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3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江三峡工程区微震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文涛  杨清源 《地震地质》1996,18(2):161-168
通过长江三峡库首区沿江段、盐关和仙女山断裂带3个小孔径台网近3年的地震强化观测,发现该地区同时存在着天然地震和矿山地震。其中黄陵背斜轴部结晶花岗岩体内没有观测到极微震活动;西缘秭归香溪至龙马溪一带存在着百余次微震,最高震级为ML2.5级盐关地震,与这一带的矿山开采有关;东缘宜昌石门附近也分布有数次微震;在黄陵背斜外围区域分布着若干3~4级(ML)弱震。这些地震的发生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的弱活动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2.
作为岩浆初期熔离作用形成的典型代表一珠滴状构造,在喀拉通克硫化铜镍矿床中有广泛地发育。其中,不仅有金属硫化物组成的珠滴,而且还出现少见的金属氧化物珠滴。作者对珠滴构造的形态特征、分布规律等所作的研究,以及成因探讨,在成矿理论与找矿实践中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3.
自1981年地质队按专业化组建队后,我队成为单一的探矿工程专业队——河南省地矿局第五探矿工程队。现有职工670人,各类专业技术干部80多人,开动钻机8台。1982年以来我队生产形势喜人,这一年提前40天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9125米任务。1983年提前72天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10,000米任务。1984年提前95天超额完成地矿局下达的13,000米任务。工程质量逐年提高,优质孔率1981年为12%,1982年为78%,1983年和1984年均达到94%以上,钻探成本逐年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好的生产形势呢?  相似文献   
104.
Djerfisherite(俄文名:ДЖЕРФИШЕРИТ)是一种成分可变动的含钾、铁、铜、镍硫化物(有时含氯),在我国为首次发现。它的中文译名通常叫做硫铁铜钾矿,也有译作陨硫铁钾矿或硫铜钾矿的。我们1983年在新疆富蕴县某硫化铜镍矿床1号岩体金属矿物鉴定中发现一种罕见矿物,经深入系统研究,曾认为是富蕴矿K_5(Fe,Ni)_(24)S_(26)Cl。后来呈报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经审查后确认该矿物为Djerfisherite的富镍变种。本文就是根据上述意见将该矿物重新厘定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5.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ctive block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surface ruptures as well as major and subordinate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irst-order blocks. They are the Markam block (I),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Baoshan-Pu'er block (III), and Mizhina-Ximeng block (IV). Cut by sub-ordinate NE-trending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blocks: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the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while the Baoshan- Pu'er block (I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ub-blocks: Baoshan sub-block (III1), Jinggu sub-block (III2), and Mengla sub-block (III3).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offset landform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basic types of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long-term slip rates along the major boundaries of active blocks of different order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rough slip vector analysis, the motion states of the active blocks are clarified and the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on the block margins is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tonic motion of the blocks in this region is a complex or superimposition of three basic types of motions: southeastward sliding, rotating on vertical axis, and uplifting. The Markam block (I),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have a southeastward horizontal sliding rate of 1-5 mm/a, clockwise rotating angular rate of 1.4-4(/Ma, and uplifting rate of about 1 mm/a. The Baoshan-Pu'er (III) and Mizhina-Ximeng (IV) blocks have also been extensively clockwise rotated. This pattern of motion is a strain response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and the localized de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l slip on the block margin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ward mo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Because a set of transverse thrusts between the blocks absorbs and transforms some components of eastward or southeastward sliding motion, the eastward escape or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limited as "imbricated thrusting transformation-limited extrusion model".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国内注水开发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中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动静结合确定Rz的新技术。该技术以开发井投产初期含水率资料为基础,结合静态研究成果,反演投产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进而标定井筒中泥浆滤液电阻率(Rmf),在此基础上,应用自然电位测井的基本原理,可以计算垂向上各层的地层混合液电阻率(Rz)。对于初期投产层为单层和多层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均能实现Rz的反演和Rmf的准确标定。以该技术为基础,针对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的扶余油田泉四段油层开展水淹层测井资料的二次解释。通过与密闭取心检查井岩心分析数据对比,剩余油饱和度误差平均为6%。  相似文献   
107.
在湘西地区勘查金刚石矿的自然重砂和人工重砂样中,发现了较多的铂族矿物,且铂族矿物与金刚石及砂金紧密共生。湘西地区共发现铂族矿物出土点7个,为寻找潜在矿产资源提供了新信息。  相似文献   
108.
在对宜章县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易发程度区划,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利用MAPGIS、Surf等软件,对该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准噶尔无叶豆地理种群种子萌发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无叶豆种子具有明显的地理种群大小变异的现象。对大、小种子在3种光照(持续光照,12/12小时光照/黑暗,全黑暗)、5个温度梯度(10℃,15℃,20℃,25℃,30℃)条件下的最适萌发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种子萌发的适宜光照条件均为12/12小时光照/黑暗,在持续黑暗与持续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最适温度范围是20~25℃,大种子在20℃、25℃下的萌发率(>85%),萌发指数均显著高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小种子的萌发率(<35%)和萌发指数。大种子存在种皮硬实所导致的物理性被迫休眠,而小种子除物理性休眠外,可能还存在其他形式的深度生理休眠。准噶尔无叶豆自然状态下萌发率极低(≤3%),经综合分析,认为种子硬实和深度生理休眠可能是自然状态下种子萌发的困难主要因素,而土壤的光照、温度及湿度不存在明显的对种子萌发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利用IKONOS的核线投影产品在国产的三种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PW)上,按大规模生产的要求,对西藏樟木测区进行1:50000测绘的实践。提出“内业→外业→内业”的作业流程。分析了投影差对DOM的精度影响和DEM与DOM、DLG与DOM数据叠加产生影像位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