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文章基于webGIs技术讨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工作,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的四项原则:群防群治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多手段多方法原则、沟通畅通原则。在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分为四个模块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信息模块、监测模块、评估模块、预警模块,客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其中基础信息模块、监测模块组成WebGIS系统的数据层,评估模块为应用层,预警模块为客户层。四个模块相辅相成,三层结构相互配合,组成一套完整的webGIS管理系统。通过分析研究,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东海海—气界面二氧化碳(CO2)交换有关研究的总结,剖析了东海表层海水CO2分压(pCO2)的区域分布特征,探讨了海—气界面CO2通量(FCO2)的季节变化规律,诠释了影响海—气界面CO2转移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东海表层海水pCO2的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可将其分为冬季、夏季、过渡季节(春季、秋季)3个时段.冬季西部近岸海域由于水体垂直交换强烈,造成表层水体pCO2较高,而中、东部陆架海域由于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使得pCO2较低.夏季近岸河口海域由于陆源输入的影响导致pCO2较高,中、东部陆架海域受温跃层、长江冲淡水、浮游植物的综合作用pCO2较低.春季、秋季为过渡时段,表层海水pCO2分布变化剧烈,受控因素较为复杂.东海全年表现为大气CO2的净汇,其中冬、春、夏为碳汇,其海—气界面FCO2分别为(-6.68±6.93),(-4.94±0.80),(-3.67±1.09)mmol/(m2·d).秋季表现为碳源,通量约为(1.50±8.37)mmoL/(m2·d).东海全年平均通量约为-3.16 mmol/(m2·d),共可吸收CO2约为6.92×106 t C/a.不同季节海—气界面FCO2的年际变化凸显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近海富营养化加剧,三峡工程的运行都可能是造成东海冬季碳汇量减少、秋季碳源/汇格局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3.
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发育典型的古岩溶,笔者在其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沉积物或沉积构造: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且这种包壳砾岩之前从未见报道。该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的结构类似鲕粒或核形石,可分为核心和包壳2部分,大部分呈近圆形或扁圆形,少数形态不规则,直径为数厘米到数十厘米。核心可分为4种,分别是:(1)与溶洞围岩相同的灰岩砾石;(2)由砂岩形成的核心;(3)由砾岩构成的复合核心;(4)由古钙华碎块形成的核心。包壳也可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1)具有圈层的包壳;(2)颗粒状包壳;(3)均质包壳;(4)由颗粒状包壳和圈层状包壳组合形成的复合包壳。包壳砾石和包壳砾岩是溶洞和岩溶沉积中的典型产物,其不仅可以作为识别溶洞和岩溶的标志之一,而且具有一定的储集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储集体。  相似文献   
34.
温度对低煤阶煤生物甲烷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是煤层生物甲烷生成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生物甲烷的生成量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河南义马低煤阶煤在不同温度(25℃、35℃、45℃、55℃、65)℃下进行了生物甲烷模拟生成实验,并通过对不同反应阶段生成气体的组分及体积分数的检测,探讨了温度对低煤阶煤之甲烷生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5℃时,生物甲烷含量最大,而在45℃和55℃时,甲烷含量有所下降;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生成气体中甲烷体积分数逐渐增高(由11.4%增至65.71%),而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则呈下降趋势(由30.59%降至15.37%)。   相似文献   
35.
综述了铁磁形状记忆合金(Ferro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简写为FSMA)在材料研制和热磁力学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发展方向。在材料研发方面,介绍了新型合金、Ni-Mn-Ga-X系列合金、复合材料和Ni_2MnGa系列合金;在热磁力学特性方面,介绍了形状记忆效应、应力一应变特性和磁致形状记忆效应,总结了当前研究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对FSMA材料本身特性和应用需求的综合分析,指出适于应用的新型FSMA在加工和连接性能以及复杂加载下的材料热磁力学性能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6.
谢涤湘  常江  朱雪梅  陈鑫 《热带地理》2014,34(4):482-488
近年来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中国城市旅游的热点,但其过于商业化的发展模式也受到普遍质疑。文章以广州荔枝湾涌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分别从景观环境、社会人文、旅游功能和地方依恋等4个维度对游客的地方感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水平的提高,游客更为关注景区的社会人文环境和景区给予的情感体验;逗留时间越长,对景区环境的评价更低;随着客源地距离的增加,游客的地方依恋逐渐下降。进而指出环境质量的提升使游客对荔枝湾涌的风景与环境有了较高的感知与认同,在对历史文化、景区特色及旅游秩序满意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文化遗产保护效果、景区的商业及其他配套服务功能的失望。进一步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发展,应充分挖掘和展示地方独特的文化特质,加强地方性营造,完善配套设施,合理确定旅游市场定位,挖掘旅游发展潜力。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增强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的特色和持续吸引力。  相似文献   
37.
鱼卡榴辉岩型金红石矿床位于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西侧,是青藏高原发现的第一个超大型金红石矿床。为研究该矿床的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该矿床榴辉岩中的各特征矿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粗粒块状高钛榴辉岩的石榴子石保存了较完整的成分环带,从核部到边部,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矿物包裹体的种类和粒度都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细粒片麻状低钛榴辉岩的矿物颗粒较小,石榴子石的成分环带较差。鱼卡榴辉岩的p-T演化特征反映,它们经历了深俯冲阶段的升温升压到早期折返阶段的升温降压,再到之后的降温降压的顺时针演化轨迹。榴辉岩中进变质矿物组合和生长环带的保存说明,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相对快速俯冲和折返的动力学过程,钛成矿作用时金红石很少发生转变。超高压变质前后为金红石最主要的成矿期。  相似文献   
38.
开屏沟纯橄岩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岩石发生强烈的蛇纹石化,因此很难解析其性质和形成环境,本文通过对橄榄岩内发育的铬铁矿进行研究,探讨纯橄岩的性质及形成过程。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表明,铬铁矿具有明显核边结构,核部为铝铬铁矿,具有相对高Al_2O_3,低FeO~T、TiO_2、Cr~#特点,指示寄主原岩形成于俯冲带(SSZ)环境,寄主原岩为俯冲带橄揽岩。核部铝铬铁矿为岩浆型铬铁矿,通过计算得到其结晶温度平均为1372℃,结晶压力平均为2.96GPa,Δlgf_(O2)/sub平均为-1.42,表明其形成于地幔软流圈。边部为高铁铬铁矿,具有低Al_2O_3,高FeO~T、TiO_2、Cr~#特征,指示铬铁矿边部受到蛇纹石化蚀变与富Fe流体的共同作用。综上,推测开屏沟纯橄岩原岩形成于SSZ环境,后期受到流体交代改造发生蛇纹石化,最终暴露地表。  相似文献   
39.
龙滩水电工程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监测能力检验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阐述了数字地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的计算方法,根据龙滩数字遥测地震台网监测要求与设计监测能力,采用该台网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期间记录到的833个ME1.5以下地震,检验和分析了台网的实际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台网的实际监测能力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0.
对遮雨、遮阳,遮雨+遮阳、露地等四种夏季钢架大棚的气温、相对湿度、地温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晴天中午气温最高时段遮阳网具一定的降低气温的效应,但幅度不大;而遮雨覆盖有明显的增温作用;遮雨、遮阳+遮雨两种覆盖方式下相对湿度与露地接近,遮雨覆盖有增加相对湿度的作用;遮雨覆盖与露地地温变化趋于一致,且午后最高时段遮雨较露地高,而遮阳与遮阳+遮雨覆盖地温日变化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