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华北陆表海从晚元古代至二叠纪经历了浅海相—海陆交互相—陆表海最后退出的海侵过程。海侵范围逐浅缩小,海侵中心向南迁移,辽东至晚二叠世早期结束了华北陆表海环境。  相似文献   
22.
辽宁北票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环境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票四合屯地区义县组含鸟化石层沉积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歇期,沉积产物以水平纹理泥岩等细碎屑岩为主。普遍含有火山碎屑物质岩层以流水构造不发育为特征。总体沉积环境主要为滨湖-浅湖,并伴有小规模的阵发性浊流沉积注入。湖盆类型为南东缘发育同沉积断裂,北西侧呈缓坡的半地暂盆地。  相似文献   
23.
本文根据华北区石炭系本溪组、太原组中的海相层,(虫筳)科带化石的区域分布和对比研究,并结合区域构造对石炭纪海侵的控制作用等,将石炭纪划分为早、中、晚世三个阶段,对其海侵的进退的变化规律作了详细的描述。作者认为,华北石炭纪海侵的主体方向是由东南往西北推进的,但在早石炭世—中石炭世早期的海侵,仅限于郯庐断裂以东的苏北—辽东—吉南地区,这时的海侵方向是由南往北扩展。中石炭世晚期海侵有所扩大来自苏皖北部的海水侵入到山西等地。晚石炭世时海侵面积最大,它北部抵达辽东,往南延伸到华北板块的南缘一带。  相似文献   
24.
华北石炭纪海侵活动规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范国清 《中国区域地质》1991,(4):349-355,372
  相似文献   
25.
东北南部早石炭世植物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在华北地块西部,自最北部的山西鹅毛口至大同,向南至附城、豫东,石炭纪以海陆交互相为主,边缘出观陆棚。华北地块中部广大地区为海陆交互相。在华北地块东部,碎屑岩比自北而南递减,海相灰岩层数和厚度递增,越向南越呈现扬子型沉积特点。综合这些特征是:1.华北地块南北边缘接近古陆(岛),且陆缘不甚稳定;2.石炭系海相层自北而南逐渐发育,本溪组、太原组的岩石组合特征逐渐接近扬子型,并与苏北滨海县扬子型石炭系呈现连续过渡;3.华北本溪组、太原组(豫东、徐淮地区)与下扬子区黄龙组、船山组共同发育了相同或极相似的(?)带,腕足类等也呈现混生杂处。这些特征显示石炭纪华北海与下扬子海在苏皖地区呈现较广阔的连通。在华北南部和西部,华北海与中、上扬子海及祁连海连通。  相似文献   
27.
辽宁侏罗系—白垩系的界限有五种以上的划法。同位素年龄料资提供了以义县组底部为白垩系底界的时代依据,而焦点仍是热河生物群的时代归属问题。其中植物、孢粉、轮藻、介形虫及昆虫等群类都支持热河群属早白垩世。一些有争议的鱼、叶肢介、瓣腮,腹足等动物化石,从国内外的分布看,可以进入早白垩世,故本文将含热河生物群的义县组以上层位归于白垩系,即侏罗—白垩系的界限应置于上侏侏罗统土城子组与下白垩统义县组之间。  相似文献   
28.
东北南部的地台型石炭系,按其沉积层型可划分为3个沉积地理区(块),即辽东—吉南沉积地理区(块)、辽南沉积地理区(块)和辽西沉积地理区(块),它们当属于华北型石炭系的次级层型(亚型),是在石炭纪华北总体下沉的条件下各自受不尽相同的古构造、古地理格局控制的结果。它们既有华北型石炭系的共性,又表现了其个性。现有资料表明,辽东、吉南肯定存在下石炭统,辽南、辽西存在下石炭统也可基本肯定,从而为重新认识华北地质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29.
辽东太子河流域是华北中石炭世地层典型发育地区,其地层学、古生物学研究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具备建阶条件,将中石炭世地层自下而上建立两个地方性阶:刘家哨阶和辽宁阶。刘家哨阶以Ovatia of.tenuistriata, Linoproductus tenuistriatus等腕足动物的消失为下限划分的生物标志,以Staffella subsolana,Profusulinella parva(类动物群的消失为上限划分的生物标志;辽宁阶下限层型即为刘家哨阶上限的界线层型,辽宁阶以Fusulina cylindrica-F.quasicylindrica类动物群的消失为上限划分的生物标志。刘家哨阶可与华南(黔南)罗苏阶和威宁阶下部Pseudostaffella时带、Profusulinella时带之和,与东殴Serpukhovian阶上部-Moscovian阶Verei层(组)、Kashir层下部之和大体相当;辽宁阶与华南威宁阶上部Fusulina-Fusulinella时带,与东殴Moscovian阶Kashir层上部,podol层,Mjachkov层之和大体相当。刘家哨阶在华北地层区东部分布广泛,辽宁阶除华北地层区南部部分地区外,其余地区都有分布。  相似文献   
30.
范国清 《辽宁地质》1996,(2):98-108
吉南侯家屯组与辽东9上东沟组在辽东北部连成一体,以往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分歧,皆由王钰等定义小东沟组吸熔岩-“为小岭期火山喷发初的火山活动产物”所致。小东沟组,侯家屯组为独立于辽东小岭组,吉南果松组火山岩之外的地层体,为干旱炎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