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湖南石门杨家坪下寒武统杷榔组第三段主要为一套深灰色、灰绿色页状至薄层含粉砂水云母泥(页)岩与泥质粉砂岩夹透镜状、条带状粉砂岩,其沉积环境为斜坡环境。中上部透镜状、条带状粉砂岩中交错层理极为发育,纹层倾向既有沿斜坡向上和向下双向倾斜的,也有沿斜坡向下或沿斜坡向上单向倾斜的,它们不应是等深流沉积或浊流沉积,而应为内波、内潮汐产生的沿斜坡上下交替流动所形成的。笔者对寒武系内波、内潮汐沉积做了首次研究。  相似文献   
22.
中国油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深水牵引流沉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水牵引流沉积主要分为等深流沉积和内波内潮汐沉积两类。前者可形成巨大的堆积体——等深积岩丘,其规模可与海底扇相比拟。现代海洋大陆坡及陆隆地带等深积岩丘非常发育;古代地层记录中也有等深积岩丘,如已开采数十年的阿拉伯克拉通白垩系等深积岩丘油田。后者则不仅可形成分选极好的砂级沉积物,而且可形成规模巨大的“沉积物波”,并成群成带地出现。海洋中沉积物波的迁移可形成巨大的沉积体。在世界各大洋深盆海底,均有大范围分布的现代大型沉积物波。中国地层记录中的大型沉积物波,首先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中一上奥陶统中被识别出来,并有良好油气显示。认为中国的广大地区发育有多个时代的海相深水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储集层是中国21世纪油气勘探具巨大潜力和现实可行性的新领域。其油气勘探首选地区是塔里木盆地、扬子地台南缘和鄂尔多斯西缘。  相似文献   
23.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内波内潮汐沉积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小规模、分散的深水牵引流沉积,而且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通过对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段岩心观察和地震剖面的系统分析,发现了该岩段内由内波和内潮汐作用形成的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单元。已识别出4种内波、内潮汐沉积微相类型及5种基本垂向沉积层序,同时还在研究区中一上奥陶统陆坡相中识别出了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这些内波、内潮汐沉积具有较好的油气潜能,是该区中—上奥陶统潜在的油气勘探新领域。  相似文献   
24.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一套冲积-湖泊沉积,由曲流河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相和湖泊相组成,可分出14个亚相,35个微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最发育,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它四种类型的三角洲。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构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主体是由含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坝,三角洲中交错层理发育,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25.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胜利油田孤东矿区老第三系沙河街组中发现丰富的湖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物,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三角洲,可见到8种特征各异的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的主体力辫状河道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单一河道砂坝呈透镜状,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向上变细层序,常见多个河道砂坝在纵向上互相叠置。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发育为标志。在上述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辫状河三角洲的鉴别标志,这对于在其他地区鉴别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6.
深水牵引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继深水重力流沉积之后发现的又一种新的深水沉积类型,目前已发现的深水牵引流沉积包括等深流沉积和内潮汐、内波沉积两种类型。综述了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历史、现状与进展,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对中国南方上奥陶统五峰组的沉积环境的认识长期存在激烈争论,深水成因说与浅水成因说针锋相对,似乎两种观点均有否定对方观点的充足理由。问题的症结与观音桥段有关。因为根据五峰组本身的沉积特征,应属深水沉积无疑;但五峰组顶部的观音桥段富含腕足类、三叶虫、珊瑚等化石,因而长期被认为属“浅水介壳相”。笔者通过对中上扬子地区数十条剖面的实测和深入观察,发现观音桥段为深水异地沉积。主要依据有:观音桥段中所含珊瑚、棘皮类、腹足类等典型的浅水生物化石均呈碎块状赋存于生物屑砾屑灰岩中。这种灰岩的上覆、下伏层均为黑色笔石页岩,显然系由碎屑流异地搬运而来,其沉积场所并非浅水环境而是深水环境;观音桥段厚度很小而分布范围广阔,这是任何浅水环境沉积都不可能具备的特征;观音桥段与下伏五峰组页岩段和上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底部之沉积极不协调,界面突变,无环境更替渐变过程,符合异地沉积特征;观音桥段仅在事件影响的范围内才存在,在其缺失地区五峰组与上覆龙马溪组之间可以是整合接触、连续沉积。深水异地沉积包括碎屑流沉积(砾屑灰岩)、浊流沉积(粉砂质颗粒灰岩)和内潮汐沉积(纹层状粉砂岩)。这样,排除了观音桥段环境解释的干扰,根据五峰组自身的特征,将其解释为深水沉积就不再有疑问了。  相似文献   
28.
海南福山凹陷为一半地堑和含油气盆地。区内的油气重点勘探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流沙港组和涠洲组。结合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分析表明 ,流沙港组主要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 ,而涠洲组则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河流沉积为主。这些沉积体系在盆地的不同发育演化阶段形成特定的沉积体系域和配置样式。流沙港组形成于盆地明显裂陷期 ,发育半深湖至深湖层序和体系域。广泛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为清晰的“S”型及“S”与斜交复合型的反射结构 ,前积倾角为 150°~ 30 0° ,振幅较强 ,连续性中等。在测井曲线上为典型的‘倒圣诞树’…  相似文献   
29.
北大西洋洛克尔海槽东北部水深约1 000~ 1 000 m 处有两个大型沉积物波发育区。波长1 ~ 2 km,波高18 ~ 20 m,分布面积分别为350 km 2 与 20 km 2。沉积物波向上坡迁移,内部包括上攀床形单元、不对称波形单元及正弦波形单元。前人提出的大区沉积物波挪威海底层水溢流成因及小区沉积物Lee波迁移模式都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古气候及古洋流资料,研究区内沉积物波各单元形成时具备内波形成的条件,内波的发育与等深流的活动密切相关。运用内波理论可对沉积物波各构成单元作出合理的水动力学解释,研究区内两列同向内波的叠加、单列内波及内驻波先后作用海底,可分别形成大型上攀床形、不对称波形及正弦波形单元。  相似文献   
3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深水牵引流沉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水牵引流沉积是沉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内潮汐、内波沉积和等深流沉积两大类,主要发育于海洋深水区。深水牵引流沉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主要集中于现代深海沉积和野外露头研究,对深埋地下的古代深水牵引流沉积发现较少,其所具有的油气潜能还不被人们所认识。本文论述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内潮汐沉积、等深流沉积的特征和沉积类型。内潮汐沉积是在研究区首次发现,以灰色中一细砂岩为主,部分为粗粉砂岩,单层厚十余厘米至数十厘米,砂岩以普遍发育双向交错纹理为特征。等深岩丘主要由3种碳酸盐等深岩组成,即砂屑等深岩、粉屑等深岩和灰泥等深岩,共发育有4种层序样式。最后,阐明了其油气勘探意义,并分析了其潜在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