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篇
  免费   311篇
  国内免费   448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143篇
地球物理   233篇
地质学   1109篇
海洋学   231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66年   3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3篇
  1940年   2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屈婧祎  童曼  袁松虎 《地球科学》2021,46(2):632-641
地质微生物是沉积环境中铁、锰氧化还原循环的主要驱动因子,铁锰共存环境中二价铁氧化对不同铁、锰循环功能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差异和机制尚不清楚.以铁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铁氧化菌Pseudogulbenkiania sp.strain 2002、锰氧化菌Pseudomonas putida MnB1和Leptothrix discophora SS-1作为代表性的铁、锰循环功能微生物,利用平板计数、荧光显微镜等手段探究了Fe(II)氧化对功能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差异及机制.结果表明0.05 mM Fe2+氧化60 min可使MR-1和MnB1的活菌数量降低4~5个数量级,SS-1及S.2002无显著失活.Fe(II)氧化产生的吸附态。OH和胞内。OH是细菌失活的主要原因,胞外H2O2、胞外游离态。OH和三价铁氧化物是细菌失活的次要原因,SS-1及S.2002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成功抵御了活性氧化物种.   相似文献   
92.
辽东金伯利岩成因研究的某些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伯利岩成因是国内外许多学者一直探讨的课题.笔者通过对辽东半岛南部金伯利岩的研究表明:金伯利岩岩浆的形成是包括熔融作用在内的多种地质作用的综合结果.控制金伯利岩岩浆形成的主体作用是地幔(这种地幔具亏损和富集地幔的双重特征)的部分熔融,对于含矿性越贫的岩体,其金伯利岩岩浆就存在越强烈的结晶分离作用和地幔易熔组分的萃取作用.金伯利岩岩浆形成的深度可以通过金伯利岩中最高Cr_2O_3含量的石榴石,按照关系式p(GPa)=0.32612Cr_2O_3((?),%)+0.9278(r=0.9958)来估算.本文把岩浆温度、氧逸度、粘度、密度、上升速度及裂隙宽度的估算引入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浆是按底辟—裂隙模式形成和上侵的.  相似文献   
93.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岩体的锶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翟建平 《地球化学》1989,(3):202-209
昆山、城山和大龙山三个岩体的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和~(87)Sr/~(86)Sr初始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完全相一致,分别为135Ma和0.707±0.001左右。结合氧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资料分析,发现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幔,母岩浆上升侵位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了同化混染,而且这种作用达到了充分的均一化。据壳幔混合模式计算,其中地幔锶和地壳锶分别约占53.8%和46.2%。这些岩体与深大断裂和地幔隆起有成因上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4.
95.
1987年3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正式成立后,为适应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形势并促进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决定召开首届年会.经过广泛的论文征集活动和一年多的筹备,于1988年5月21日至25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了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第一届年会.来自全国的134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翁永庆编审,四川省科协主席康振黄教授,中国科协原学会部部长、中国编学顾问谢东来同志,中共乐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德润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会上致词.四川省有131位编辑同行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6.
江西冷水斑岩型银铅锌矿床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冷水斑岩型银铅锌矿床的不同矿化过程和矿化分带的原因。对不同矿化过程中的主要硫化物及矿物组合进行标型特征和成因方面的研究,并以物理化学原理为基础,进行推导和计算,得出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成矿溶液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
98.
99.
豆芽棚滑坡体长500m,宽150m,平均厚10─15m,体积100万m ̄3.主滑方向30°。滑坡前缘海拔150m,后缘海拔200m,本滑坡是在斜坡遭人为破坏(加载)后由降雨诱发的。滑坡防治措施主要拟采取减载和布设抗滑桩。  相似文献   
100.
广西灌阳地区碳酸盐岩层滑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系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钱建平 《矿物学报》1994,14(4):348-356
灌阳地区碳酸盐岩中的层滑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系统具有典型的结构分带性、变形二重性和成分互补性。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Cu→Fe3 →V→Si→Al→Mn→Ba→Ni→Sr→Ag→Bi→Ga→In→Pb→Fe2 →Cr→Co→Zn→Mg→Ca→CO2的稳定性递减序列。影响构造地球化学分异的因素是原岩的性质、应力、温度和流体。构造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类型有:动力分异作用、压溶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层滑断裂带并非还原环境,碳质富集源自有机碳的氧化。Sr是高应力环境同构造重结晶方解石带的特征元素,Zn是低应力环境裂隙充填型方解石脉的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