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海洋学   75篇
综合类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及双跃层初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着重探讨东海北部区域底层冷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过程,指出北部冷水系冬季黄海沿岸水南下向东海输送低温水,并与外海高盐水混合变性形成的,它具有明显的移动规律。阐述了黄海沿岸水沿陆架下沉与黑潮次-中层水爬升的关系及其对北部冷水的影响。本文还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波状结构的成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42.
模糊数学方法在南海北部海区水团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me methods of fuzzy sets ar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water masses in the north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distinguishing water masses with the fuzzy clustering method, the authors propose a fuzzy similar relation based on Euclidean distance, and suggest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water masses by the F-test, and further adjust rationally the boundaries of water masses and the membership relation of samples by the elastic classification method. Eight water masses are distinguished in the area, i.e., Nearshore Diluted Water F, Nearshore Mixed Water M, Warm Surface Water WS, Surface Water S, Surface-Subsurface Mixed Water SU, Subsurface Water U, Subsurface- Intermediate Mixed Water UI and Intermediate Water I. These point-sets of various water masses on the θ-S diagram may be summed up in three types, that is, the deformed elliptical convex point-set, the half-boundless convex point-set and the point-set with single-side concave. For them, we have proposed methods of making their memb  相似文献   
43.
Sinee the predietion equations for EOF(Entpirical Orthogonal Fune-494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 9 89年tion)methods《belonging to 6eld foreeasting)are generally eonstrueted onthe basis of statistieal relations among predietands without eongidering theinnuenee of external faetors,while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s(晚long-ing to single·station foreeasting)eonsidering sueh in口uenee faeto“eannot show the internal relations among the predietand.〔l一3几The Pr暇ntPaper attemPts to introduee the innue…  相似文献   
44.
水团分析中的模糊数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多年平均温盐资料,应用模糊数学的一系列方法,对渤、黄、东海整个海域逐月进行了水团划分与分析。用移动格域法和模糊积分法确定水团的聚类中心,依Fuzzy-F统计判定海区内水团的个数;用模糊ISODATA聚类法调整软划分矩阵,依模糊贴近度衡量水团之间的相近程度,用模糊熵讨论水团的不均匀程度,从而给出了在水团分析中系统地应用模糊数学方法的实例和计算流程。  相似文献   
45.
苏育嵩  苏洁 《海洋与湖沼》1995,26(S1):16-22
根据1984年2月 - 1987年11月期间卫星遥感磁带资料,利用美国全球SST模式反演海表温图像,对黄海区表温及水系(包括流系、冷水带和海洋锋)的分布特征及其季节变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为:黄海区存在暖水系与沿岸水系,冬季构成西部环流与东部环流。黄海夏季表层东西两侧存在两条南北向的冷水带,在冷水带中出现几个低温中心,其中以辽南低温中心持续时间最长(从4月至12月),黄海区海洋锋有冬季型与夏季型之分。  相似文献   
46.
简要介绍了黄海和东海的地理环境概况,着重分析调查海域的环流系统。有如下一些初步看法与结论。 台湾暖流的前缘混合水,可从长江冲淡水底层穿越而影响到苏北沿岸,直到32°N以北的浅水区域。对马暖流西侧的水体是东海混合水,而其东侧为黑潮分支。黄海暖流的流向在不同季节具有规律的摆动。黄海底层冷水团属于季节性水团,其强盛及消衰与温跃层的形成及消亡紧密相关。黄海底层冷水团与中部底层冷水并非每年彼此独立,它们的共同特征甚至比其差异更明显。夏季东海冷水不能借助爬升侵入黄海底层冷水团内部。在济州岛南部区域,中层的逆温、逆盐现象,是由黄海密度环流的扩散效应与东海冷水沿黄海底层冷水团边界的爬升这两个原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47.
渤、黄海夏季低温带及其形成机制初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苏育嵩  苏洁 《海洋学报》1996,18(1):13-20
本文利用卫片资料分析渤、黄海夏季表层低温带的分布特征,初步提出鲁南低温中心的移动规律和低温带的形成机制.提出潮混合、风混合和海底坡度是形成低温带的基本原因.低温带的强度则主要决定于大陆增温、跃层强度、上混合层深度、海底坡度、潮混合强度和冷水补充.  相似文献   
48.
判别分析是多元分析方法之一,我们将其应用于海洋水团的判别预报。用逐步判别的方法挑选因子,依每个因子的Wilks量进行F—检验,逐步地将判别“能力”强的因子选入。同时将由于其他因子组合而相形见绌者及时剔除。根据矩阵变换的信息,给出了Fisher型逐步判别预报式。将北黄海冷水团强度预报作为示例,给出了筛选因子及建立判别式的全过程。用历史资料检验了预报效果。与习用的Bayes型逐步判别预报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9.
首先对近海异常海温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作了概量估计.在此基础上对形成异常高温和异常低温的有利天气系统、主要影响因子和形成时间尺度进行了比较,进而对试预报(后报)个例的选取、初值的形成、试预报结果及其检验进行了说明.最后对这一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50.
用模糊集合观点讨论水团的有关概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将划分水团的基本原则,概括为水团内部特征的相对均一性及其与外部海水的明显差异性。用模糊集合观点讨论了水型、水团和水系等有关概念。提出了用模糊集合观点定义水团及其核心、本体、边界与混合区的建议,并以1979年8月黄海和东海表层为例,给出了各水团的隶属函数。计算了其核心、本体、边界、混合区及贴近度,按其模糊性排出了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