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韩喜球  邱中炎 《沉积学报》2010,28(5):1006-1011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提取中太平洋海山铁锰结壳(CB14)生长剖面的灰度序列,运用功率谱分析方法揭示出结壳由表及里5个亚层中分别存在多级序的显著周期,它们均能够分别与地球轨道周期(偏心率周期、黄赤交角周期和岁差周期)的级序很好匹配,根据匹配结果获得CB14第1至第5亚层的生长速率分别为2.15、2.70、2.43、2.75、2.67 mm/Ma,各亚层的界面年龄分别为1.3、2.5、5.9、6.7、7.5 Ma。表明晚中新世以来,结壳的生长速率呈现波动变化,最近1.3 Ma以来,结壳的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认为通过识别结壳灰度序列中存在的米兰柯维奇周期可以有效获得结壳各生长阶段的高分辨率生长速率,可以为研究中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的演化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2.
杨铭  王叶剑  韩喜球  邱中炎  刘吉强  李洪林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173-67z1174
正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矿床(SMS)富含Au等战略性矿产,是海底成矿作用研究的热点(Fuchs et al., 2019)。传统观点认为,富Au型SMS矿床可赋存于现代海底各种构造环境中,但高品位的Au通常与岛弧、不成熟的弧后环境有关,大洋中脊形成的块状硫化物往往是贫Au的。然而,  相似文献   
23.
南海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对南海12个海底表层沉积物和20个悬浮物样品中粘土矿物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矿物以及蒙皂石;悬浮物粘土矿物是以绿泥石为主,其次为高岭石、蒙皂石、伊利石以及伊/蒙间层矿物。(2)粘土矿物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主要受气候条件、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及相互间稀释作用的制约。伊利石的含量随离岸距离和水深的增加呈增大趋势;高岭石则在近岸区特别是河口区富集;绿泥石在西部沿岸海区的含量较低,在东部岛弧和北部台湾岛附近海区的含量较高;蒙皂石与火山作用密切相关,在东部火山岛弧附近海区含量较高。(3)粘土沉积物的来源以河流输入为主,海洋自生和风尘搬运对该区的沉积影响不大。(4)深海悬浮物粘土矿物的组成变化能够很好地指示短尺度气候环境的变迁,伊利石的结晶程度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映灵敏,其随所处环境的压力增大而变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