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24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囊谦盆地贡觉组砂岩岩石学特征与物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详细观察描述砂岩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对贡觉组碎屑岩骨架组分、常量元素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地区砂岩的岩石学和物源特征,并指出囊谦盆地的沉积序列由下而上(Eg1~Eg5)具砂岩成分成熟度由差变好再变差的趋势.物源演变趋势分析揭示,沉积早期盆地北、西北部的构造运动强烈,为第二段(Eg2)沉积时期提供成熟度很低的碎屑物质...  相似文献   
92.
龙虎山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鹰潭市境内,据鹰潭市区10 km,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特色的世界地质公园.龙虎山丹霞地貌主要以砂岩、砾岩、泥岩等岩层组成,岩壁陡峭,节理错综,发育众多外形奇特,有突出的旅游观光及美学欣赏价值的不稳定岩体,即危岩景观.龙虎山危岩景观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应力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雕蚀作用(包括流水侵蚀溶蚀、温度差异风化、微观化学风化等),其中雕蚀作用是危岩景观形成的核心要素.危岩景观保护须符合不破坏性、相近性、可逆性、无干扰性及如旧性五大原则.在分析现有危岩防治技术及危岩景观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吊索法保护危岩景观,即由绳索、钢索等能提供一定向上拉力,使危岩体达到要求的稳定系数的一种方法.吊索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理论计算简单,能较好提高稳定系数,施工方便,后续维修方便和易监测等诸多优点,适用于各类岩质景观的保护.  相似文献   
93.
对江西相山矿田与铀矿床及铅锌矿床有成因联系的脉石矿物和赋矿围岩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铀矿床与铅锌矿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各具特点:与铀矿床相关的脉石矿物中微量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低于与铅锌矿床相关的相同脉石矿物微量元素含量,说明它在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经历了外界大气降水的淋滤作用;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上,围岩与铅锌矿床脉石矿物较接近,而与铀矿床脉石矿物相差较大,说明铅锌矿床的脉石矿物与围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铀矿床的脉石矿物与围岩之间差异性较大;相同脉石矿物在成矿期和成矿期后∑REE、LREE/HREE和Eu正负异常情况差别较大;铀矿床成矿期脉石矿物具有极低的Th/U值(0.12),显示幔源特征,而铅锌矿成矿期脉石矿物的Th/U值(11.2)高于富矿围岩(5.33);通过Eu的正负异常情况和微量元素比值判断,铀矿床和铅锌矿床在成矿阶段,均经历了由高温环境向低温还原环境演化的过程,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整体高于铀矿床。  相似文献   
94.
鹿井铀矿田位于桃山-诸广铀成矿带的南西部,是华南最主要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化在该矿田占主导地位,小山铀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碎裂蚀变岩型铀矿床之一。绿泥石化是该铀矿化重要的蚀变类型和找矿标志,然而针对绿泥石特征及其与铀成矿的关系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钻孔ZK1-1揭露的热液蚀变带为研究对象,对绿泥石开展精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1)小山铀矿床主要存在4种形态类型的绿泥石,分别为黑云母蚀变型、长石蚀变型、裂隙充填型和与铀矿物密切共生型;(2)绿泥石以富铁的铁镁绿泥石为主,部分为蠕绿泥石;(3)绿泥石的形成温度在213.5~249.8℃之间,平均值为233.4℃,属中低温条件;(4)绿泥石形成于低氧逸度、高硫逸度的还原环境,形成机制包括溶解—沉淀和溶解—迁移—沉淀,其中晶质铀矿、独居石以及磷钇矿矿物发生溶解,形成铀石—钍石矿物;(5)绿泥石蚀变改变了围岩性质、铀的赋存状态以及物理化学环境,促使铀的活化、迁移以及沉淀。  相似文献   
95.
