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尊敬的先生:我谨以德国地图学协会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向中国地图学杂志《地图》表示祝贺和致意。在墨西哥,莫雷利亚ICA国际地图学会议的国际展览会上,我有机会看到几本你们的杂志。现在我有了这几本,我仔细地阅读了它们。我常把它们同德国地图学协会的专业杂志——《地图学通报》(Kartographische Nachrichten),世界上最老的地图学专业杂志比  相似文献   
82.
引言地温场是地球物理场的组成部份,地温场信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地球的物理特性。近年来,不少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对我国陆地和海域,以及东部邻区的地温场性质和地质意义进行过研究,已积累了一些地温场资料。为了对中国及相邻海域的地温场分布特征有一总体的认识,我们试图对目前所获得的各种地热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了便于讨论,参考上述发表的国内外文献,收集了某些煤田、油气田和部份省市的地温资  相似文献   
83.
构建地形水工建筑物三维虚拟场景,在此基础上有效快速模拟库区淹没形态。针对库区水面、水工建筑物精细模型、水电站地形构建及水电站环境动态元素交互式动态过程定制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84.
沪昆高铁朱砂堡隧道特大型岩溶稳定性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沪昆高铁朱砂堡二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特大型溶洞,隧道底板及溶洞顶板稳定性存疑。为确保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本文在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3DEC地质模型对朱砂堡二号隧道溶洞大厅段、暗河平行段、暗河交叉段的溶洞开展了稳定性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溶洞大厅段隧道底板变形量超过设计标准1mm,不满足行车要求,需采取圬工边坡及回填措施;溶洞大厅段、暗河交叉段溶洞顶板表层岩体会发生层状坍塌,应锚喷防护对洞壁进行加固,并在隧道内修建护拱;暗河平行段溶洞顶板及隧道底板稳定,可不采取工程措施。计算结果为朱砂堡二号隧道建设提供了参考和指导,减少了岩溶地质灾害,保证了铁路的运营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85.
鄂尔多斯中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发育巨厚的碳酸盐岩与膏盐岩交互的沉积体系,但对其沉积发育的规律性及其内部天然气成藏聚集的基本地质特征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通过对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体系形成时的构造与古地理背景、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烃源供给及圈闭聚集等方面的分析,形成新的观点与地质认识:(1)受盐洼周边古隆起影响,奥陶系碳酸盐岩-膏盐岩共生体系形成于与外部广海周期性隔绝的局限海蒸发环境,导致其岩性“相控”与“层控”分布特征极为显著;(2)首次提出“非层状沉积分异”的概念,并认为它是控制奥陶系内幕“溶孔型”储层发育的决定性因素;(3)受区域岩性相变及后期构造反转的控制,奥陶系盐下层系具有形成大区域分布的岩性圈闭体系的有利条件;(4)盐下层系虽自身的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有限,但由于燕山期东部构造抬升与西侧上古生界煤系烃源“供烃窗口”及膏盐封盖层区域性连续分布等要素密切配合,仍具有规模供烃、大区带成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86.
87.
鄂尔多斯盆地在地质历史上曾存在中央古隆起、乌兰格尔古隆起、渭河古隆起及乌审旗古隆起4个主要的隆起构造。作者通过沉积地层分布及构造演化过程剖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4大古隆起构造演化的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的差异,并首次提出“渭河古隆起”的概念。研究表明,4大古隆起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代和区域构造环境,并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过程: 中央古隆起形成于早古生代拉伸构造环境,在印支期发生构造反转而转化为坳陷沉降区; 乌兰格尔古隆起则是自盆地基底形成以来就已存在的长期继承性隆起,但在白垩纪及新生代发生差异隆升—沉降而分化为现今构造的不同单元; 渭河古隆起形成于白垩纪的区域挤压构造环境,也是在新生代发生差异隆升—沉降而分化为今构造的不同单元; 乌审旗古隆起是前寒武纪即已存在的古地形高地,早古生代并无进一步的发展,因而仅是在寒武纪海侵沉积时突显、奥陶纪开始沉积后即快速消隐。古隆起的控藏差异主要表现为: (1)古生代及之前形成的古隆起对盆地油气成藏多具有控相、控储及控制源—储配置等积极作用,且后期“由隆转坳”的古隆起对油气的成藏演化极为有利; (2)白垩纪以来的较晚期隆起对油气成藏总体以破坏性作用为主,尤以对古生界天然气藏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8.
余开成  刘义国  丁峰  费广华  方泓 《水文》2000,20(2):26-28,35
以六安地区为例,对最大24小时和最大1日的设计暴雨分别进行了分析比较,建立了相关关系,以求得最大24小时设计暴雨量.  相似文献   
89.
对山西大同口泉沟南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下水(岩溶水)资源的开发研究中,利用不同价态硫富集34S的不同以及硫同位素分馏,主要是硫酸盐和硫化物中δ34S(SO42-)、δ34S(HS-)的变化,分析了岩溶水的来源,区分出表征循环交替和补给条件的三种地下水类型和环境,识别出口泉南水文地质区内各个地下水子系统及其相互关系。对岩溶水开发中泉域划分问题,使用硫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硫酸盐中氧同位素δ18O(SO42-)以及14C关系,表明本区与相邻的两泉域相互独立。岩溶水中δ34S(SO42-)、δ34S(HS-)和δ18O(SO42-)有很大变幅,神头泉Z1岩溶水有罕见的异常值。  相似文献   
90.
以水泉子沟—天山口断裂带杨树林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分析技术(SEM)对从该剖面野外采集的断层泥样品中分离出来的石英颗粒进行微观形貌研究,进而对石英颗粒的微形貌类型进行识别分类和统计分析,估算断层活动的相对时间;同时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确定了断层的活动方式.结果表明,断层活动始于早更新世,经历过多期次活动,直至全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