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5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择山而住     
靠山而居,择山而住,这是彝族自古就有的一种生存选择。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大小凉山、乌蒙山、哀牢山、六诏山、金钟山……这高原,这山,和彝族的命运历来都是生息悠关的。几千年来,彝族先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经历了从穴居到棚居再到屋居的漫长过程。彝文典籍《笃姆躲雨志》描述道:"天生石溶洞,红壤石林带,阿谱笃姆屋,阿童溶洞里,坐位闪红光,站位绿茵茵。"  相似文献   
22.
春天的彝年     
桂西北的彝族和许多民族一样过农历春节。 每到春节,彝族就和杂居的壮、苗、瑶、汉族同胞一样,家家户户杀猪过年,做熏腊肉、腌辣椒骨、酿米酒、包粽子、磨豆腐、春枕头粑、爆米花等。其隆重程度,在当地所有的节日中首屈一指。  相似文献   
23.
跳动的火焰     
书庆文化,被认为是衡量一个民族人文高度的标杆。彝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自古以来,一直有属于自己的传统节日。彝族分布广阔,分支众多,不同的支系、不同的族群各有自己的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24.
凉山型服饰在外型方面可以代表整个彝族的风格,那么其余的5种类型是不是可以省略不谈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无论是乌蒙山型、红河型、滇东南型,还是滇西型、楚雄型,它们都各具特色,都有自己深远的文化基因,都是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亮丽妖娆的一朵。在此,有必要着重介绍乌蒙山型和滇东南型的彝族服饰,因为,它们与居住在广西的彝族相关。巍巍乌蒙山,是大西南彝族文化的发祥地。在唐宋以前,此地彝族服饰与凉山彝族服饰大同小异,但到了  相似文献   
25.
风情与礼仪 虽经数千年历史文化演变与传承,分布在各地的彝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与情趣,但当今彝族的生活方式,仍然弥漫着古夷(尼)民族浓郁的遗风,这些风俗,充满了彝族式的古朴风格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26.
游乐中的体育 在桂西北一带的彝族,每到彝年或火把节等节庆,彝家村寨总要举行一种叫做"磋逻磋"(打磨秋)的娱乐活动. 彝族打磨秋,已有悠久的历史.在彝族民间流传着一个这样的故事:很久以前,彝家村寨一连几个月乌云遮天,不见太阳,也不下雨,草木干枯,河水断流,瘟疫流行.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李家兄弟想出了个办法,拿来两根木头做成磨秋,兄弟俩坐在磨秋上向老天说情,求老天爷开恩.  相似文献   
27.
(一) 还在孩童时代,我们这些居住在河边的孩子最向往的地方并不是城市,而是大江大河.长大以后,我才明白,自己儿时的崇拜和判断并没有错.  相似文献   
28.
千条江河归大海。江河是我们这个星球的一大奇观,它的存在不仅使地球变得丰富多彩,更为人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资源。我们重视江河,其实也是重视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29.
正2015年3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为2015~2025年。《规划》涵盖并跨越广西、贵州、云南3个省(区)所辖的8个市(州)59个县(市、区),规划总面积17万平方千米,2013年末总人口2 26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 646亿元。《规划》覆盖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崇左市全境以及南宁市隆安县和马山县,共32个县(市、区),总面积9.1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1 153万人,贫困人口约275万人,占广西贫困人口总数的43%。无论面积和贫困人口广西均位居三省(区)之首,可谓是责任  相似文献   
30.
彝族爱山,而且爱大山高山。山不高不住,山不大也不住。于是,大西南的高寒山区或半山区,便有一寨寨的彝村镶嵌在大地和白云之间。说彝族是山的民族,其实并不过分。云贵高原上除了山还是山,山上有彝族,有彝族就有地,有地就有玉米、土豆、大麦、小麦、高粱、荞麦、红稗和蔬菜,其中最普遍的是玉米,因而,彝族又有玉米人之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