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刘婷  郑有业  武珺 《地球科学》2021,46(5):1613-1629
皖南蛇绿岩带位于江南造山带北东段,该区地幔橄榄岩多已发生蚀变甚至全部蛇纹石化,成为制约该区深部研究工作的一个现实瓶颈.为查明该蛇绿岩及赋存其中的伏川铬铁矿床的成因,本研究通过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皖南蛇绿岩和不同类型铬铁矿石(Ⅰ类以铬绿泥石为主要脉石矿物和Ⅱ类以异剥辉石为主要脉石矿物)中铬铁矿及其共生矿物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铬铁矿为典型的阿尔卑斯型高铝型铬铁矿,大多发育裂隙结构,在颗粒边缘或裂隙处部分蚀变为铁铬铁矿.对铬铁矿核部未蚀变部分进行研究,得出方辉橄榄岩中铬尖晶石Cr#(100×Cr/(Cr+Al))为54.12~65.18,Mg#(100×Mg/(Mg+Fe2+))为42.37~54.84,铬铁矿石中铬铁矿Cr#为53.97~62.29,Mg#为59.49~68.57.铬铁矿母岩浆成分和MORB(mid-ocean ridge basalt)基本一致,表明伏川铬铁矿结晶时母岩浆的成分可能为MORB.对其氧化环境的研究发现其成岩成矿环境为低氧逸度(-0.14至+0.68log(QFM)),并具有从MORB向SSZ(suprasubduction zone)过渡的特征.结合野外地质现象,认为铬铁矿石可能是地幔橄榄岩和洋中脊玄武岩浆反应而形成,而方辉橄榄岩又体现出SSZ特征,说明皖南蛇绿岩应该是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岩石-熔体反应和板块俯冲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为研究江南造山带的构造和演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2.
北喜马拉雅成矿带是全球巨型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育一系列锑、锑金、锑多金属、金、铅锌银、钨锡(铍)、汞、铯为主的矿床或矿(化)点,是全球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区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锑成矿作用时间集中在24~16 Ma之间,与后碰撞造山成矿事件(N1: 25~9 Ma)时间一致,锑来源于深部岩浆减压分熔形成的富含挥发分的次火山岩浆活动,形成喷流沉积-改造型、岩浆热液型、热泉型矿床系列。因此,矿区内的幔源基性-中性脉岩是锑成矿的重要控制因素,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Sb元素异常主要围绕羊卓雍错裂谷盆地边缘分布,部分与Au元素异常重合。Sb异常主要与低温热液矿床相关,可单独成矿,亦可与Au共生。当Sb异常与Pb-Zn-Ag异常组合在一起时,多为后期叠加改造成矿,并伴生Ga、Se、In等。锑或锑多金属矿体走向多为近SN向,形成串珠状的地球化学异常组合及矿化组合,主要受走滑正断系统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并且在矿带的东部,矿化由北向南具有Sb矿→Au-Sb矿→Au矿→Sb-Pb-Zn-Ag矿→W-Sn矿的规律性分布,揭示成矿中心应在扎西康矿床的深部或南部。锑金矿体走向多为近EW向,主要受拆离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控制。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中生代裂谷(陷)盆地周围盆山转换部位,特别是同沉积断裂带与新生代SN向堑式构造的交汇部位,是寻找锑、锑金、锑多金属矿床的最有利地区,已发现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中规模第一的扎西康锑多金属矿床等一系列大-超大型矿床,显示巨大的找矿前景。综上所述,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将会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锑资源勘查开发后备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63.
西藏查藏错铜铅锌矿床成因:C-H-O-S-Pb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查藏错铜铅锌矿床是近年来在冈底斯成矿带北亚带西部林子宗群火山岩中发现的一个铜多金属矿床.到目前为止,对其矿床成因还缺乏明确的认识.C、H、O、S、Pb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δ13CV-PDB值为-5.60‰~-2.40‰,δDV-SMOW值为-111.00‰~-68.00‰,δ18OV-SMOW值为-8.65‰~0.27‰,显示成矿流体早期主要来自岩浆热液,后期大气降水有所混入.δ34SCDT值集中分布在0.50‰~2.50‰,具塔式分布特征,表明硫的来源为相对单一的岩浆源.Pb同位素比值较为稳定,μ值较大(>9.58),具有上地壳铅源的特征,与冈底斯成矿带北亚带矿床矿石硫化物的铅同位素特征比较相似,但明显不同于典中组火山岩的铅同位素特征,推测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壳的岩浆源.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并与国内外典型岩浆热液脉型矿床对比,认为其属岩浆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64.
西藏吉如斑岩铜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其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显示矿床的成矿年龄为48~51Ma左右,即印度一亚洲大陆碰撞的主碰撞期的中晚阶段,明显不同于同一矿带已发现的驱龙、冲江等矿床。这类矿床在冈底斯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具有重大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5.
