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结合对煤化作用因素的研究,利用 TTI、LOM、Z 值等方法,对豫西北地区山西组煤层煤化作用历史作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组二_1煤层烃类的生成及其保存历史。  相似文献   
112.
113.
<正>如何让土地产生更大的效益,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不断探索攻克的难题,而集约科学地使用土地,是他们开展工作的思路。"蚂拐一跳三块地,草帽一扔不见地。"这句山歌形象描述了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上龙乡昔日农户的责任田  相似文献   
114.
褐煤中天然产甲烷菌富集培养与生物气产出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厌氧培养方法,在云南省昭通褐煤样品中成功地培养富集了活性厌氧细菌,并进一步开展了为期60天的生物气生成模拟实验,分析了生物气的生成规律、物质组成和成因机制。结果揭示:3件褐煤样品中均有活性厌氧细菌存在,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主,活性硫酸盐还原菌极其微少,说明昭通盆地褐煤层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生化环境,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繁盛;生物气的生成经历了生气量缓慢增长、显著增高、趋于减缓三个阶段,表明产甲烷菌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缓慢繁殖后,其数量和活性在第二阶段达到较高水平;3件煤样生气量和生气历程存在一定差别的原因,可能在于原煤中活性产甲烷菌数量以及显微组分组成方面存在差异,褐煤生物气生成过程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生气高峰阶段。模拟实验中产生的生物气几乎全部由CH4和CO2组成,且CH4占主要部分,几乎没有检测到重烃气。甲烷气体δ13C1和δD的平均值均处于生物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的正常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15.
黔西滇东典型矿区含煤地层热演化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研究黔西滇东地区构造特征、含煤地层发育及受热背景等基础上,运用BasinMod盆地模拟技术,探讨了格目底向斜及恩洪盆地含煤地层的埋藏史、热演化史,揭示出含煤地层成熟演化的阶段性。研究表明:黔西滇东地区煤变质作用主要受该区的沉积埋藏、岩浆热液和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控制,煤变质作用很不均匀;含煤地层被分割于众多独立次级向斜单元,总体上具有向斜控气的构造特征;格目底向斜晚二叠世煤现今处于焦煤—瘦煤阶段,镜质体反射率达1.7%左右,恩洪盆地则为气煤—肥煤阶段,镜质体反射率约1.0%。   相似文献   
116.
煤层群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我国煤层群发育特征的分析,在概述前人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成藏特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煤层群成藏特征主要表现在垂向上存在“多层统一煤层气系统”或“多层叠置含气系统”, 陆相河流-三角洲-湖泊相的煤层群一般为“多层统一煤层气系统”,海陆过渡相的三角洲-潮坪-泻湖相煤层群一般为“多层叠置含气系统”。进一步解剖比德-三塘盆地实测钻孔资料显示,层序组合是煤层群独立含气系统发育的关键。依据该区抽水钻孔资料分析亦证明,至少存在4套独立含气系统。泻湖潮坪相发育的煤组存在超压的可能,但储层能势分布不均匀。另外,煤层群内部各煤层之间由于“烃浓度封闭效应”及煤层本身的低渗透性对流体流动存在“叠加封闭”作用,使煤层群储层存在“超压”可能性增大。这些结论深化了对煤层群成藏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7.
数量化理论Ⅲ在瓦斯突出预测敏感地质指标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数量化理论及数量化理论Ⅲ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反应标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扩展了原来反应取值的适用范围和科学性。以中马村矿区为研究实例,研究了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并采用统计单元划分结合数量化理论Ⅲ的方法,从11个地质因素中筛选出8个瓦斯突出预测敏感地质指标,并据此对中马村矿已采区进行了瓦斯地质区划。实践表明:将数量化理论Ⅲ应用于瓦斯地质学是可行的,为瓦斯突出预测敏感地质指标的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8.
论贵州煤层气地质特点与勘探开发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煤层气地质条件具有“一弱、两多、三高、四大”的特点,即龙潭组富水性弱,控气构造类型多和煤层层数多,煤层含气量高、资源丰度高、储层压力及地应力高,以及煤层气资源量大、煤级变化大、煤层渗透性变化大和地质条件垂向变化大。贵州煤层气的赋存特点,一方面体现出其煤层气资源富集程度高、储层能量大、开发潜力巨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存在影响煤层渗透性及储层改造的不利因素,因此煤层气勘探开发需要寻找新的思路与方法。针对贵州省目前煤层气地质研究程度,提出近期应加大对煤层气勘探开发投入,准确摸清全省煤层气资源潜力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类煤层气开发技术对煤层气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进而合理制定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战略与规划。根据贵州省煤层气的开发现状建议将织纳煤田作为现阶段煤层气地面勘探开发的主攻区域,借鉴煤层气开发晋城模式,尽快在未采动区实施以地面直井和丛式井组为主的上部煤层群煤层气开发先导性示范工程;对六盘水及其他煤田则可借鉴淮南模式,通过远距离保护层大面积采动卸压,综合利用采前、采中、采后矿井和地面煤层气抽采技术,实施采动区煤层气开采,继而建设与之配套的分布式煤层气小型化利用、储运技术与装置。  相似文献   
119.
煤中矿物/金属元素在生气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煤化作用理论认为,煤层气生成是煤中有机质在地层温度/压力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降解或裂解的结果,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却对这一传统理论提出了重大质疑。为此,从沉积有机质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矿物/金属元素、催化模拟实验与其结果表征、催化作用机制3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有机质催化生气作用研究的进展,讨论了本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认为在模拟煤中有机质的矿物/金属元素催化生气时,应考虑有机质和无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兼顾矿物与矿物之间的反应,使之尽可能接近于真实的地层条件;以地质学和化学两大学科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化工界研究成果,在微观层面上深入研究煤中有机质—无机质作用的态—态催化作用、选键催化作用和微观反应机理。建议重视煤岩学、煤中矿物学、煤无机/有机地球化学与催化化学的综合研究,探究煤中矿物/金属元素催化生气的实质,寻找催化生气的判识标志,针对具体对象建立定量的催化反应速率数学模型和催化生气产率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0.
本文通过对崆峒区泾河灌区现状存在问题分析和治理必要性的阐述,提出了满足平凉市城市发展空间,保障城市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环境,适应现代生态灌区节水发展和治理思路,结合总体布局和分区规划区域特点,对重点工程提升改造提出了合理措施。同时以期为同类工程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