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国西南岩溶石山贫困地区的生态重建   总被引:80,自引:3,他引:80  
我国西南岩溶石山地区的贫困-环境退化问题非常突出,这里的生态重建研究,对当地的消除贫困和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我国扶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生态重建研究还有助于促进岩溶学的综合化、人文化、模型化和实用化。  相似文献   
122.
1区域概况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位于北京的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辖9旗2市1县,总面积20.3万km~2,现有人口99.7万人,是距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锡盟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稀少、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其中蒙古族占28.3%,汉族占67.86%,此外还有回、满、达斡尔、朝鲜、鄂温克、鄂伦春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中约70%生活在南部农业区和旗县市所在城镇,广大牧区人口稀少,使得草原自然景观保存完好。锡盟地区主体为锡林郭勒草原,海拔在1000~1300米之间,是世界四大著名天然草原之一,为我国第一个草地类自然保护区。1987年,锡林郭勒草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接纳为国际生物圈网络成员,国外科学家称它为欧亚大陆上一块不可多得的净土。  相似文献   
123.
海南岛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调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经TM卫星图像解译分析了海南岛土地利用现状的几个重要方面,即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产率、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土地利用技术、土地利用率、土地规划与管理;论述了未来海南岛土地利用的导向原则:①联系地区发展战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②土地利用更多地服从市场导向;③热带作物仍占重要地位,④贯彻“持续”原则;⑤加强宏观控制;⑥稳定耕地面积。文章最后指出了实现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124.
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   总被引:120,自引:3,他引:120  
蔡运龙 Smit.  B 《地理学报》1996,51(3):202-212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虽然还存在某些不确定性,但已得到广泛认同,对气候条件颇为敏感的农业将受影响,主要效应可概括为:(1)农业地理限制的变动;(2)作物产量的变化;(3)对农业系统的冲击。中国农业对气候变化与波动尤其敏感,加之人口压力进一步加大和农业资源已有紧缺,粮食自给的能力将受到严重威胁,必须充分重视适应和调整对策的研究,变动性与不确定性是气候的固有特征,在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时应该认识到这  相似文献   
125.
在明确粮食生产作为耕地基础性功能的前提下,从粮食安全的角度提出了2020年北京不同耕地保护目标下的3种情景模式,分析了各情景经过生产波动校正后单产情况,采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法,结合粮食自给水平和规划人口数量测算了北京耕保需求的底线数量.结果显示,无论以何种目标进行耕地保护,北京的耕地保护压力都是严峻的.结合测算分析结论,并针对现有耕保政策对耕地保护单一采用数量约束指标的问题,提出 "等效面积"的概念,采取综合权重系数方法对影响耕地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基本因素和拓展因素进行了分析,将耕地实际面积转化为等效耕地面积.最后,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分析了基于"等效面积"的耕保机制.  相似文献   
126.
自然地理学研究前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是在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共同驱动下形成的.对资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关注和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对自然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需求.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世界气候研究计划、生物多样性计划以及地球系统科学联盟中的许多领域包含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我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优先发展领域、科技支撑计划等也提出了一系列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前沿.若干自然地理学的新方法和技术已被应用于数据采集、模型模拟、实验室分析、自然地理过程研究、环境变化研究、全球自然地理学研究.本文概括了所有这些前沿领域和论题.  相似文献   
127.
龙花楼  蔡运龙  万军 《地理学报》2000,55(6):719-728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涉及到各土地利用单元自身的可持续性和整个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可持续性两个方面。运用景观生态分类法,对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土地利用分类,随后针对不同类型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了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结果表明: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较多的土地其利用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结构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8.
紫云自治县为全国重点扶持的要县之一,21世纪来临之际贫困率仍高达26%,脱盆任务十分艰巨。由于贫困人口高度集中分布在五个盆困小区,区域性贫困现象突出。该文分析区情,从能力建设的战略角度,提出开发以优质杂交玉米、苡仁米为主的种植业,以山苍子、金银花、天麻为主的药材业,以生猪、黑山羊、黄牛的主的畜牧业,以大理石为主的建材加工业,以开发观光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业的五大优势产业。把四大优势农产品农业基地的建  相似文献   
129.
正1《地理学报》80年来的发展1.1从《地理学报》创刊80周年看中国地理科学发展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理学报》主编)1934年9月,由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在创刊第一期上首撰的论文拉开了《地理学报》的发展序幕,至今已有80年。作为大学科的平台的《地理学报》刊登了反映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色性的权威作者论文与大量具有深入地理成因研究的专业文章,极大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在1934年9月至2014年9月的80年间,《地理学报》共出  相似文献   
130.
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的尺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尺度问题是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统计方法在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应用广泛,而目前对此类研究所需考虑的尺度问题尚未有针对性的论述.本文通过总结目前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中主要的统计方法,识别出其中亟待处理的5种尺度问题,即研究区空间幅度、空间粒度、时间幅度、时间粒度和土地分类精度5个因素变化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且认为此5种尺度问题的本质都是数据在空间或时间上聚合对统计分析结果的影响,若缺乏妥善处理,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结果将表现出不真实性,可能带来2方面的风险:一是土地变化驱动力分析结果无意义;二是引导出错误的对策.土地变化驱动力研究中有3种思路可处理该问题:①研究基本实体的明确界定;②敏感性分析或变化速率分析;③寻找回避尺度问题的恰当方法.3种思路均可借鉴,但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