热水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青海省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处斑岩型钼矿床。该矿床钼矿体主要分为四个矿带,矿体呈条带状,脉状等产出,矿石矿物以辉钼矿为主,围岩蚀变较为发育,具有一定分带性,呈面型蚀变,线性排布特征。本文通过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对钼矿区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精确年龄测定,其模式年龄介于229.4±3.1~230.6±3.1Ma之间,年龄分布范围较为集中,平均为230.17Ma,等时线年龄为228.6±7.9Ma,MSWD=0.25,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30.2±2.5Ma,MSWD=0.025,表明成矿作用形成于印支期。6件辉钼矿样品Re含量介于13.02×10~(-6)~17.7×10~(-6),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为壳幔混合。结合已有成矿年龄研究,认为东昆仑造山带印支期成矿作用强烈,主要可分为两期,印支早期与印支晚期,形成一系列矿床,在印支晚期后碰撞阶段与岩浆热液相关的矿床具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66.
西藏朱诺斑岩铜矿床发现的重大意义及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朱诺斑岩铜矿床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之中西部,它是在原区域化探成果中无任何有编号异常的情况下,通过对原始化探数据进行重新处理时发现的,是迄今为止品位最富的大型斑岩铜矿床。它的发现“使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勘查区域向西延伸了数百km,有望发展成为巨型斑岩铜矿带”,自此揭开了在冈底斯西部寻找斑岩铜矿的序幕。该成果入选2004年全国地质调查工作重大新闻第二名(地质成果第一名),这是创新思维与科学找矿的范例。文章在较系统介绍了该矿床的成矿背景、矿化特征、发现过程及勘查新进展的同时,客观展示了笔者运用新的找矿思路对原有化探数据进行二次开发、赋予各种信息以客观的地质内涵、进行异常筛选及成矿预测研究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找矿难度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启迪人们的找矿思路及降低勘查风险、快速缩小找矿靶区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7.
豆荚状铬铁矿作为冶金工业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大中型豆荚状铬铁矿常常发育在 SSZ(suGprasubductionzone,超俯冲带)型蛇绿岩中,但在很多SSZ型蛇绿岩中只发育了小型矿床甚至矿化点.因此,在讨论含铬矿和不含铬矿蛇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国内外9个发育不同规模铬铁矿床蛇绿岩体和矿石的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发现大中型豆荚状铬矿床具有铬铁矿石 Pd/Ir值低(<1.5),其中的造矿铬尖晶石Cr# 值高(>0.6)、Cr/Fe值高(>2.7)和 w(TiO2)低(<0.3%)等地球化学特征,且常常发育在中度亏损的蛇绿岩中,据此认为在其成矿过程中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68.
回顾与进展:斑岩铜矿理论研究及勘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铜矿是最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对其成矿作用的认识及找矿方法的研究,对找矿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此作者通过收集和整理有关文献,力图从拓展勘查人员找矿思路的角度,回顾和总结了斑岩铜矿研究在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流体演化及矿床金属组分、成矿构造背景及动力学、勘查理论及技术等方面的进展,以期有助于斑岩铜矿的勘查找...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固阳地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具明显TTG岩系特征, 符合钙碱性系列岩石的演化趋势, 且具有由早期富钙向晚期富钠演化的趋势.其SiO2含量介于49.99%~76.08%(绝大多数为51%~67%之间), 全碱含量高(Na2O+K2O>7%), 富钠(Na2O>3%), Na2O/K2O>1, 铝含量高(Al2O3含量通常在13%~18%之间), Mg#值较高(Mg#变化范围为33~50, 均值为45).微量元素显示岩石较低的Rb/Sr比值(0.02<Rb/Sr<0.22, 均值为0.08), 具有明显的Nb、P和Ti负异常以及Sr正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 岩石强烈富集LREE, 亏损HREE, 具弱Eu正异常.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其锆石进行了U-Pb定年, 测得其年龄在2 500~2 520 Ma之间, 属新太古代晚期.另外, 二长花岗岩的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为410~576 Ma, 代表着引起Pb从矿物中丢失的热事件的时间, 即可以作为"早古生代华北地台应祁连山褶皱带的闭合而向南增生"这一事件在该区的时间响应.   相似文献   
70.
Re-Os同位素体系已成为金属矿床定年和示踪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在简述Re-Os同位素体系基本原理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Re-Os同位素测试对象不再局限于辉钼矿和铜镍硫化物矿石,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闪锌矿等也常作为测试对象用于金矿床、铅锌矿床、沉积喷流型钴(金)等矿床的定年。地壳岩石与原始地幔相比,具有较高的187 Os/188 Os比值、γOs值以及Re/Os比值,因此,硫化物或矿石的Re-Os同位素组成和普通Os—Re/Os比值图解可以揭示斑岩矿床、金矿、铅锌矿以及铜镍硫化物矿的成矿物质来源。辉钼矿则可以通过Re含量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Re-Os同位素也可与其他同位素结合(如187 Os/188 Os-87Sr/86Sr)共同判明不同端元组分对成矿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