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51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氧化碳,海洋与气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讨论了由于大气中CO_2浓度的增加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和海洋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有的研究表明,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_2浓度已由290ppmv增至340ppmv左右,并且目前人类每年大约向大气输送180×10~8t的CO_2,大气的平均温度以0.1—0.5℃/10α的速度增加。据估计,截止本世纪末地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将升高3±1.5℃。这种现象对地球的环境生态将产生明显的影响。海洋是碳的巨大贮存所(约390×10~11t溶解碳),海洋能够吸收和释放CO_2;CO_2在海洋的穿透深度为700m。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CO_2在海洋和大气之间处于不平衡状态。本文提出,是否可以通过研究CO_2在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海洋吸收、贮存和转移CO_2的能力来了解碳在海洋中的转移通道和大气中CO_2浓度的变化倾向,从而预测世界范围内气候的变化趋势,并初步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22.
城市的快速扩张诱发并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对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因此,探索城市组成对城市热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传统城市热岛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组成与城市热岛的关系。以13个中国大城市为研究区,利用2015年夏季(6-8月)白天和夜间的MODIS LST数据计算城市热岛强度,并结合土地覆盖数据、人口、区位和气象数据,分析热岛强度和城市地表组成、地表空间格局、人口和区位4类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13个大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城市白天的热岛效应比夜间显著。影响城市白天热岛强度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面积比例、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人口密度。城市建筑用地和林地平均斑块面积、城市建筑用地聚集度和林地斑块密度是夜间热岛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城市建筑用地面积和乡村林地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城市热岛情况的加剧,而通过调节城市地表空间格局(减少平均建筑用地斑块面积和降低建筑用地斑块聚集度)可以更好地降低城市地表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23.
以1986、1996和2006年三期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最大似然法分类,并以同期高分辨率的SPOT5影像进行分类后处理,最后分类后变化检测法监测了福州市1986~200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转移模式。结果表明,福州市近20年间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乡建筑用地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而耕地数量却在不断下降。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府决策等因素是福州市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24.
全极化SAR数据反演桥面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鹏  徐丰  金亚秋 《遥感学报》2009,13(3):391-403
根据高分辨率SAR图像上建筑区的影像特征, 提出了基于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GLCM)纹理分析的建筑区提取方法, 该方法由初步定位和边界调整2个步骤组成, 均遵循特征计算、基于Bhattacharyya距离的特征选择和KNN分类流程, 所不同的是2个步骤中分别采用了逐块和逐点计算纹理特征的方式以兼顾纹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文中对不同SAR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选用具有最大Bhattacharyya距离值的3或4个特征可以获得较好的初步定位结果, 建筑区的检测率超过80%, 虚警率低于10%;随着边界调整的进行, 检测到的建筑区边界逐渐接近于真实边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回顾了海岛与海岸带遥感的发展概况, 总结了海岛与海岸带遥感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6.
徐涵秋  郭雯 《地质论评》1990,36(4):370-375
本文在原古生物化石微机鉴定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模糊数学、压缩特征数据编码系统和增强数据库功能,对原系统的特征数据代码、化石相似程度的判定以及数据库管理等三方面作了改进,使其不但能够进行化石鉴定,而且还能进行化石组合分析、化石系统分类以及化石定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7.
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中国委员会于1989年2月19日在青岛成立。该委员会隶属于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是组织和协调我国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oint Global Ocean Flux Study-JGOFS),并参与国际全球海洋通量研究工作的学术性机构。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海洋局的13位学者和教授组成第一届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研究员任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委员会的职能是,根据世界和我国JGOFS工作的要求,组织、协调我国海洋科学各学科领域,共同制订和实施中国JGOFS计划。对外代表我国参加JGOFS国际机构及其它相应  相似文献   
28.
生物礁与矿产的关系金属矿产的普查——铝土矿、锰矿、多金属矿铝土矿与礁有关的铝土矿矿床,主要分布于地槽区内,例如,苏联北乌拉尔铝土矿区的矿床,牙买加岛和海地岛的矿床。铝土矿层已知产于堤礁,或产于海进岩系的底部。它们分布在地形的低洼地,或者与礁面的原生起伏有关,或者与喀斯特作用有关。如果铝土矿充填了小而宽的凹地,则形成较薄的层状矿体。当深部的喀斯特裂隙、管、囊、塌陷地等被充填时,形成深部的喀斯特  相似文献   
29.
辽西太古代建平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相似文献   
30.
台地边缘无论是研究小的孤立台地边缘,还是研究500km广阔大陆架边缘,都必定要研究古代碳酸盐岩组合中台地边缘到斜坡的坡折带。正如James和Mountioy(1983)论述的,“与陆源碎屑沉积物的陆架不同,这些相发育于碳酸盐岩陆架斜坡的坡折带,控制了台地的演化方式。所以,对坡折带的研究,是问题的关键。正是在坡折带上生长出各种各样的生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