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在浙江舟山群岛之东极岛上,出露大规模的镁铁质岩墙群,它们沿晚中生代花岗岩和火山碎屑岩的节理侵位,产状近于直立且与围岩截然接触,指示岩墙岩浆以主动方式沿构造裂隙侵入。东极岛镁铁质岩墙群的岩性主要是角闪辉绿岩,全岩Ar-Ar年龄为93.4Ma。在地球化学上,它们属弱碱性系列,SiO_2含量为46.88%~52.55%,CaO 5.40%~7.82%,Al_2O_316.30%~17.31%,TiO_2 1.53%~1.18%,(Na_2O+K_2O)4.62%~6.88%,Mg~#=34~42;具有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Sr、K、Rb、Ba等)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如Nb、Ta等)亏损等特点,它们的I_(Sr)为0.7084~0.7098,ε_(Nd)(t)为-3.21~-8.11,与福建沿海的镁铁质岩墙群及浙闽沿海晚中生代基性岩浆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相似。它们由起源于受消减作用影响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而产生并受地壳混染的玄武岩浆,在伸展构造环境中形成,是浙闽沿海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的重要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岩石破坏的机理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的各种强度准则一直是解释岩石或岩体破坏机理的主要理论。此外,从流变现象出发,通过数值模拟、实验对照、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岩石破坏机理的解释进行了探讨,认为受力岩石或岩体内差异流动变形也是导致岩石破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青岛娄山河污水处理厂使用强夯法对粉煤灰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定量计算分析强夯前后土工试验、原位测试结果,评价粉煤灰物理力学性质的改善状况;分析原位测试试验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强夯法加固粉煤灰地基的效果评价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内的粉煤灰层物理力学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善,但其孔隙比仍大于1.0;点夯过程宜及时排水,以提高夯实效率。本文研究结论对粉煤灰地区的加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朗金土压力公式,以常规设计为基础,建立了分步开挖、无粘性土时主动土压力荷载增加的极限状态方程:采用可靠度分析的AFOSM法,分析了分步开挖时土压力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分析研究了土性参数对土压力计算可靠性的影响,最后得出了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因其丰富的储量和清洁低碳的属性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在未来30~50年内,天然气的消费量和比重还会继续上升,预计在2040年前后将成为第一大能源。科学分析天然气全球供需格局和研判其未来变化,是科学制定中国天然气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全球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严重分离,形成了基本的天然气供需格局。但新世纪以来,天然气领域全球出现了许多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美国页岩气革命改变了天然气的供应格局,2013年的俄乌争端将改变了天然气的贸易格局,固有的市场体系必不可免地随之改变。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增速将大大高于产量的增速,天然气供需缺口将不断扩大。本文提出了我国天然气发展的战略思路,对我国天然气需求的供应保障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墨消费结构演变与贸易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佳欢  闫强  高天明 《地球学报》2017,38(1):115-120
石墨既是传统工业中重要的矿物原料,又是对新兴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新型材料。本文围绕石墨的消费结构变迁及国际贸易展开研究,展望未来世界石墨资源的应用趋势和贸易格局,并分析我国做为石墨资源大国在未来全球石墨开发及贸易活动中的地位变化。认为未来石墨需求将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及石墨密封、阻燃材料带动,同时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石墨资源开发,以及中国新兴产业对石墨需求的增长将促使未来全球天然石墨供需及贸易格局发生改变,我国做为最大资源供应国地位将不会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17.
浙江地处东亚大陆边缘,江南陆块与华夏陆块的交接部位,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特别是中生代的花岗质岩浆作用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的花岗岩类,它们是构成浙江花岗岩地貌的物质基础。浙江花岗岩地貌可分为花岗岩峰丛、花岗岩山丘、花岗岩石蛋和花岗岩崩塌堆积地貌等。作者以大明山、天台山、普陀山及浮盖山等为例,论述了以上各种花岗岩地貌的特征,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同时也讨论了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等对花岗岩地貌发育与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东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其中,区域性标准剖面、岩溶地貌、岱崮地貌、流水侵蚀和堆积地貌、湖泊、湿地、河流、泉水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对研究该区地球环境变迁、山体隆升地貌、水体变迁等形成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意义,该文在对东平县地质遗迹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议,旨在实现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拥有10亿年演化历史的江西三清山于2008年7月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2年9月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花岗岩地质与花岗岩峰林地貌著称,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具有世界性对比意义,有人称之为"三清山式"花岗岩地貌。本文从构造背景、物质基础、外动力条件和外动力作用的变化等4个方面探讨了"三清山式"地貌景观的成因。分析认为,构造是"三清山式"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燕山运动晚期形成的高硅、富钾、低镁钙的A型花岗岩是物质基础,流水是重要的外动力条件,第四纪以来气候周期性的冷暖变化是微地貌景观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