一定影响,随着岩块的增大,滑体运动的每个阶段历时都在减小,但当岩体十分破碎时,滑体虽然能够运动,但是很难发生抛掷.将地震滑坡的启动机理概括为积累变形效应、振荡启程效应和振荡加速效应.  相似文献   
46.
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鹏  苏生瑞  王闫超  王琦 《岩土力学》2013,34(Z1):365-370
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研究已成为边坡工程稳定性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研究软弱层的特性对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提供动力荷载作用下边坡防灾减灾的指导依据,运用UDEC离散元软件模拟地震力作用下含软弱层岩质边坡的动力响应系统地分析软弱层的倾角、埋深、弹性模量、厚度、泊松比和剪切刚度等因素对地震波放大现象的影响,得出边坡坡顶放大系数的变化规律,即随着软弱层倾角的增大,放大系数呈现出增大→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并出现地震响应减弱的现象;放大系数随软弱层埋深和厚度的增加而增大,但随弹性模量、剪切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泊松比的增加几乎不变。结合非重复性试验二元方差分析评价理论,对所得的放大系数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软弱层的特性因素对边坡放大作用的影响强度为软弱层的倾角>埋深>弹性模量>剪切刚度>厚度>泊松比。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地震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机制, 对震区边坡灾害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
危险性评价和预测是崩塌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解决传统危险性评价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不足以及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本文以G4217线汶川-理县段公路沿线发育的崩塌为例,据其特有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坡向、坡度等12项影响因子作为崩塌危险性评价指标,并建立了危险性分级标准。将熵权法(EW)和层次分析法(AHP)耦合在一起,确定了崩塌影响因子的权重,采用基于EW-AHP和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内20个崩塌进行危险性评价,并与现场调查结果和熵权法(EW)的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评价方法合理有效,可为今后崩塌危险性预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
49.
原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并非由变质地层组成,而是由各种变形的侵入岩组成,呈一条连续长达260km的侵入岩带。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各种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具活动陆缘型岩石组合。构造演化序列包括: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和带状褶劈理阶段  相似文献   
50.
研究区内有两类密切共生的活动陆缘型幔源侵入岩组合,它们分属拉斑系列和钙碱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侵入岩存在系统的化学差异,而且在高位岩浆房中普遍经历了镁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