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于俊伟  赵彩 《贵州气象》1999,23(2):20-23
贵州省是季风气候十分明显的地区,冬季盛冬季风,夏季盛行夏季风,夏季风的强度弱及其到来的早晚与夏季降雨有密切的关系。1981年是贵州近60年来典型的夏旱年,1991年又是历史上罕见的夏季洪涝灾害年,故本文对1981、1991年2个夏季涝年贵阳的季风强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1年的季风强度较弱,夏季风盛行时间较晚,1991年季风强度较强且夏季风盛行较早;这2年的季风强度都具有2-1  相似文献   
32.
于俊伟  赵彩 《贵州气象》1999,23(3):12-14
对贵阳季风强度与气温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贵阳的季风强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密切,其月际相关达-0.744;②季风强度与气温均具有2—11d的短期变化周期,其分布型状相似;③季风强度与气温日变化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冬、夏季风较稳定时,季风强度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比冬、夏季风交替出现时好;④倒春寒过程与较强的偏北气流出现关系密切.气流对气温的影响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33.
针对2009年2月7~8日持续干旱近百天的黄河中游地区出现的转折性雨雪天气,利用实况资料计算了等熵温度梯度、可降水量、水汽通量及其散度、相对湿度、垂直速度等,分析了熵分布及演变、干侵入、水汽场特征等,结果表明:(1)这次降水出现在500hPa环流形势平直,极地冷空气活动较弱,在地面回流高压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背景下,系统浅薄,降水量级难以把握。(2)熵诊断揭示,500hPa等熵梯度大值区的出现对未来12~24h强降水有先兆指示意义,强降水中心出现在500hPa等熵梯度大值区与700hPa温度露点差3℃的叠加区。(3)水汽诊断表明,强降水出现前,黄河中游及其上游西南地区的可降水量显著增加,为强降水的出现提供了水汽的积聚,而降水开始后,低空超低空东南急流则是水汽的主要补充来源;强降水并不是出现在水汽通量大值区内,而是在水汽通量大值区西北侧、等值线密集带附近,同时又有风辐合的区域。(4)这次雨雪过程中,干冷空气主要来自对流层高层,在雨雪区上空的垂直分布呈"漏斗"状,该过程中从贝加尔湖地区南下的西北和东北气流沿漏斗壁下滑向低层传播;而中低层湿区呈倒扣的"碗状"向上伸展,中低层西南和东南两支暖湿气流沿"碗壁"爬升,在对流层中层耦合加强,与干冷空气交汇,产生强降水。(5)对流层高层持续的干侵入,使得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有利于其前方西南急流的稳定加强和对流性不稳定的持续发展,是导致强降雪持续、增幅的重要原因。(6)强降水出现在地面中尺度辐合稳定加强期间,降水落区在辐合区及其东南侧;辐合区内强烈的上升运动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使熵由不平衡达到平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4.
赵彩  于俊伟 《贵州气象》2000,24(2):15-16
通过贵州中部典型夏季旱、涝年的前期(春季)贵阳市边界层内风的比较分析,轨现夏旱严重的1989年其春季边界层中南风分量和西风分量明显比夏涝严重的1991年弱。表明春季边界层内较长时间西南风盛行的环流特征对于盛夏(7~8月)强降水的预报可能具有较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35.
赵彩  田英 《高原气象》1998,17(4):420-426
使用贵阳市1994年以来16个月连续的大气重力波单测点探测资料及动态谱分析技术,对贵州中部大气重力波活动进行了天气气候学分析。  相似文献   
36.
贵州雨凇积冰过程的云层特征及环流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彩 《气象》1995,21(5):48-52
雨凇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地面温度在0C以下并有过冷雨滴降至地面,严重雨凇过程的特点即是上述条件维持时间长而且有较大的过冷雨滴降水,作者使用贵阳56次探空和高空风资料,着重分析了贵州中部严重积冰过程的云内宏观热力,动力特征,发现云层厚度,云上部O℃以上暖层的存在以及云层中部湍流强度等因子对过冷雨滴降水量有重大影响。同时,还分析了形成这种云层宏观特征的天气系统及大尺度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