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在湖北省建始县北部细沙坝剖面志留系最上部发现腕足动物及几丁类化石。腕足动物组合以华美瓦尔达贝(Valdaria lauta)为典型分子,属于秀山动物群第二组合带;同时根据几丁类的组合带延限,综合分析确定其时代为特列奇中期,相当于秀山组上段的中部。鉴于与典型纱帽组在岩性、时代的明显差别,鄂西地区的来凤、咸丰、鹤峰、宣恩、恩施、建始、巴东等地的这套以往称作纱帽组的地层改称为秀山组为宜。建始细沙坝与桐梓韩家店、石阡雷家屯、秀山溶溪、宣恩高罗、宜昌大中坝等五地志留系对比说明,上扬子区各地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的顶界是参差不齐的,其中秀山的相关地层顶界最高,桐梓和宜昌的最低。上述情况反映当时海域沉积受广西运动的直接影响,导致地壳上升,从而海水退尽,岩层差异剥蚀强烈,此系华夏古陆向西北方向显著扩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湖北通山新桥志留系上部地层的综合研究,在原"茅山组"的地层中发现了多层线形植物和大型虫管遗迹化石。结合四川广元、湖南张家界和澧县、重庆秀山、贵州石阡和印江等地志留系上部地层的研究结果,提出:通山地区原归入"茅山组"的地层,其地质时代为志留纪晚期(Ludlow-Pridoli),称为小溪组。综合分析已有资料,在湖北东南部(大冶—崇阳地区),小溪组由南向北厚度变薄,推测其沉积中心在江西西北部一带。  相似文献   
23.
四川南部布拖地区位于扬子块体周缘盆地构造的西南缘,属于楚雄前陆盆地与小江断裂系的北部,其地层古生物研究,可为华南古陆构造演化提供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和证据。根据布拖地区志留系3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认为本地区志留系主要发育Llandovery世,缺失Wenlock、Ludlow和Pridoli世的地层,其地层序列自下而上为:龙马溪组、布拖组(新名)、石门坎组(厘定)、乌科组(新名)、大路寨组和莱地湾组,在志留纪Llandovery晚期,该地区抬升为陆地,直至二叠纪早期再次接受沉积。通过与扬子块体其他地区志留系的对比研究,提出布拖地区与扬子块体的志留纪具有相同和类似地质发展史,表明整个扬子块体为稳定的、以浅海沉积为主的沉积区;在扬子块体上,下红层底、顶界是穿时的;初步分析布拖地区志留系的沉积环境,认为从康滇古陆到布拖沉积区,是一个从陆地到浅海的古地理格局,扬子地块西缘不存在较深或深海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