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7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湛江湾溺谷型潮汐水道的发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湛江湾位于粤西雷州半岛东北侧,规模巨大的溺谷型潮汐水道沿南三岛与东海岛之间的通道深入陆地50公里以上,湾内水深浪静,建港条件优越,已建成为一个重要的具有商港、军港、海洋石油勘探基地和远洋渔业基地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本文依据我所1961—1978年期间多次水文泥沙、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调查资料,分析湛江湾溺谷型潮汐水道的发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2.
华南海岸带自然区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焕庭 《热带海洋》1989,8(2):65-74
  相似文献   
103.
华南海岸带在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方面具有热带特色,其自然区划分为亚热带、热带与赤道带等3个自然带和5个自然地带。根据区域自然地理差异,进一步划分12个自然环境区。 1963年华南地学界对原广东省(含今广西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作出了综合自然区划。笔者在该项成果并结合华南海岸带自然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写成本文。  相似文献   
104.
南沙群岛珊瑚礁动力地貌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沙群岛受季风、台风和波浪的影响,珊瑚礁体呈NE-SW向椭圆形态,西南礁坪宽于东北礁坪。位于不同波能带内的珊瑚礁体发育了与之相适应的动力地貌单元。礁前斜坡高波能带地形陡峭,向风坡礁脊-槽沟系发育。外礁坪消耗大量波能,广泛覆盖生物碎屑,珊瑚生长稀疏。内礁坪宽广平坦,珊瑚生长良好。外礁坪堆积许多大礁块,尤以东北礁坪为甚。在Xi湖低波能带,通常东坡缓于西坡,湖盆一般浪静流缓,为生物碎屑堆积区。  相似文献   
105.
我国现代珊瑚礁研究的现状与发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瑚礁生物与生态,珊瑚礁地貌、沉积与现代环境,珊瑚礁地持及其发育演化,现瑚记录的环境变化,珊瑚礁工程地质和珊瑚礁资源等6个方面综述我国现代珊瑚礁研究的现状,信念后期其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珠江河口演变的基本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潮汐河口定义和珠江河口区的范围 萨莫依洛夫(1952)称海洋潮汐影响到的河段为河口区,并根据海洋情势和河流情势在区内各段的优势把河口区分为口外海滨、河流河口段(或三角洲)和河流近  相似文献   
107.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湖“南永3井”沉积柱样长5.90m,沉积物为泛灰黄的白色,岩性松散,未胶结,主要为粉砂质砂,少量为砂、砂质粉砂和粉砂-砂,常含小砾石。沉积物由珊瑚类为主的生物碎屑组成,分选性差,负偏态值和双峰态等均表明沉积物搬运距离不远、水动力条件较弱的特点。柱样底部 TIMS U系年龄为 1682±15 a B.P。对照有关文献,发现该井沉积跨越了小冰期D至现代气候最适宜期A等4个小气候期,其沉积物粒度百分含量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8.
汕头市广澳半岛沙丘岩非海滩岩的新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头市韩江口以南的广澳半岛燕山期花岗岩低丘陵中,东端的好望角岬角与崎壁山之间的袋状海滩(外有现代海岸沙坝,内有老红砂沙堤)上方,其SEE向向海的迎风坡海拔20~30m处,又广澳镇东面尖石头山山脊两侧,其东向的向海迎风坡和面向的向陆背风坡凹形坡地海拔40~80m处,不连续分布全新世碳酸盐胶结的沙丘岩残余岩体,厚2~10m,覆盖在花岗岩风化壳之上。单层厚2~10cm。其下部以坡积物为主,夹有薄层民积物,上部以风积物为主,夹有薄层坡积物。胶结不紧。14C年龄在距今2500~2800a之间[1,2]。文…  相似文献   
109.
永暑礁小Dao湖岩心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南沙群岛永暑礁小湖“南永3井”沉积柱样长5.90m,沉积物为泛灰黄的白色,岩性松散,未胶结,主要为粉砂质砂,少量为砂、砂质粉砂和粉砂-砂,常含小砾石.沉积物由珊瑚类为主的生物碎屑组成,分选性差,负偏态值和双峰态等均表明沉积物搬运距离不远、水动力条件较弱的特点.柱样底部TIMS U系年龄为1 682±1 5 a B. P..对照有关文献,发现该井沉积跨越了小冰期D至现代气候最适宜期A等4个小气候期,其沉积物粒度百分含量变化趋势可以作为气候变化的替代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0.
华南大陆沿岸不乏造礁石珊瑚生长,但能成礁的仅在西部广西涠洲岛、斜阳岛和广东雷州半岛西南海岸,均为岸礁,累计礁体长约63 km,约占华南大陆(含近岸岛屿)岸线的1%,礁厚1~4 m,总面积约45 km2。礁体在全新世中期形成,胶结程度差,内礁坪部分已被沿岸泥沙覆盖,活珊瑚种类较少。进入全新世晚期,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冬季表层平均水温略低,沿岸泥沙运动活跃,人类生产活动对水质的影响等,珊瑚礁发育受到制约。但在西部海岸局部地方造礁珊瑚仍然顽强地生长,礁体向海拓展。预测未来冬季水温升高,更有利于珊瑚礁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