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2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贺州,桂东北古老而年轻的城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贺州市北面和南面紧邻着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著名的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园区内清泉飞瀑,林木茂盛.据贺州市旅游开发人士介绍,在姑婆山林区附近的十八水瀑布群,是一处极具特色的景区,尤其在每年4、5月份之后的丰水季节,景色就更为迷人.  相似文献   
32.
33.
广西晚古生代构造沉积背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西部存在晚古生代连续深海沉积,其中各个时代玄武岩广泛分布,具大洋板内地化特征。桂西和柳州地区晚古生代硅质岩有明显的铈负异常,指示本区可能属远洋沉积环境。狭窄的深水地层条带具强烈的构造形变,所环绕的碳酸盐台地却产状平缓。区域地质分析表明,广西在晚古生代可能代表扬子和印支地块之间的古特提斯水道,碳酸盐台地可能为广海中的水下高地。  相似文献   
34.
桂西晚古生代海相玄武岩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王忠诚  邝国敦 《岩石学报》1997,13(2):260-265
广西西部广泛分布的基性岩,过去被认为是侵入的辉绿岩,晚古生代的基性熔岩只在泥盆系和下石炭统中零星分布,呈夹层产出,厚度不大。根据近年的野外工作,我们已经指出这些基性岩实际上是与晚古生代深水沉积共生的海相玄武岩,而不是象过去认为的大陆裂谷型玄武岩。玄武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形成大洋板内构造背景,这证实了对古特提斯东延的设想,并有必要重新认识广西晚古生代地质演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35.
桂西晚古生代基性岩的再认识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浩若  邝国敦 《地质科学》1993,28(3):288-289
广西西部的基本地质面貌是广泛分布的三叠纪沉积中多处出露孤立的晚古生代地层。这些晚古生代地层往往伴随有大面积的基性岩。60年代和70年代的20万分之一的区测报告将它们划为中生代的基性侵入岩。  相似文献   
36.
那高岭组和郁江组,是我国生物地层工作者所熟悉的两个地层单位,但对其时代的确定与对比,长期以来,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 1978年冬,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广西地质局的同志,共同组织了一个专题队,着  相似文献   
37.
1999年 10月中旬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 36 8项、4 11项与 4 4 0项目在我国宜昌举行学术讨论会 ,会议由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有关部门筹办 ,着重介绍与交流了近年云南、广西等中越毗粼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大地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会后进行了野外地质考察 ,重点地区在云南麻粟坡、西畴、富宁和广西那坡、靖西一带 ,路线考察学术领队由中科院地质所吴根耀研究员和广西地调院邝国敦高工担任。考察日程 10月15~ 19日 ,历时 5天。前 3天考察云南 ,后两天考察广西。10月 18日 ,按原定计划考察团到达那坡。考察团成员有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38.
本文简要介绍了广西石炭纪四射珊瑚的地理分区、组合和地层分布概况。认为广西石炭纪四射珊瑚群落的构成和分布受沉积相和生物地理分区的双重控制。四射珊瑚的分布大致以右江断裂带为界。可分为两个大区,东北部区的珊瑚群由下到上可划分为7个组合带,西南部区可分为6个组合带。文章还提出造成广西早石炭世珊瑚群分布差异的原因是右江断裂带的控相作用。  相似文献   
39.
广西六景泥盆系剖面位于南宁市东60公里的六景火车站附近。自1974年以来,国内地质工作者到该剖面参观的年平均达300-500人次,国外也有七个国家二十多位学者慕名而来进行考查。 六景泥盆系的研究自1930年起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先后有朱庭祜、赵金科、张文堂、张文佑、乐森潯、玉钰、侯佑堂、杨敬之、俞昌民、潘江、侯鸿飞、鲜思远、白顺良、周怀玲等对六景剖面都进行过研究。近年来,我们也对六景剖面作过多次野外工作,收集  相似文献   
40.
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桂西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重要进展。阐述了桂西晚古生代深水沉积的分布特征 ,简介了深水相地层序列并对桂西晚古生代的构造沉积背景作了新的解释。对长期以来认为是侵入岩的广泛分布于桂西晚古生代地层中之基性岩浆岩 ,认为应属火山岩 ;文章还对右江海盆晚生古代以来的地质发展史提出了与“右江再生地槽”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 ,并对桂西地区特殊的地质观象———“化石脉”的成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