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250篇
海洋学   54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在青海省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的1∶ 25万区调工作中取得较多重要进展.在地层古生物学方面,划分出24个生物化石带(组合),发现泥盆纪植物群及地层,重新厘定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序列,研究表明昌都地块晚古生代属特提斯型生物古地理区系,发现第四纪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物.在岩石学方面,发现晚二叠世辉长岩带,新获得一批同位素年龄数据,识别出二叠纪高Ti玄武岩,并认为该玄武岩形成于与地幔柱活动相关的板内拉张构造环境.在构造学方面,明确提出当曲断裂带和西恰山-宋卡赛玛断裂带为区域性大断裂.在开心岭隆起的SN两侧发现两期大地动力学机制(dynamic mechanism)不同的推覆构造.新发现数处矿化点;系统总结了调查区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82.
在青海南部治多-杂多一带1:25万地质填图中,发现二叠系阳新统上部层位的(竹蜓)类动物群,新建尕日扎仁组和索加组.尕日扎仁组以泥质岩、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粉砂岩、灰岩、玄武岩,属陆棚相,产少量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双壳类化石,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孤峰期晚期,与下伏九十道班组整合接触.索加组分为2个段,下段以透镜状滨岸相底砾岩为特征,上段以含燧石条带及结核的台地相灰岩为特征,产(竹蜓)类、非(竹蜓)有孔虫、腕足类等,地质时代为阳新世冷坞期,与下伏尕日扎仁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583.
应对自动气象站数据缺测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28,他引:4  
针对自动气象站数据的处理和维护,从工作环境、系统状态、设备应急处理、数据矛盾等方面,提出了减少数据缺测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584.
1786年四川康定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1786年(清乾隆五十一年)发生于川西地区的一次大震,据《清代地震档案史料》及有关现场巡视奏折、县志等史料记载,震区内康定“城垣倒塌不存一雉……”、“沈边所属老虎岩地方因初六日地震,大山裂坠,壅塞河流……”,十日后”决堤势如山倒,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沿河两岸居民一扫俱尽……”并造成了有名的”水打嘉定府(今乐山)”  相似文献   
585.
本文介绍在日本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FACOM-M380计算机上建立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图形系统ERA。系统中包含中国的历史地震目录、活断层分布和地图数据等三个基本数据文件。可以依据历史地震资料对中国任何地点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并在图形输出设备上给出一整套有关震级、烈度和最大加速度等参数的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图形资料。  相似文献   
586.
本文主要应用一重转移马尔可夫链性质,将云南省190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的震级、地区及间隔时间分别划分出不同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对其转移进行了统计性的研究。所得结果,对本区短期地震趋势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7.
本文叙述了用铀试剂和分光光度计同时测定稀土元素(鑭和钆)和钍的方法。在0.05N硝酸溶液中,只有钍与铀试剂生成有色络合物;当pH值为 7.2时,钍和稀土元素一起与铀试剂形成有色络合物。当钍与稀土元素的重量比介于0.2-10之间时,其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88.
Seiya Uyeda和笔者最近发表了一个假说:扩张区的应力环境对黑矿或类似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的矿化是有利的,而挤压应力环境对斑岩型铜矿的富集是有利的(Uyeda and Nisniwaki,1980)。关于西太平洋岛弧地区(图2)23个斑岩型铜矿区和某些重要勘探矿床(铜的金属含量超过3×10~5吨,图1)的研究,曾经做过偿试,并在此作了报告。它们的形成年代都较新,除了三个可能为始新世矿床之外,其余均在20到1.5百万年之间形成;对于预测和勘探矿床的可能应用也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89.
青海南部结扎群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海南部玉树—温泉一带的结扎群,系指唐古拉山区不整合在上二叠统与侏罗系之间,一套厚约5,000余米的滨海至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以杂多县结扎乡一带发育较齐全,研究较详细。根据沉积旋廻:岩性组合特征及古生物资料,结扎群被分为4个岩层组,自下而上为紫红色碎屑岩组、下石灰岩组、灰色碎屑岩组及上石灰岩组,地质时代属于晚三叠世。百万分之一玉树幅地质报告中,结扎群的时代为晚三叠世,把上、下两套石灰岩层组为同层,而将结扎群分成下部紫红色碎屑岩组、中部碳酸盐岩组和上部含煤碎屑岩  相似文献   
590.
1979年6月东亚和南亚上空的水汽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79年随着印度季风的建立,亚洲季风区上空的水汽输送场经历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一条强水汽输送带从阿拉伯海经印度南部、孟加拉湾和南海,然后向北进入华南和日本。由于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Q_2)的强烈辐合而形成明显的降水。6月16~20日.孟加拉湾和南海Q_2辐合突然加强。同时,在上述两地区和菲律宾,向外长波辐射(OLR)急剧下降,对流指数(I_c)迅速上升。这些变化表明,季风在印度、孟加拉湾、南海和菲律宾几乎是同时建立的。在东亚,6月5日左右,受西太平洋副高控制的强水汽输送带在日本南部建立。同时.Q_2辐合加强,OLR下降,I_c上升。这些变化表明,日本雨李早在印度季风建立以前约两个星期就开始了。季风前后两个时期Q_2的较差也指出有两条水汽通道。一条与南亚季风相联系;另一条则与东亚季风相联系。对Q_2、OLR和I_c的分析表明,1979年东亚与南亚季风是相对独立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