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李世忠  程承旗  王东  濮国梁  陈波 《测绘学报》2016,45(Z1):115-120
随着空间和对地观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建立一个适应全球的多源、多尺度、多时相跨平台统一数据组织的网格框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维护分散在不同单位,且采用的数据网格标准各异,造成了部门或系统之间、不同历史阶段之间标准不统一。本文针对高分专项地理空间信息保障库对数据资源全局展示、关联检索和模版应用等综合服务展示需求,基于GeoSOT网格与编码理论体系,提出了"地理空间信息全球统一网格化编码管理"的数据剖分组织解决思路,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与设计。通过试验证明,基于GeoSOT虚拟一张图的数据组织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地理空间信息保障服务系统的整体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262.
杨阳  孙承志  谢金华  陈波 《测绘科学》2016,41(12):59-64
针对图像复原过程中去噪与目标边缘特征保持之间的矛盾,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边缘保持的图像联合解卷积复原算法。首先,构建了一个目标边缘保持约束模型,实现对图像小梯度特征(噪声为主)的平滑、对图像大梯度特征(目标边缘为主)的保留,平衡复原处理过程中图像去噪与目标边缘保持之间的矛盾;然后,将目标边缘保持约束先验模型,引入MAP图像复原框架,提升MAP复原算法的可靠性和收敛性;最后,利用共轭梯度迭代优化计算过程,加快算法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较好地平衡图像去噪与目标边缘特征保持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图像高清晰复原。  相似文献   
263.
研究了南极乔治王岛地区雪藻的分布和种类组成,以及相关的有色雪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如积雪性状、雪融水的pH、电导率和营养盐浓度,以便了解影响雪藻分布的环境因子。乔治王岛地区的大多数雪藻是属绿藻门的种类,与其他淡水生境相比,兰藻和硅藻数量稀少。利用菲尔德斯半岛和阿德雷岛沿岸的三种主要雪型研究雪藻群落的生态学:由绿藻的红色休眠细胞占优势的红色雪,由一种丝状绿藻(Klebsormidiumsp.)占优势的绿色雪和由一种小球状的金藻占优势的褐色雪。红色雪和褐色雪趋向于以粗糙粒状雪的性状出现,而绿色雪则趋向于以渍水性雪的性状出现。所有有色雪的pH值处于同一水平(pH为5~6),但绿色雪融水的电导率和氨氮(NH4-N)浓度高于红色和褐色雪,且绿色雪的叶绿素a含量比红色雪高得多。有色雪的叶绿素a含量与NH4-N和PO4-P浓度的相关性不明显,但在所研究的环境因子中,雪的性状、雪融水的电导率和NH4-N浓度对雪藻的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264.
南极的海冰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海冰区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属新兴的生态学研究领域。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对海冰在冰区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共识。随着EASIZ和CS-EASIZ等国际南极区域性计划的相继出台,该研究已成为目前南极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文章同时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65.
中国暴雨洪涝灾情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胡畔  陈波  史培军 《地理学报》2021,76(5):1148-1162
暴雨洪涝灾害给中国造成了巨大人口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中国气象灾情普查数据的分析,结合小时降水数据、统计年鉴等资料,研究了1984—2007年间中国极端降水和暴雨洪涝灾情时空分异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理探测器研究了中国暴雨洪涝灾情时空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全国极端降雨指标没有一致的变化趋势。长江、珠江及东南沿海等流域暴雨洪涝频次显著增加,但因灾人口死亡率下降,表明设防能力的提升对人口损失的缓减影响明显;西北地区因灾死亡人数和人口受灾率、经济损失等均增加,表明设防能力薄弱;因暴雨洪涝受灾人口贡献率最高的因子是气象致灾因素,又因暴雨洪涝死亡人口贡献率最高的是地理等孕灾环境和社会经济等承灾体因素,故暴雨洪涝直接经济损失贡献率最高的是地理等孕灾环境因素。该研究可为洪水灾情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66.
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参数的简化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计算结构-地基相互作用体系动力特性的简化方法,并用振动台模型试验的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讨论了各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简化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主要改进是合理考虑了桩基对体系刚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267.
本文在提出了“碟形弹簧-橡胶隔震垫”和MR阻尼器组合而成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多层建筑结构“水平剪扭-竖向”地震反应控制的设计计算方法。提出了智能复合隔震系统对建筑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策略和对建筑结构竖向地震反应的被动控制方法。以一个五层框架结构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智能复合隔震系统是一种十分简单和有效的隔震系统。它可克服建筑结构常规隔震系统的两个主要缺点,有效地抑制多层建筑结构的多维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268.
李宏宇  陈波 《海洋科学》1987,11(5):48-49
为了探讨网箱养虾的可行性,研究网箱养虾技术,1986年我们在普陀县六橫岛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网箱养殖试验,并在1只9m~2的网箱里养成对虾45.2kg。即5.0222kg/m~2。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9.
在水温(22±2)℃条件下,采用周期性停食胁迫方法研究鱼幼鱼摄食、生长和消化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饥饿组与对照组的特殊生长率差异性显著(P<0.05);不同停食时间胁迫下,试验组的摄食率和特殊生长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停食3天鱼幼鱼的食物转化率比对照组高,表明鱼幼鱼具有部分补偿能力;消化酶在不同的组织中变化情况各不相同,饥饿开始后各器官中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均下降。随饥饿时间延长,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出现上升现象,但上升程度各不相同。恢复投喂后各组织中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均上升;随恢复投喂时间延长,各试验组中鱼幼鱼各器官组织中的消化酶变化情况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70.
通过对广西沿岸的南流江口和北仑河口的环境变化特征分析得出,江河径流、沿岸风浪流、周期性潮流是这2个河口地区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影响因素之一,三者的叠加不但使河口的大小、位置、形态等发生变化,而且还造成海(河)岸及河道的严重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