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浙西开化地区处于江南造山带东段,沿下庄-树范断裂北西侧发育一套浅变质的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合.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流纹岩表现为连续演化的岩浆序列,岩石多富集Ba、K、Rb,亏损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Pb,亏损P、Ti、Ta、Nb等高场强元素.玄武岩Nb含量介于11.8×10-6~15.2×10-6,Nb/Ta=15.36~18.10,Nb/U=8.90~19.32,具有富Nb特点;安山岩MgO含量为5.31%~8.56%,Mg#值为56.89~68.83,FeOT/MgO介于0.82~1.36,显示高Mg特征;英安岩和流纹岩Ga/Al比值高,且FeOT/MgO多介于5.66~18.50,锆石饱和温度为837~920℃,表现出A型酸性火山岩特征.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800.5±9.2 Ma、799.3±7.1 Ma和798.3±6.2 Ma,均系新元古代(~800 Ma)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富Nb玄武岩和高Mg安山岩组合为活动陆缘弧的典型代表,而英安岩和流纹岩则可能形成于俯冲机制下的拉张环境,进一步表明新元古代(~800 Ma)左右,古华南洋北西向扬子陆块的俯冲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杭州湘湖地区为山前堆积、钱塘江冲海积与冲湖积相沉积环境,西南部软土发育,北部和东部砂性土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工程地质层特征、空间展布、物理力学性质和三维工程地质结构分析表明,软土中存在透镜状砂体、粉砂土中夹软土,构成较好的地下水通道和剪切滑动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重点注意软土地基与砂土液化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并建立监测预警体系,以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浙西余杭、临安和富阳交界区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频繁,发育有闲林、千家花岗闪长岩,拔山、长乐桥二长花岗(斑)岩,鹤山坞和朱村花岗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中生代岩浆侵入活动分为晚侏罗世(152~147 Ma)、早白垩世早期(139~137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04~103 Ma)3个期次,分别对应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岩的成岩时段,即由早期至晚期,岩性具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岩的演变规律,与岩石HREE和LREE/HREE分异程度逐渐减弱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余临富交界区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具有低TFeO/MgO(1.72~5.28)特征,且P_2O_5与SiO_2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属"Ⅰ"型花岗岩,为地壳深熔和壳幔混合作用的产物。研究表明,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的挤压环境,早白垩世早期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后碰撞挤压背景向伸展背景的转换阶段,而晚期花岗岩则形成于持续伸展扩张的构造环境。余临富交界区成岩时代与区域晚侏罗世(164~145 Ma)、早白垩世早期(139~135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09Ma左右)的3期成矿时代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浙西北地区晚中生代处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区内岩浆侵入活动强烈,发育Ⅰ型和铝质A型两类花岗岩,前者又分为低分异Ⅰ型(简称Ⅰ型)和高分异Ⅰ型花岗岩两种,形成时限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72~135 Ma),其中高分异Ⅰ型花岗岩集中于早白垩世早期(147~135 Ma);铝质A型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中期(135~123 Ma).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Ⅰ型花岗岩(87Sr/86Sr)i值为0.707 004~0.711 896,εNd(t)值为-6.70~-2.00,锆石εHf(t)值为-5.08~-1.67,TDMC值为1 162~1 358 Ma,系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的构造环境下,少量幔源物质沿变向俯冲引起的板片裂隙(窗)与下地壳重熔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晚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早期高分异Ⅰ型花岗岩(87Sr/86Sr)i为0.706 890~ 0.709 880,εNd(t)值为-6.80~-4.50,锆石εHf(t)为-6.59~-5.23,TDMC为1 350~1 423 Ma,是古太平洋板块撤离机制下挤压向伸展转换的产物,系软流圈上涌诱发的幔源基性岩浆与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长英质岩浆混合并经高程度分异演化形成;早白垩世中期铝质A型花岗岩(87Sr/86Sr)i值为0.703 503~0.710 171,εNd(t)值为-8.90~-0.30,锆石εHf(t)值为-9.70~2.48,TDMC值为734~1 593 Ma,为岩石圈持续减薄机制下,越来越多的幔源物质(或新生地壳)涌入深部长英质岩浆房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15.
杭州西湖与运河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湖底部表层沉积淤泥与沉积柱中沉积物的铅同位素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沉积柱中206Pb/207Pb=1.1906±0.0029(2σ),208Pb/206Pb=2.0858±0.0074(2σ),而表层沉积淤泥的206Pb/207Pb=1.1705~1.1726,208Pb/206Pb=2.1052~2.1069,存在明显的异常。沉积柱中铅同位素组成演变特征表明,西湖沉积柱的上部受到了现代人为的铅污染,污染物厚度35cm左右,其中顶部10cm污染较为严重。与杭州市有关环境样品的铅同位素背景对比表明,西湖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铅。运河(杭州段)0~30cm的沉积柱中除个别样品外,206Pb/207Pb=1.1543~1.1705,208Pb/206Pb=2.1011~2.1540,与西湖沉积柱下部沉积物中的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而与西湖表层沉积淤泥的铅同位素组成一致,这表明运河沉积物存在显著的铅污染。对比表明,运河铅污染也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同时煤铅可能也有一定的贡献。根据西湖沉积柱中铅污染的深度与平均沉积速率估计,杭州地区的铅污染开始于1910年代,但到1970年代铅污染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16.
浙江神仙居濒临西太平洋火山岩带,晚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堆积了巨厚的火山沉积地层,是研究晚中生代大陆边缘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的重要窗口之一。区内主体为一套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岩石SiO_2含量为74.17%~78.38%,Al_2O_3含量为11.16%~13.14%,全碱(K_2O+Na_2O)含量为6.44%~8.7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ΣREE)介于144.5×10~(-6)~247.1×10~(-6)之间,ΣLREE/ΣHREE=5.58~6.81,LaN/YbN=5.17~8.59,δEu为0.17~0.23,弱富集K、Rb,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U、Th,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神仙居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同位素年龄集中于(113.4±1.4)Ma~(114.4±1.5)Ma,是早白垩世晚期区域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诱发的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层位归属小平田组。  相似文献   
17.
浙西淳安大铜坑斑岩型钨钼矿位于扬子陆块东南缘,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体与南华系休宁组变质砂岩内外接触带上,是揭示浙皖赣相邻区域成矿规律的重要组成.成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准过铝质Ⅰ型花岗岩,岩石富集Rb、K,亏损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Th、U,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较低(ΣREE=106.2×10-6~211.5×10-6),轻重稀土分异明显(ΣLREE/ΣHREE=6.4~12.2),中等的Eu负异常(δEu=0.50~0.63),具有类似岛弧岩浆岩的特征.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侵位时间为148.3±1.9 Ma,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146.47±0.81 Ma,成岩年龄与成矿时代高度耦合,进一步证实钨钼成矿作用与花岗岩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二者在时间上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形成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的构造环境,也是华南地区中生代第2次大规模钨钼成矿作用延续到浙西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