浙江江山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对浙江江山石头山剖面船山组、栖霞组碳酸盐岩进行了 C、O同位素测定. Mn/Sr比值、δ18O值和δ18O-δ13C散点图检验表明,所得同位素数据反映了碳酸盐岩的原始沉积特征.δ13C和δ18O值变化范围分别为- 5.4‰~ 4.4‰和- 12.2‰~- 5.6‰,平均值分别为 0.5‰和- 8.4‰ .在石炭纪-二叠纪分界线附近没有发生明显的同位素漂移现象.本区碳同位素地层曲线与根据沉积微相推断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十分吻合,表现为δ13C高值区海水变深.海水在剖面上的变化规律是浅-中等-较深-中等,相应的δ13C演化曲线表现为波谷段-具次级起伏的相对平缓段-波峰段-平缓段.栖霞组台坪相δ13C值大于船山组台坪相,而且曲线较平直,反映海水较深且环境较稳定.研究区地层记录中的海平面从早到晚逐渐增高,与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不一致,可能与浙皖海盆发生过整体沉降有关.这一区域性差异也在碳同位素记录中得到印证,本区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δ13C值从老到新慢慢增大,最后再略为下降,演化趋势与 Veizer et al.的碳同位素年代演化曲线相反,说明碳同位素演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区域地壳演变状况.  相似文献   
96.
赣中大王山-南村钨多金属矿集区产出一套与钨、钼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中、细粒二云母碱长花岗岩侵入体,本文通 过对大王山矿床赋矿花岗岩进行LA-ICP-MS 锆石U-Pb测年,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47.8±1.9 Ma,属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 物,成岩时间与赣中及南岭地区的主要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间一致。花岗岩富硅、富碱、强过铝,贫钙、贫 镁、分异指数(DI) 较高,暗色矿物含量极少。REE配分曲线具有“海鸥型”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亏损Ba,Sr及 Nb,Eu,P,Ti等,富集Rb,Th,U,Pb,K等。在εNd(t)- T图解上,矿集区周边中生代赋矿花岗岩多投点于华南元古代地 壳演化域之上,其T2DM年龄(1.39~1.66 Ga) 亦低于华南地壳的平均年龄(1.7~1.8 Ga),可能与花岗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少 量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有关。结合花岗岩Sr-Yb分类图、Q-Ab-Or三角图以及锆石饱和温度,表明该套花岗岩应该为一套 高分异的过铝质淡色花岗岩。  相似文献   
97.
文章阐述了塘边铅锌矿床地质特征,首次对闪锌矿和成矿期方解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测温和流体成分分析,测定了方解石碳氢氧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流体温度范围较低,为92~193℃,盐度w(Na Cleq)相对较高,为8.9%~21.2%,流体包裹体阳离子主要为Ca2+、Mg2+、Na+、K+等,阴离子主要为Cl-、NO-3、F-、Br-等;气相成分主要为N2、H2O、CO2、O2及少量的还原性气体。方解石的δ13CV-PDB介于-0.5‰~1.5‰,δ18OV-SMOW值介于21.2‰~25.1‰,δDV-SMOW值为-93‰~-57‰,成矿流体的中的δ18O流体值为8.8‰~12.7‰,提出成矿流体具多来源特点,碳来源于围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矿床成因属MVT型铅锌矿床,矿床形成与湘黔断裂带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奥陶系的宁国组在浙皖赣广泛出露,但迄今为止,仅在浙江江山地区发现该组地层中有灰岩出露。经野外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该灰岩为一套浊积岩。根据其沉积特征,按鲍马序列的组合规律把它划为两段:下段属于顶部削截序列,由薄一纹层状的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其上部夹薄层炭质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AB,TABC,TAC和TABCD;上段属于顶削底缺序列,由薄一纹层状的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夹约等厚的蓝灰色页岩、黑色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BC,TCD和TBCD。通过对浊积岩下段的砾屑灰岩或砂屑灰岩底面大量底模构造的统计,判定古浊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流,与该期浙西北地区碎屑物供给方向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的古环境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这套灰岩为深水浊流沉积,反映为缺氧、还原环境的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99.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地质成因分析及景观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郎山以“壁立万仞”的三神峰而闻名于世,其中,郎 峰被誉为“神州丹霞第一峰”。一线天被认为是中国丹霞一线天之最,本文从区域地质背景、地层、岩性、构造及风化作用等方面对江郎山丹霞地貌的成因作了分析并对江郎山景观的保护从成因方面作一阐述,对江郎山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和利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
华夏古陆显生宙的构造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鼎新  郭福生 《江西地质》1993,7(4):266-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