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7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山东省区域地球物理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各岩石磁性及密度参数基本可分为高、中、低3类.山东省磁性结晶基底为泰山岩群、荆山群、胶东岩群、胶南岩群.以沂沭断裂带为界,山东省区域地球物理场分为鲁东区和鲁西区.鲁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区,即北部区、中部区和南部区.鲁西区进一步划分为5个次级区,即鲁北重磁缓变区、鲁西南重高磁高区、中部弧形重磁场区、鲁西中部重低磁高区、鲁中南条带状重磁场区.各区地球物理场由于地质原因各具特点.山东省莫氏面总体呈东浅西深的缓变带,在该缓变带的背景上,呈周边地区条带状幔隆、中部幔坳的特征.山东省居里面呈近南北向带状分布,有德州聊城菏泽隆起带、滨州淄博滕州深坳带、蓬莱海阳千里岩响水隆起带.鲁中隆起北部碰撞带为山东省特殊的构造地带,其特征为侵入岩体沿该带断续出现、岩体围岩或岩体内铜及多金属矿化较为普遍、地热田沿该带时有分布、地形上为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的分界地带.胶莱盆地内,蓼兰-高密缺失莱阳群层位;中生代早期,盆地东北部与西南部是盆地的沉积中心,至晚期盆地中心北移,第三纪沉积中心则为平度蓼兰附近;盆地较深部位位于诸城凹陷、平度凹陷.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可划分为11个,七级镇构造带控制了胶莱盆地的成生和发展.山东省岩浆岩通常表现为强磁性、低密度,但基性程度高的岩体磁性高、密度亦高,酸性程度高的岩体磁性低、密度低.  相似文献   
52.
53.
彝良-镇雄铅锌矿矿集区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集区构造、地层、遥感数据等控矿因素结合统计和分析,建立地质综合信息数学信息模型,并据此确定信息量边界值,在矿集区内圈定3个找矿有利靶区,一个A级两个B级。  相似文献   
54.
本文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MORPAS”软件平台,对矿区地质、化探、遥感等地学多元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厘定了找矿模型,开展了研究区的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圈定了4个找矿靶区,并根据矿床值随各控矿因素及其组合的变化规律,选取一定的模型单元,建立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综合值——信息量与资源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圈定的4个靶区的资源量进行定量估算,对研究区进行资源潜力评价,对该区下一步的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在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自然保护区,可见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臼,直径基本在几十公分左右。关于这些石臼的成因众说不一,有冰川说,也有捕虏体说。笔者在2008年秋季,考察了克什克腾旗地  相似文献   
56.
针对危机矿山及老矿山深部找矿预测的问题,以云南省曲靖市会泽铅锌矿矿山厂矿段矿体为例,基于对区域地质背景、成矿作用以及各类控矿因素的研究,结合所建立的地质数据库以及三维矿体模型,利用MapGIS实现了对研究区矿体厚度以及矿化强度空间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包括分析其规律性及方向性。最后综合两种空间分析圈定出了3个隐伏矿体预测靶区,靶区Ⅰ标高为1 600 m至1 400 m中段附近,靶区Ⅱ标高为1 400 m至1 200 m附近,靶区Ⅲ标高为1 570 m至1 350 m附近,均处于矿山厂逆断层上盘,赋存于摆佐组中;对矿体深部实现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57.
绒波杂二长花岗岩位于西藏南部浪卡子县,作者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绒波杂二长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硅(70.57%~72.71%)、富铝(14.78%~15.42%)、高钾(3.68%~3.9%)、高钠(4.45%~4.6%)、贫钙(0.68%~1.18%)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1.09~1.18)偏高,并且岩体中普遍含白云母、电气石、堇青石等富铝矿物,标准矿物中可见刚玉,岩石类型属S型花岗岩系列。稀土总量变化较小(63.02~101.99×10~(-6)),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相对富集(LREE/HREE=12.40~15.26,平均13.82)。δEu为0.87~1.08,平均1.01。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U,K,Hf,Nd,La和Ce,相对亏损Ba,Sr,Nb,P和Ti,具有造山带花岗岩特征。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5.0±1.1 Ma(MSWD=1.7),表明绒波杂二长花岗岩岩体初始结晶时代为始新世。综合分析认为该岩体原始岩浆为砂屑岩,形成于印-亚大陆主碰撞期(65~41 Ma),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58.
文章详细分析了个旧南部地区矿床产出的地质、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以及遥感地质学特征,对各种找矿方法所获得的信息开展综合研究,总结矿体产出规律,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9.
夕卡岩是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众多锡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赋矿围岩。本文在系统分析了夕卡岩的产状特征和矿物组成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化学和微观结构、构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原岩恢复。认为该类夕卡岩的原岩中含有大量中-基性火山岩,其形成过程与海相火山活动有关。滇东南地区寒武纪为大陆边缘拗陷盆地构造环境,含矿夕卡岩微量元素组成特征与火山弧玄武岩类似,推测研究区在早加里东期区域拉张作用背景下,盆地地壳变薄导了混杂作用,最终在拗陷盆地中心形成海相中-基性火山喷发及成矿作用。研究区中、下寒武统均有火山喷流沉积岩分布,反映了该区海相火山活动的多期次性。该套含矿夕卡岩为火山喷流沉积岩与其它正常海相沉积物混杂后,经印支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60.
云南石屏热水塘铅锌矿床赋存于前震旦纪与震旦纪、寒武纪碳酸盐岩的不同层位中,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石矿物组合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英、方解石和白云石为主。脉石矿物方解石C、O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中CO_2的碳主要由海相碳酸盐岩溶解作用产生;δ~(34)S的变化范围较大(-7.20‰~27.97‰),表明成矿流体中的S可能为各时代碳酸盐地层的海相硫酸盐热化学还原的产物,少量硫可能有生物成因的硫参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7.43~18.768、15.441~15.946、37.061~38.628,赋矿围岩和下伏地层均有可能提供了成矿物质,铅来源于上地壳和造山带,铅为多来源。铷-锶同位素计算年龄为205.9±3.3 Ma,为印支晚期成矿年龄。综合各类地球化学信息,认为热水塘铅锌矿床形成工业矿床时间为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即热水塘铅锌矿床是在印支运动强大的驱动力作用下促使成矿元素活化—混合—迁移—聚集成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