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大型自流灌区。引黄灌溉对发展灌区农业生产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的大水漫灌和渠系水渗漏导致诱发下部盐分向表层聚集,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本文分析了影响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条件、黄河水水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灌溉方式。旨在为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治理土壤盐渍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在航空物探测量飞行中,直升机以其机动灵活、出色的超低空性能以及能够沿强起伏地形飞行等特点,获得了业界认可的测量效果。但是直升机续航能力不足的弱点也成为野外飞行作业的首要问题,在测区内设置临时起降点这一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直升机续航能力不足的难题。笔者在总结直升机临时起降点设置原则基础上,利用实例说明直升机临时起降点设置方法及直升机飞行测量效率。该方法提高了野外飞行作业的效率,扩大了飞机的测量活动范围,降低了飞行作业的成本。  相似文献   
63.
正岫岩玉,产自"玉都"的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玉是中华宝玉石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以质地温润,晶莹,细腻,颜色多样而著称于世,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垂青和珍爱。岫岩玉是中国八千年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块奠基石,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核心物质载体。从一万两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砍斫器,到玉石王化身玉佛震惊世界。岫岩玉文化博大精深代代传承。在辽东半岛北部,辽宁境内的鞍山市有一个因玉而闻名全国的小乡镇——岫岩。"岫岩",顾名思义,都是以"山"为偏旁,岫岩满  相似文献   
64.
65.
借助GDS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负温下经历多次冻融循环后粉砂土的动应力、动模量、动模量比和阻尼比等动力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发现,相同动应变下,冻融循环与动应力和动模量呈负相关性,而与动模量比和阻尼比呈正相关性,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动应力和动模量都减小,动模量比和阻尼比都增大,通过回归分析分别给出了动模量比与动应变关系曲线和阻尼比与动应变关系曲线的归一化拟合模型。冻融循环对初始动模量和最大阻尼比影响显著。随着冻融次数增加,初始动模量减小,而最大阻尼比增大。分别对不同负温下冻融次数对初始动模量和最大阻尼比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提出了冻融次数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冻融循环对粉砂土动力特性影响越明显,经历5次冻融循环后的动力参数相对稳定,建议将5次冻融循环后的动力参数作为基本参数进行动力反应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66.
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影响研究   总被引:40,自引:8,他引:40  
土地覆盖变化对流域水平衡的影响是流域水学和生态水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以黄河源区两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与植被覆盖土壤的水分含量、入渗过程、蒸散发特征的测定,研究了高寒草地植被覆盖变化对土壤水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河源区的高寒草甸草地,植被覆盖度与土壤水分之间具有显的相关关系,尤其是20cm深度范围内土壤水分随植被盖度呈二次抛物线性趋势增加;在保持其原有的植物建群和较高覆盖度时,土壤上层具有较高持水能力,降水通过表层向深层土壤的渗透速度缓慢,且具有较均匀的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水源涵养功能明显;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后的高山草甸土壤趋于干燥,持水能力减弱,即使进行人工改良以后,土壤水分含量与持水能力也不会有明显改善.保护河源区原有高寒草甸草地对于河源区水过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7.
紫荆关断裂在太行山北段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过程的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初期,河北区调大队在太行山北段工作时,发现紫荆关到(涞水县)白涧之间存在一条断裂带,继而又发现此断裂带向南延伸到曲阳县灵山附近,向北经沿河城直指南口。通过综合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此断裂两侧,地层发育程度或地质历史有很大区别,因而提议命名为紫荆关大断裂,或称紫荆关—南口大断裂,亦称灵山—南口大断裂。七十年代初期引进卫星照片以来,由这条断裂及与之平行的西邻乌龙沟、北李庄两条主干断  相似文献   
68.
探讨水准标尺的零点差之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69.
 回顾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对国内外的碳排放状况、中国减缓碳排放的技术潜力、中国减缓碳排放的宏观影响、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平性与国际合作行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估。提出了中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思路与对策,指出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下,中国要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变动的趋势,将减缓气候变化对策纳入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之中,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0.
为预测煤巷冲击地压灾害,将强冲击倾向煤视作理想弹脆性材料,建立圆形煤巷力学模型,分析煤巷围岩的应力和变形能密度分布特征,进而建立煤巷冲击地压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冲击地压灾害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弹脆性煤巷围岩的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在弹性区与破坏区界面处发生跃升;煤体强度损伤度和地应力增大,煤巷破坏区半径增大,煤巷围岩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跃升高度增大;切向应力跃升为煤巷失稳破坏提供了力源,变形能密度跃升为冲击地压发生提供了能量源;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跃升高度越大,煤巷越容易失稳和冲击;基于切向应力和变形能密度跃升,建立了煤巷冲击地压解析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冲击地压实际情况一致,从而为脆性煤巷冲击地压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