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23篇
地球物理   130篇
地质学   338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62.
63.
64.
65.
66.
67.
冻融循环对不同孔隙率页岩相似材料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针对寒区岩体工程,分别制作了5种不同孔隙率的页岩相似材料,进行冻融循环试验,探究不同孔隙率的页岩相似材料在冻融前后,其主要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在冻融循环后,页岩相似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三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粘聚力、内摩擦角有不同程度的减小,孔隙率、泊松比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页岩相似材料的物理力学参数受冻融循环的影响随孔隙率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孔隙率处于9.4%~13.6%时,受冻融循环影响最大;孔隙率处于5.8%~9.4%时,受冻融循环的影响随孔隙率的增大有增大的趋势;孔隙率处于13.9%~19.1%时,受冻融循环的影响随孔隙率的增大有减小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以为西部寒区的岩土工程建设和减灾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8.
川西坳陷南北向构造带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断裂极其发育,其圈闭的形成与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对断层演化特征及其封闭性综合研究已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该区主要发育SN向和NNE向两组断裂,NNE向断裂切割SN向断裂,表明其形成晚于SN向断裂。通过应用断面正应力、地层砂泥比及Allen剖面分析等方法,对区内主干断裂进行封闭性分析,建立了该区断裂封闭性标准。研究表明,南北向构造带断裂整体封闭性较好,在平面上北部知新场、石泉场构造好于南部龙宝梁构造,在纵向上须二、须三段封闭性好于须四、须五段,与该区钻井揭示吻合。  相似文献   
69.
松散沉积物是覆盖层的主要物质存在形式,是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研究对象。随着研究内容的不断丰富,对覆盖层调查的深度与精度不断提高,能否实现对松散沉积物的精准、原位无污染取样是制约后续研究的关键要素之一。本文基于锡林郭勒盟-通辽地区钻探调查实践,将绳索取心钻进工艺、超前取心技术与成膜护壁冲洗液技术相结合,提高孔壁稳定性和松散岩心完整性,解决制约厚覆盖层调查钻探取样技术难点,可为相关领域松散沉积物调查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0.
锂离子电池作为现代文明中重要的能量载体被广泛且大量地使用。浅层钻探是一种重要的浅表层调查取样手段,将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应用于便携式钻机的研发,可解决山区、林草区等特殊地貌区防火期内调查取样的难题,实现浅钻调查零碳排,助力绿色勘查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锂电池电动钻机的技术参数、特点及试验情况,该机型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无噪音、无污染,主要钻进参数可显示、可调控,钻进数据可采集、可存储等特点,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在便携式钻机中的应用为浅钻装备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