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0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299篇
测绘学   226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292篇
地质学   707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18篇
自然地理   19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41.
通过对江西修水地区震旦系南沱组地层、沉积相的研究,识别出5种沉积相类型:碎屑流沉积相、滑塌沉积相、冰筏海洋沉积相、陆架砂泥互层相和陆架泥岩相,重力流沉积分布在该组下部。确定其主要为一套叠加在陆架、陆坡背景沉积之上的冰成岩系。按演化自下而上可分为:先驱冰期、间冰期、主冰期及余冰期几个阶段,与邻区能很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942.
辽东地区早元古代大石桥组赋存有富镁质的碳酸盐岩建造,其中产有大型或超大型菱镁矿、滑石矿床。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野外调查和研究工作,从大地构造背景、含矿建造、岩相古地理、成矿构造、成矿流体等几方面讨论了辽东菱镁矿和滑石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菱镁矿矿床是元古代海相蒸发沉积条件下形成的,而滑石矿床则是由埋藏海水演化而来的富硅质高盐度的变质流体对镁质碳酸盐岩交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943.
阐述了根据金成矿的特点研究金成矿地质背景、成矿作用、控矿因素,建立矿床结构模型。总结找矿标志,并利用能反映隐伏矿信息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如原生晕、次生晕、偏提取、地电化学等)及能反映与隐伏矿有关的场属性结构特征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浅层地震、激电、瞬变电磁、大地电磁测深等)来预测隐伏矿。提出成矿作用研究与方法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方法系统是隐伏金矿预测的有效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944.
以 2 0 0 1年 11月 14日昆仑山 8 1级地震为例 ,运用月均亮温点对点差值分析法和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 ,研究了活动断裂与震前红外异常的空间关系及发震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 :震前月平均亮温相对于 2 0 0 0年同期平均亮温的增温区沿发震断裂呈条带状分布 ;从震前 1个半月的 2 0 0 1年 10月开始 ,断裂带内外的相对温差发生明显变化 ,断裂带内的平均亮温与其外围的平均亮温差从 - 2℃增加到 1℃ ,相对增温幅度达 2~ 3℃左右 ,地震之后相对温差又回到正常状态。由此可见 ,震前卫星红外增温与东昆仑断裂带存在着明显的对应关系 ;地震前沿断裂带的红外增温大于其它地区。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分析法是定量研究红外增温与活动断裂的时空关系、挖掘震前增温异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45.
利用广州地震台测震数字记录资料与模拟记录资料,对数字记录的震相到时、震级、地震波形清晰度、连续率与模拟记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的震相到时、震级差别不大,而地震波形清晰度、连续率则数字记录优于模拟记录。  相似文献   
946.
用峰值速度估算姚安地震序列的地震能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辐射能量的定量计算 ,长期以来一直是地震学基础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如 ,著名的 Gutenberg和 Richter (1 95 6 )震级 -能量关系 lg E=1 .5 MS+1 1 .8,至今仍然是一个估算地震波能量较好的经验统计关系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建立地震位错模式以来 ,地震学家们依据这一基本理论模式 ,研究了许多地震波辐射能的定量估算关系 ,如 Haskell(1 96 4 )、Vassilion和 Kanamori(1 982 )、陈培善和 Duda(1 993 b)等在这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具有大动态、宽频带、高精度的数字地震…  相似文献   
947.
利用Pitzer模型,对柴达木盆地盐湖、地表河水以及地表河水同深部来源的CaCl2水体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后进一步演化的结晶路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硫酸镁亚型盐湖的结晶路线可分为四类,氯化物型盐湖的结晶路线可分为两类,他们的形成不可能是地表河水蒸发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表河水同深部来源CaCl2水体以不同比例混合掺杂后水体水化学类型及析盐途径各不相同,它们同盒地内不同盐湖的水化学类型及其析盐途径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柴达木盆地盐湖的形成同盒地内存在的两种水体-地表河水和深部来源CaCl2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8.
For a long time, a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energy radiated by seismic wav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basic study of seismology. Up to now the well-known relationship of lgE=l.5MS+11.8 created by Gutenberg and Richter (1956) has still been a better experiential statistical relation for estimating the energy of seismic waves. Since the creation of seismic dislocation model in the 1960s, seismologists have studied a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of energy radiated by seismic waves. F…  相似文献   
949.
重点追踪了云南地区中强震的动态图像 ,发现在云南地区强震活跃期前 1~ 4a出现中强震的有序迁移 ,有序迁移的中强震预示了活跃期强震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 ,80 %的强震发生在这些中强震 15 0km范围内。有序迁移结束后 2d至 11个月发生活跃期的首次强震 ,其中 75 %在 3个月内。文中介绍了强震的等间距迁移、强震活跃期后期中强震的有序迁移 ,巨震前后大震的有序迁移和中等地震的定向迁移与部分震例 ,但地震活动有序迁移图像的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50.
Measurement of 228Ra activities in the upper 300 m water column was conducted at two station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an MnO2-fiber extraction/b-counting technique of 228Ac. Results showed that 228Ra activities ranged from 0.38 to 3.60 Bq·m-3.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228Ra at the time-series station favored a steady state assumption. Based on a one-dimensional steady state model, 228Ra-nitrate coupled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stations NS97-43, NS99-53 (T1), NS99-53 (T2). New production thus quantified were 4.4, 5.1 and 5.7 mmolC·m-2·d-1, respectively. f ratio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derived new production and the documented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the regime, to be 0.1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