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3篇
综合类   24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崀山是丹霞地貌的典范.所谓丹霞地貌.通常是指在大陆湖盆中冲击形成的红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等岩层(通称为"红层"),在地壳缓慢抬升的过程中,由外动力地质作用,特别是地表水的侵蚀和切割作用而塑造成的方山状、塔状、堡状、柱状或峰状及绝壁、悬崖、洞穴等一系列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22.
湘西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的沉积型钒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湖南西部寒武系下统牛蹄塘组底部的含碳硅磷质黑色岩系主要由黑色碳质页岩组成,富集了多种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稀土元素,是我国新类型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的矿产资源和后备矿产资源,其中尤以钒的资源量最丰富,是湘西地区继锰和汞铅锌矿之后,又一最具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矿产资源。研究表明,黑色岩系形成于扬子准地台东南缘之深水斜坡的缺氧环境,有机质含量高是其重要特点,钒在有机质中优先被结合。沉积环境的改变导致成矿作用的发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钒矿成矿的主导作用。矿床属于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沉积型钒矿。  相似文献   
23.
地质遗迹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质遗迹的属性研究,首次指出地质遗迹是一类与土地、矿产资源相同的自源资源的理念,同时根据地质遗迹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行政管理与保护管理的相应模式和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必要性及管理方式与建议。  相似文献   
24.
通过实地调查,否定了茶陵石梁、龙山兴龙河谷的岩石坑穴是"冰臼"之说,而肯定为壶穴。指出龙山兴龙河谷壶穴从科学和美学价值都具有珍贵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25.
湖南省的地壳结构是不均一的,它的基本特征是以雪峰弧形韧性剪切带和其它几条NE、NW向的韧性剪切带与菱形弱应变区有规律的组合.这些大型韧性剪切带都是不同尺度的构造边界,对它们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省内某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的解决.通过对雪峰弧形和永州-株洲NE向韧性剪切带较详细的研究,指出在中浅变质岩区,强直面理化带是韧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6.
<正>上期中提到了一些关于矿物标本的书籍,这里再列出几本实在精彩的有关矿物收藏知识的书籍和杂志,因为他们实在是精彩。  相似文献   
27.
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能勇  蔡让平 《江苏地质》2003,27(3):168-170
飞天山地质公园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尚保持原始的自然风貌。郴州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成功开发应着眼于旅游产品的市场定位、旅游形象的系统设计及其创意与创新。  相似文献   
28.
湖南省地质遗迹类型及开发保护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省地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造就了各种岩石类型.历次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不同地质单元和多种地质遗迹,通过调查,并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将湖南省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20种。基于湖南省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湖南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其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9.
从地质遗迹资源的属性特征进行考虑,探讨了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和构成,而正确理解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内涵和其价值构成是实行资产化管理的基础。所谓地质遗迹资源资产化管理,就是遵循地质遗迹资源的自然规律,按照地质遗迹资源资产的特点,从资源的开发利用到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对地质遗迹资源,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将开发利用权逐步推向市场,将其收益再投入于资源环境事业;建立起的核算制度、规划制度、补偿制度和监督制度,最后形成以资源养资源、形成资源产业的良性循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0.
湖南地处扬子和华南两大板块的拼接带,地质历史复杂而特殊,造就了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地质遗迹,并且已批建了包括张家界在内的3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几年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地质遗迹管理体系和全省地质遗迹名录、做好地质公园规划、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