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9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83—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演变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NDVI时序资料为基本数据源,综合应用变化矢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3年至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的变化强度、变化类型及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陆地植被NDVI变化有以下特点:(1)十年间NDVI变化东西分异明显,东部变化幅度远大于西部。NDVI变化整体表现为稳中略增,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四川、河南等地;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新疆北部等地。(2)空间结构信息表现了景观异质性,其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方,反映了植被的生长和衰老过程及地形(山脉走向)变化。  相似文献   
72.
在大量调研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受到国际GIS领域的高度重视的时空一体化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TGIS(Temporal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的概念模式、数据模型与功能设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建立在时空拓扑结构基础上,具有时空数据管理、查询、时间维数据整合和内插、时序及时空分析工具、可视化操作等功能的TGIS将是未来GIS发展的趋势,它将极大地促进GIS在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73.
74.
<正> 各时期和各类型岩石在现代地表上的分布,是几十亿年来地球历史发展的结果。根据地层现在地理位置和地表资料而复原的古地理或古地理图,实质上是假设那些被重建的对象,从古至今在位置上未发生过变化,在形态上未受到过改造,在规模上未产生过增减,现今的空间关系即其原始的相互关系。本文认为:当进行古老时期古地理研究和编制古地理图时,宜充分考虑发生过的诸多变化,尽量设法剔除后变动造成的影响,才能近似地接近其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75.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人口密度网格化比人口密度行政单元化更接近人口的实际分布,而且是实现人口数据与其他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资源数据、环境数据复合,提高人口、资源、环境综合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选用专门针对亚洲地区开发的DMSP/OLS非辐射定标夜间灯光平均强度遥感数据模拟了中国的人口密度:基于灯光强度信息模拟了灯光区内部的人口密度,基于人口-距离衰减规律和电场叠加理论模拟了灯光区外部的人口密度,是应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模拟人口密度研究的拓展和深入,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基本一致,但所需数据量较少,更适合于大尺度人口密度的快速估算,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DMSP/OLS夜间灯光强度数据具有实现人口以及其他社会经济数据空间网格化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76.
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植被覆盖率估算亚像元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14,自引:2,他引:112  
如何利用遥感资料估算植被覆盖率已成为建立全球及区域气候、生态模型的基础工作之一。重点探讨了利用TM资料从植被指数(NDVI)中提取植被覆盖率的方法。根据TM像元为非均一混合像元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土地覆盖分类的综合运用“等密度模型”和“非密度模型”计算植被覆盖率的方法,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市区的植被覆盖率计算表明,该方法的估算精度可达75.4%,比单纯使用等密度亚像元模型在估算精度上可提高5.8%。可以认为,该方法为大面积植被覆盖率估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7.
(一)仪器的主要特点克恩2号(Kern DKM2)光学经纬仪是采用单平板玻璃光学  相似文献   
78.
在2020年全球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背景下,揭示中国疫情扩散时空模式及影响因素对于科学制定防疫策略具有重要作用。针对2020年1月24日—3月18日期间中国COVID-19疫情从快速扩散到逐步控制的完整过程,基于累计确诊病例数据,以317个地级市为对象,建立疫情扩散时空模式判别模型,结合峰位置、半峰间距、峰度、偏度等参数,解析时空模式的基本特征;基于交通可达性、城市关联程度和人口流动构建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时空模式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 距武汉市直线距离588 km为判别疫情扩散4种空间模式的有效边界,综合同一空间模式下的时间过程类别,得到13类疫情扩散时空模式。② 蛙跳型的疫情扩散相对严重;除近距离蛙跳型以外,其余空间模式的疫情扩散时间过程差异明显;各种时空模式的新增确诊病例峰值大多为2020年2月3日;所有普通类城市的平均半峰间距约为14 d,与COVID-19病毒的潜伏期一致。③ 与武汉市的人口关联度主要影响蔓延型和近距离蛙跳型空间模式,与武汉市的通航状况对远距离蛙跳型空间模式具有正向影响,迁出人口数量对蛙跳型空间模式有显著作用,综合型空间模式受初级和次级疫情暴发地的双重影响。不同城市应根据自身的疫情扩散时空模式,在疫情期间高度重视交通管控,从关键环节遏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79.
全球30m地表覆盖遥感数据产品-Globe Land30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国家863重点项目支持下,我国成功研制出全球30 m地表覆盖数据产品Globe Land30。该成果包括2000基准年和2010基准年两期,有耕地、森林、草地、灌木地、湿地、水体、苔原、人造地表、裸地和冰雪十大类型,第三方评价总体精度为83.50%。2014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将其赠送给联合国使用,是中国向联合国提供的首个全球地理信息产品。该成果成为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科学数据,目前已有近120个国家的用户下载使用,推动了国际对地观测与地理信息的开放共享,彰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本文主要介绍了Globe Land30产品的技术创新、精度评价与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