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4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蒋有录  刘华  李宗亮 《地质论评》2010,56(4):525-530
根据天然气的成因分布、烃类组分、碳同位素特征、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特征、储层沥青的分布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等,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的有效输导体系及运移方向。研究表明,渤南洼陷深层源岩生成的油型天然气通过孤西断层、不整合等输导体系向孤北潜山带呈阶梯状运移聚集;而孤北潜山低部位源岩生成的煤型天然气沿潜山内部被南北向断层切割的断块内部的砂体由北向南运移聚集。来自渤南洼陷沙四段的油气在输导层运移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地质色层效应。  相似文献   
32.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膏盐岩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东濮凹陷蒸发岩系的地质特征出发,系统分析了膏盐岩对油气成藏诸要素的影响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烃源岩与膏盐岩共生,膏盐岩—砂泥岩过渡带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膏盐岩发育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和Ⅰ型为主;膏盐岩的高热导作用使盐上烃源岩生烃门限深度降低和盐下烃源岩过成熟门限深度增加,有效地扩大了生烃窗范围。膏盐层下部砂岩储层孔隙度相对正常压实地层而言整体偏大,且具有随深度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孔隙度最大值出现在膏盐层下部一定距离内。膏盐层不仅对油气具有很强的封堵能力,而且易于形成盐下、盐间、盐上及盐岩边缘等多种圈闭类型。膏盐层厚值区形成的异常压力明显大于膏盐层边缘区,油气更易于在膏盐层的遮挡下向膏盐层边缘区运移。综合分析认为,东濮凹陷膏盐层边缘区不仅具有良好的供烃和圈闭条件,而且具备油气充注的通道和动力条件,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33.
白国帅  蒋有录  侯帅  陈杏霞 《地球科学》2022,47(5):1748-1761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火石岭组火山岩储层成因复杂,对该地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油气勘探成效.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孔渗分析和测井解释等手段,从储层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了优质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火石岭组火山岩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爆发相的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角砾岩以及喷溢相的安山岩.火山岩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基质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岩性岩相和喷发旋回期次控制了优质储层的形成和分布,风化淋滤作用、酸性流体溶蚀和构造作用决定了火山岩能否成为优质储层.优质储层成因包括内幕型、风化壳型和断裂?溶蚀型3种类型,断裂和生烃凹陷附近的构造高部位、熔岩流上部以及旋回期次界面处为优质储层分布区.   相似文献   
34.
蒋有录  房磊  谈玉明  慕小水 《地质论评》2015,61(6):1321-1331
东濮凹陷是渤海湾盆地典型富油气凹陷,利用烃源岩生排烃史模拟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分析,对凹陷内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藏的形成时期及差异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两期成藏:第一期为古近纪东营组沉积后期至抬升初期,第二期为新近纪明化镇组沉积末期,其中第一期为主成藏期。不同区带、不同层系油气充注成藏时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期成藏范围广泛,在全区均有分布,第二期成藏则主要分布于近生烃凹陷区;中浅部层系多为第一期单期成藏,深部层系多为两期成藏,第二成藏期主要分布于深部主力生烃层系中。不同区带及不同层系成藏的差异性主要受控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断层活动性和高成熟烃源岩的分布。  相似文献   
35.
构造反转对哈萨克斯坦A凹陷油气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纵贯A凹陷沉降中心卡拉套断层的发育历史,分析了构造反转对A凹陷圈闭形成和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卡拉套断层早期左行走滑,晚期右行走滑,侏罗纪末期和白垩纪之后的走滑挤压作用使A凹陷内部形成大量以断层型为主的正反转构造,成为油气聚集的有利圈闭。同时构造反转改变了A凹陷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地层的埋深和倾向,控制了烃源岩的排烃方向和油气运移方向,造成凹陷中央相对凹陷边缘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36.
刘景东  蒋有录 《中国地质》2013,40(2):498-507
依据可溶有机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镜质体反射率资料,结合EASY% Ro法数值模拟,综合分析了东濮凹陷北部地区不同洼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热演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前梨园洼陷和海通集洼陷进入高、过成熟阶段,濮卫次洼进入成熟阶段,前梨园洼陷和濮卫次洼相对海通集洼陷具有较宽的生烃窗范围,对应的生烃门限深度较浅,而高成熟门限深度较深.沙三段为各洼陷主力生烃层系,东营沉积末期为主要生烃期,明化镇期-现今出现二次生烃.烃源岩热演化差异的主控因素为地温,其次为异常高压,有机质类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7.
博兴地区沙三段、沙四段油藏普遍具有异常高压。本文利用泥岩声波时差资料研究了地层压力在单井、削面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异常高压带在各井出现深度大致在2100-2500m左右,层位上与沙三段大套泥岩出现有关,剩余流体压力剖面上具有分带性,明显受构造位置、沙三段泥岩以及断层等因素控制,平面上高剩余流体压力值与洼陷区相伴生,且构造陡坡带剩余流体压力梯度值较大,缓坡带剩余流体压力梯度值较小,油气基本聚集于异常压力系统中的相对低压区和常压区。根据异常压力在平面上的分布特点以及油气藏形成特征,将博兴地区的成藏动力学机制划分为自源封闭型成藏动力学机制和它源开放型成藏动力学机制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8.
以往关于油气运移路径的认识, 多是基于微观尺度上的物理模拟实验, 或是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的, 而对油气运聚单元尺度的油气运移路径的确定研究还相对较少.以东濮凹陷濮卫地区为例, 从砂体和断层要素研究出发, 分析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 结合生烃灶和油气的分布, 对优势运移通道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进一步结合含氮化合物指标, 识别实际发生油气运移的路径.研究表明, 构造脊分析与地球化学指标追踪相结合可以较准确地识别油气运移路径, 砂体顶面构造脊和断层断面脊是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 其能否成为运移路径, 以及作为运移路径运载量的多少则取决于生烃灶总烃量.濮卫地区油气沿断面脊纵向运移为主, 洼陷内部和濮城构造东翼斜坡带沿砂体顶面构造脊的横向运移次之, 含氮化合物指标分析表明该区大多数构造脊均为实际的油气运移路径.   相似文献   
39.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煤成气运聚机理及成藏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留地区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煤成气区之一,随着勘探认识的不断深入,研究区煤成气运聚成藏过程的精细刻画仍需完善。运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分析文留地区煤成气成藏时间,基于断层活动特征明确研究区输导体系演化特征,根据断—盖组合关系及烃类流体包裹体丰度(GOI)测试结果分析气藏保存条件,最终明确文留地区煤成气成藏过程。研究表明,文东断层为研究区气源断层,其输导供烃条件可用断层输导效率系数(FTEC)进行量化表征,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优越的气源供给条件;文留地区煤成气来源于临近的洼陷带,煤成气在东营组沉积时期沿文东断层垂向运移至石炭—二叠系和沙四段储层聚集成藏,东营末构造抬升期气藏受构造运动影响而发生少量天然气散失。   相似文献   
40.
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和录井等资料, 采用断层生长指数法, 结合油气成藏史研究, 分析了东营凹陷民丰断裂带的断层活动特征, 并探讨了断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断层活动具有持续性和继承性, 呈现出2个活动高峰期, 即沙三上亚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不同断层以及同一断层不同部位活动性存在明显差异。10号断层规模较大, 活动性最强, 为该区最重要的油源断层, 断层活动强度自西向东呈现强-弱-强的变化规律, 断层活动与烃源岩主生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 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垂向运移条件; 而其余1-9号断层为发育在10号断层下降盘的次级调节断层, 活动性弱, 与成藏期匹配较差, 不利于油气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