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魏家钨矿床位于湘南西部铜山岭地区,是近年来在南岭成矿带西端新发现的一超大型矽卡岩型钨矿床。矿体主要产于祥林铺花岗岩与其围岩的接触带内,其形成与祥林铺花岗岩密切相关。为厘清其成岩成矿时代,本文对魏家钨矿区的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矿区花岗斑岩侵位时间为(157.8±0.9)Ma(MSWD=1.06),石英斑岩侵位时间为(158.3±1.4)Ma(MSWD=0.2)。矿区内花岗斑岩与石英斑岩侵位时间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两者可能是同一岩浆演化至不同阶段的产物,矿区内花岗质岩浆活动与钨多金属成矿作用时限约为158 Ma,为南岭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160~150 Ma)的组成部分。另外,花岗斑岩中捕获有少量加里东期的岩浆锆石(435 Ma),指示该区曾发生加里东期岩浆活动,这与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加里东期构造岩浆活动事件吻合。魏家钨矿成岩成矿时代的厘定对于在南岭成矿带西端寻找晚侏罗世钨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2.
边家大院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属于大兴安岭主峰锡、铅、锌、铜成矿带。通过对边家大院矿区中花岗斑岩和辉石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钠长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花岗斑岩与辉石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2±0.8)Ma、(137.4±0.7)Ma,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辉石闪长岩SiO2含量为50.99%~52.89%,CaO含量为7.47%~7.51%,MgO含量为3.64%~4.68%,全碱Na2O+K2O含量为4.91%~5.36%,位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与钙碱性系列交界线上;花岗斑岩具有晶洞构造、镜下鉴定显示长石全部为碱性长石,新鲜无矿化的花岗斑岩高硅(SiO2=70.34%~74.49%)、富碱(Na2O+K2O=4.83%~9.42%)、A/CNK值为1.13~2.40,属于过铝质花岗岩、贫钙(CaO=0.16%~1.04%),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稀土元素配分图显示轻稀土富集,具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2~0.3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和过渡元素Sr、Ba等,钠长石An(0.03~4.64)远小于10,显示无矿化花岗斑岩具有高演化的A2型造山后碱长花岗岩特征,推断花岗斑岩岩浆来源于地壳,形成于张性环境中。结合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边家大院花岗斑岩为成矿地质体,矿区西部深处仍有较大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3.
以郑州市5个主城区为例,结合高分遥感影像、国情调查等数据,筛选了73个公园绿地,通过GIS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的缓冲区范围、多时间段可达范围、可达街区面积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占比,探讨5个主城区内绿地公园分布的空间规律和服务范围。研究表明:就郑州整个城区而言,绿地明显呈现集聚分布的特点。金水区、管城区、中原区公园绿地分布相对集中,20 min服务范围能够覆盖本区域70%以上的街区,分布均衡合理;而二七区和惠济区公园绿地的分布数量和服务范围上都有待提高。分析结果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从而不断完善郑州市公园绿地的分布,达到布局科学合理、资源公平共享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4.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的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沙隆起、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中,除发育巨厚新生代地层外,还发育并保留较厚的早白垩世和早侏罗世海相地层.这些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大角度倾斜、可连续追踪和中低频的反射层序.由叠加速度推算的层速度为4.3-5.0km·s-1.这些中生代地层具坳陷型沉积特征而与新生代断陷型充填式沉积明显不同,残存厚度约4 000-5 000m.东沙-澎湖-北港隆起带是中生代华南地块与南海地块的缝合拼接带.该拼接带显示为地壳增厚和高磁异常,古特提斯在此消亡.  相似文献   
115.
利用气压时间剖面图制作夏季中期降水过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求夏季降水过程的前兆,我们吸收了广为流传的有关谚语方面的韵律思路,通过对前期单站气压时间剖面图的比较、分型、组合、统计验证,从中发现了一些对夏季降水过程有指示意义的指标。l思路大气内部始终存在着干湿、冷暖和高低气压三中基本矛盾。这些基本矛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6.
