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2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文章对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系的地质概况、研究历史和沉积环境与古气候等方面均做了简要阐述。并着重对宁明盆地第三系研究中,不同研究者的相同或不同观点与各门类生物化石所指示的时代差别作了讨论。认为在相关的研究资料中,植物化石群和孢粉化石群所指示的地质年代一般较早,而动物化石群所指示的年代较晚。这些差别与动、植物界演化速率不同有关。一般情况下动物界的演化比植物界快,因此宁明盆地第三系的时代为渐新至中新世较合适。  相似文献   
22.
国际化石刺丝孢学术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第一届会议是在美国召开的,主要研讨内容涉及珊瑚、海绵、层孔虫和古杯等门类化石的领域。第六届学术会于1991年9月9~14日在德国明斯特市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是来自欧、美、亚、澳等24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30余人,其中我国代表6人(有2名是在国外工作的访问学者),亚洲国家还有日本和朝鲜的代表。东道主德国和美国代表人数最多。大会共收到论文225篇,在大会上作报告约120篇。另外约有30余篇论文以“专栏”形式在会上展出。会议报告内容大致可分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化石刺丝孢研究两部分,前者涉及化石刺丝孢的发展,演化和生物地理分区,化石刺丝孢的区域  相似文献   
23.
广西宁明盆地第三纪孢粉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宁明县城西北南宁至凭祥公路旁第三纪邕宁群露头剖面进行孢粉研究 ,所揭示的孢粉组合中 ,被子植物花粉以壳斗科、桦木科、金缕梅科、榆科和胡桃科为主 ,并零星分布草本植物花粉 ,包括蓼科的蓼粉属、毛茛科的毛茛粉属和菊科的刺面三孔沟粉属等分子 ;裸子植物花粉以松科为主 ,杉科其次 ,松科主要是双束松粉属和单束松粉属 ,雪松粉属连续分布 ,云杉粉属在剖面的中下部连续出现、上部消失 ,铁杉粉属和油杉粉属少量断续分布 ,还见有罗汉松科罗汉松粉属的连续少量分布 ,以及个别的麻黄科麻黄粉属分子 ;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对区内地层与孢粉资料作综合对比 ,认为本孢粉组合所指示的地层时代为渐新世。因宁明盆地邕宁群底部以往的孢粉资料反映晚始新世特征 ,推测该盆地第三纪地层的时代至少为晚始新世—渐新世。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讨花山崖壁画经千年风雨侵蚀而不老化脱落的原因,文章对崖画绘画颜料进行了研究,发现红色颜料层下与岩石间有一灰白色薄层,通过对其进行镜下鉴定和光谱、电子探针、X衍射、差热分析,确定灰白色层为水草酸钙石,认为前人将含草酸的植物浆汁加入到铁矿粉和动物胶或植物胶的混合浆液中作为粘合剂涂在崖壁上作画,其中的草酸根交代崖壁中的碳酸钙变成水草酸钙石紧附于崖壁面上,成为崖画颜料层长久不脱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5.
滇桂交界处古特提斯的洋岛和岛弧火山岩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基于详细的野外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工作 ,探讨了滇桂交界处二叠纪—中三叠世火山岩的大地构造背景。洋岛玄武岩以弄槐枕状熔岩为代表性火山岩 ,原为古特提斯洋盆中的夏威夷型洋岛 ,现保存在印支期前陆褶皱冲断带的一个外来岩席中。采自鱼塘—那塘、羊加山和甫听河的安山岩—玄武岩指示洋盆从二叠纪至中三叠世一直处于消减中 ,反映了与滇西南古特提斯演化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以上认识为中、越交界地区构造上属古特提斯造山带提供了新证据 ,为重塑该地的古特提斯演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6.
桂西晚古生代深水相地层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邝国敦  吴浩若 《地质科学》2002,37(2):152-164
详细描述了分别位于桂西的北、中、南部的几个晚古生代地层剖面,据此建立桂西晚古生代深水沉积的地层序列,其岩石地层单位自下而上可归人广西原有的平恩组、罗富组、榴江组、五指山组、鹿寨组、巴平组、南丹组、四大寨组和领薅组.和这些单位的命名剖面比较,桂西腹地的同期地层具有更典型的深水相沉积,并含大量玄武岩,构成从早泥盆世晚期到晚二叠世末的连续深水沉积.桂西晚古生代为广海远洋环境,其中孤立碳酸盐台地上泥盆-石炭系灰岩中出现的二叠纪"化石脉",是古特提斯张裂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7.
广西田东县那拔镇惊现一平整的、横竖交错有序的地质奇观——棋盘滩.棋盘滩坐落在田东县最高峰——莲花山下的灵岐河上,离那拔镇政府仅3公里,距田东县城40公里.棋盘滩面积约有2000多平方米,"棋盘"由一块块浮出水面的、大小为1~2平方米的石块组成,每一块石块的四周都被深、宽都在30公分,纵横交错,互相贯通的水沟围绕,而且常年流水潺潺,人在"棋子"上可以任意走动,水不湿脚.  相似文献   
28.
广西东南部钦防海槽地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十分发育。对硅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晚古生代硅质岩含有较高的SiO2,硅化程度较高;除上泥盆统弗拉斯阶及下石炭统硅质岩具有较低的Al/(Al+Fe+Mn)值(0.14~0.24;0.07~0.81)及较高的U/Th值(0.34~5.09;0.16~10.1)外,其他层位硅质岩具有较高的Al/(Al+Fe+Mn)值(0.4~0.95)及较低的U/Th值(0.1~2.1);上泥盆统硅质岩稀土元素比值Ce/Ce*、LaN/YbN及LaN/CeN值分别为0.78~1.08、0.4~1.52和0.88~1.35,而下石炭统硅质岩具有较低的Ce/Ce*值(0.55~0.91)、LaN/YbN值(0.12~1.8)及较高的 LaN/CeN值(1.12~1.79),中下二叠统硅质岩Ce/Ce*、LaN/YbN及LaN/CeN值分别为1.01~1.62、0.72~2.71和0.62~1.9。钦防海槽晚古生代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晚泥盆世钦防海槽发生扩张,热液活动比较强烈,处于大陆边缘海环境;早石炭世钦防海槽再次发生扩张,热液活动强烈,硅质岩形成于远离陆源的深海海盆环境;早中二叠世,钦防海槽逐渐收缩,海水变浅。钦防海槽晚古生代并没有出现真正的洋壳,可能属于晚古生代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一个坳拉槽盆地。  相似文献   
29.
第一届国际古生物大会 (IPC - 2 0 0 2 )于 2 0 0 2年 7月 6~ 10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4 0 0多名古生物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代表们来自世界各地 ,中国有 10多名代表出席 ,主要是中科院系统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 ,广西地矿局邝国敦教授级高工应邀参加了本届古生物大会。鉴于古生物学各学科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研究的全球化趋势 ,世界古生物界有必要召开综合性国际古生物大会。以往召开的许多古生物各学科 (如微体化石、古植物、古脊椎动物 )国际学术会议 ,曾为国际古生物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次首届综合性国际古…  相似文献   
30.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广西宁明花山崖壁画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最近几年来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中外游人前往考察参观与游览。左江崖壁画是广西壮族先民骆越人的文化遗产,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崖画规模宏大,作画条件艰险,堪称全国崖壁画之冠,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对于自古以来就没有自己本民族专用文字的壮族,这一文化遗产对壮族历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左江崖壁画在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