高纯石英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本文结合高纯石英成矿地质特征及其对后期选矿提纯、材料加工等的影响,系统总结了高纯石英原料中杂质的赋存状态、形成机理以及评价方法等,得出:(1)可以作为高纯石英原料的潜在岩石类型有花岗伟晶岩(包括不含暗色矿物的伟晶状花岗岩)、脉石英以及水晶,岩浆演化晚期的伟晶状花岗岩-伟晶岩早期阶段的NYF型花岗伟晶岩结晶形成的石英纯度更高,后期适当的变形变质作用更有利于高纯石英矿床的形成。高纯石英原料矿石中石英矿物呈现无色透明至半透明,矿物构造裂隙少,伟晶岩型矿石矿物组成通常为石英、钠长石、条纹长石、白云母等,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极少,基本不见锂辉石、独居石等稀有金属矿物和电气石、萤石等含挥发分矿物。(2)影响高纯石英的主要地质因素包括脉石矿物及晶界杂质、包裹体、晶格杂质等。其中包裹体类型、数量和尺寸是包裹体评价的关键指标,天然石英矿物中的气液两相包裹体、矿物包裹体和<10μm包裹体应尽量少;Al和Ti是晶格杂质元素评价标志性元素,通常要求天然石英矿物中Al<50×10-6和Ti<10×10-6。(3)建...  相似文献   
1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的传播仍在持续,根据COVID-19在国内早期的扩散特征,从地理学角度出发,构建了一种顾及时空对象空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疫情风险评估模型,模型在参照时空对象空间相互作用迁移型传导模式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了疫情传播的时空过程、并兼顾空间依赖及空间异质性因素,实现了疫情风险城际传播的关联性、动态性分析。在实证研究阶段,基于该模型对武汉及其主要影响城市在2020年1月上旬到4月上旬的疫情风险及动态演变进行了评估,通过与基于城市对象自身属性计算得到的实时疫情风险指数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比较,验证了基于时空对象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在疫情风险评估方面的有效性。结果表明:① 模型能兼顾疫情传播的空间依赖及空间异质性特征,体现疫情风险的城际传播过程,为疫情传染风险评估及相关空间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② 来自源对象的输入性疫情风险与对象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因此在疫情防控中要结合空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决策。  相似文献   
118.
驰原 《国土资源》2001,(5):29-30
今年年初以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针对全省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开采现场监督检查不力,矿产储量动态不明,政府对矿山企业储量管理失控,矿业秩序混乱难以根治等问题,在本溪、抚顺、鞍山、丹东、营口、大连、辽阳等7个市进行了运用市场机制,依靠中介机构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监测试点,经过10多个月的运行实践,收到了多重效果.目前,开展试点的7个市初步建立起了以市场为依托的储量动态监测体系,较好地掌握了28个主要矿种和132个不具备地测技术能力和资质矿山的储量动态,为政府加强矿产资源开采、利用、保护的宏观调控,进一步治理矿业秩序提供了准确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9.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储集砂体物性较差,非均质性较强,优质储层形成原因尚未明确,成岩相关特征认识模糊,限制了该区油气的勘探开发。基于三叠系百口泉组岩芯观察,结合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段分岩性对储层成岩作用以及孔隙演化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岩石类型以砂砾岩为主,储层按岩性可划分为砂砾共同支撑储层和砂质颗粒支撑储层,储集空间整体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属于低孔低渗型。储集层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B期。基于定量分析,发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破坏较大,溶蚀作用增孔能力受控于岩石支撑类型,对砂砾共同支撑的储集层岩石增孔影响较大,对砂质颗粒支撑的储集层岩石增孔影响较差。  相似文献   
120.
赵盼捞  袁顺达  原垭斌 《岩石学报》2018,34(9):2581-2597
黄沙坪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与南岭成矿带的交汇部位,是湘南地区矽卡岩-热液脉型Cu多金属与矽卡岩型W-Sn多金属复合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为厘清区内Cu与W-Sn成矿物理化学条件以及成矿流体的性质,本文对黄沙坪矿床两类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开展电子探针和LA-ICP-MS原位微区主微量元素研究。结果表明,成W-Sn矿矽卡岩中石榴子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平均And71. 3-Gro23. 8)固溶体系列,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负Eu异常显著,明显亏损La,∑REE含量与Fe~(3+)/(Fe~(3+)+Al)具有负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的U含量,表明石榴子石可能是在相对还原的环境下缓慢结晶形成的。石榴子石中W和Sn的含量随石榴子石中钙铝榴石的比例增加而减少,有利于W-Sn在晚期热液中富集成矿。与Cu矿有关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几乎为纯的钙铁榴石(平均And90. 1-Gro9. 2),具有低的U、∑REE含量,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相对富集轻稀土,具有明显正Eu异常,表明石榴子石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成矿流体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和Cl的含量,这种环境有利于Cu在岩浆热液中迁移和富集成矿。因此,早期成矿流体成分以及氧化还原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黄沙坪矿床W-Sn与Cu成矿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